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海關關員對即將出境的大熊貓作隔離檢疫。

  (資料圖片)

  4月4日,大熊貓“毛二”和“星二”順利完成爲期30天隔離檢疫,在成都海關關員的陪護下離開熊貓基地,飛往丹麥的新家。這是中國、丹麥兩國的首次大熊貓合作研究。

  據悉,“毛二”今年5歲,因酷愛爬樹深受全世界“貓粉”喜愛;“星二”6歲,性格穩重成熟。爲迎接中國國寶的到來,丹麥方面耗資1.5億丹麥克朗在哥本哈根動物園打造了一座陰陽太極構造的全新熊貓館,在西蘭島南部新建了竹子種植園,並多次派遣飼養員、動物學家和獸醫到成都培訓。

  “近年來,國內外動物疫情時有發生,我們對‘毛二’和‘星二’出境檢疫工作格外重視,不容許有半點差錯。”成都海關高級簽證獸醫官劉貞偉說。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爲“活化石”和“中國國寶”,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被列爲世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截至去年底,我國通過科研合作形式,已使世界18個國家和地區有了大熊貓的身影,全球圈養大熊貓數量達548只。

  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要求,所有出入境動物必須檢疫合格後方可出入國境,以防止動物傳染病、寄生蟲病以及其他有害生物傳入或傳出國境,保護國家農牧業生產安全和人民羣衆健康安全。

  成都海關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在國外的大熊貓產權屬於中國,其在國外出生的後代也屬於中國,所以在國外出生的大熊貓都會返回四川。在這個過程中,成都海關承擔着極其重要的大熊貓出入境檢疫工作。

  爲此,成都海關規範出入境大熊貓檢驗檢疫工作程序,制定了《出入境大熊貓檢驗檢疫規程》《進境大熊貓檢驗檢疫要求》等專門制度,建立了大熊貓出入境檢驗檢疫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同時,協助海關總署對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大熊貓檢疫條款作修改確認,制定了進境大熊貓動物衛生證書模板。

  爲保障大熊貓種羣安全及個體健康,成都海關實地指導建設規範化隔離場,幫助完善隔離檢疫期間人員出入、飼養巡查、用藥用料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動物疫情疫病防疫體系。

  隔離檢疫期間,工作人員對大熊貓實行定期疫病檢測、疫苗免疫和體內外寄生蟲驅除,全面保障大熊貓健康無疫病。隔離檢疫結束後,海關將出具《動物衛生證書》,以便大熊貓順利出境。

  針對時間緊、運輸時間長、境外不可控因素複雜等情況,成都海關爲大熊貓通關開闢“綠色通道”,充分發揮關檢業務全面融合優勢,爲大熊貓量身定製通關保障方案,優化口岸通關流程,確保所有大熊貓都能在既定時間內順利出入境,爲國家的外交事業增添海關檢疫色彩。

  “大熊貓的主要食物是竹子,但不同國家竹子的口味會有差異。大熊貓對竹子口味比較敏感,所以出入境大熊貓都會攜帶一定數量的當地竹子,以逐漸適應口味的變化。”劉貞偉補充說,出入境竹子也需實行植物檢疫,檢疫合格後方能攜帶出入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