央視網消息:4月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有人形容,這份《指導意見》其實就是爲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發放的一個定向“大禮包”。破解融資難、化解融資貴,中小企業的專屬“大禮包”怎麼拆? 《央視財經評論》邀請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爲你解讀。

  在《指導意見》中,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提出了五項措施:一是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政策;二是積極拓寬融資渠道;三是支持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四是減輕企業融資負擔;五是建立分類監管考覈機制。

  拓寬融資渠道 關鍵在於創新和包容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 趙錫軍:我覺得目前最重要的還是拓寬融資渠道,在資金供應方面、金融服務供應方面要有更多源頭供應。而解決源頭的問題,核心就是要有創新和包容,金融機構要更多包容中小企業不是特別掙錢的、可能風險略微大一點的項目。另外,還要進行金融產品的創新,要通過原有的產品線來解決創新的產品供應,創新出能夠承擔更多風險的產品。

  既要給企業輸血 更要給企業賦能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我國中小企業數量佔到企業總數量的90%,就業佔80%。所以我們既要給企業輸血,更要給企業賦能。這次的《指導意見》相當大的篇幅談到了如何更好的給企業輸血,首先就是金融資本輸血,還有就是訂單輸血,裏面專門有一項完善政府採購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在今年兩會期間,財政部負責人在“部長通道”也說到了,今年要拿出大概30%的政府採購用於中小企業的訂單,這個是更關鍵的輸血。其實還有30%,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談到了,大型銀行對於中小企業的貸款增長要有30%。另外,我想再和大家劃一個重點,《指導意見》特別談到了爲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的服務,特別是大企業和政府部門要一起來爲中小企業打造“服務包”。這個“服務包”的內涵非常多,比如今年在連續減稅降費之後,企業在報稅,包括做工資的時候很可能會出現“糊塗賬”,到底該怎麼報?能抵扣的有多少?我覺得特別需要“信息包”。另外一方面,完善法律服務也需要政府進一步的指導。像這些都是非常實實在在的爲企業賦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