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劉軍 實習生韓曉娟 通訊員市河監 4月8日,南都報道海珠區一醫療門診部被河長辦暗訪發現其污水處理設施未正常使用,涉嫌將污水直排河涌。南都記者從廣州市河長辦獲悉,醫療門診部已被關門整頓。

  報道鏈接:

  海珠敦和湧黑臭屢遭投訴,河長辦暗訪發現一醫療門診廢水直排河涌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190408150751.html

  涉事門診部已經關門停業。

  海珠區書記區長要求立刻整改

  海珠區河長辦介紹,對於南都報道中提出的問題,海珠區高度重視,區委書記馬正勇、區長李海洲均作出批示,要求各相關單位立即採取措施、落實整改工作。4月9日,區河長辦、屬地街道、有關部門迅速行動,到現場覈查後立即採取有效措施。

  針對協和中醫門診部污水處理設施長時間不正常運行涉嫌直排污水的問題,屬地街道於4月9日組織區市場監管局、區衛生健康局、區生態環境分局、區水務局等部門出動30餘人次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對這家名爲“協和中醫門診”的診所進行調查、取證及處罰。經覈查,該診所存在醫療廢水設備長時間停用、排水去向不明、沒有辦理排水許可證、排污許可證及相關資料不全等問題。

  各執法部門分別對其開具執法文書,其中,區市場監管局開具《責令整改通知書》,區衛生健康局開具《衛生監督意見書》,區生態環境分局開具《調查約見通知書》、《環境問題整改通知書》,區水務局水政執法大隊開具《行政處罰告知書》,責令其暫停營業,配合進一步調查,立即落實整改措施。

  4月9日下午,屬地街道主要領導約談該診所負責人,要求診所相關人員深刻認識當前環保整治的形勢及總體要求,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宣傳和教育,並積極配合相關部門調查取證及處罰工作。目前,該診所已暫停營業,該診所負責人已出具承諾書,明確於10日前關停診所不再開業。

  河邊垃圾回收點被拆除

  針對媒體報道的中醫門診部旁,建設河涌邊上的垃圾回收點侵佔河道污染環境的問題。海珠區河長辦解釋,鳳和村鄰近中大布匹市場商圈,村內存有製衣、輔料加工等廠企,其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大量布碎垃圾,該布碎垃圾早期除部分具有較高價值的被社會企業回收外,其餘的多是混雜其他垃圾被運至興豐填埋場填埋處理。

  爲減少布碎混合生活垃圾進入興豐填埋場,減輕環境承載壓力,屬地街道利用合生壓縮站周邊閒置用地,設置了敦和湧臨時布碎回收點,用於貯存待整車運輸的打包布碎。

  另外,爲配合敦和湧治理工作,屬地街道於去年強化對該回收點的整治工作,對原佔用河道範圍的圍牆、亂搭建物等進行清拆,並落實加強日常管理,防控垃圾車及布碎堆放在河涌沿線,保障巡河通暢及河涌沿線保潔到位。但該廢舊布料回收點仍存在佔用河涌管理範圍、衛生環境不佳及管理不規範等問題,存在對河涌造成污染的風險。

  目前,屬地街道正在採取措施整改上述問題,一是責令該布碎回收點於4月9日當天對回收點內布碎進行清理,並於4月10日前將對該處位於河涌管理範圍內的建(構)築物進行拆除處理。

  二是將回收點退縮到河涌管理範圍外,並加砌外牆,圍蔽回收點,實現室內臨時貯存待外運的布碎。

  三是督促回收企業加快車輛運輸週轉率,減少布碎臨時貯存量。四是督促布碎回收責任主體加強場地環衛管理,責令布碎回收企業安排專人負責回收點周邊環衛保潔。五是加密回收點周邊環衛保潔和巡查監督頻率,確保回收點符合垃圾壓縮站管理的相關規定。

  海珠區河長辦:

  全力鞏固、提升敦和湧整治成果

  海珠區河長辦表示,海珠區各相關部門正在採取針對性措施,全力鞏固、提升敦和湧整治成果,力爭水質穩定達到不黑不臭。

  一是開展河涌清淤工程、生態修復工程,對河涌底泥進行治理,消除污染源,並計劃於近期新建湧底壓力補水管,預計能夠進一步改善河涌水質。

  二是利用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處理上游截污閘內污水,儘量減少污水進入河涌。

  三是督促天雄廣場加快修復排水管網,降低敦和湧沿線污水管網運行水位。

  四是加快推進鳳和村城中村截污納管工程,提高污水收納能力,儘快推動敦和湧暗渠進行清污分流改造。

  五是制定“一湧一策”水質恢復方案,加大力度開展調補水工作,通過水閘調度、補水管線等方式多管齊下開展調水補水工作,增強水動力,實現河涌水體置換,同時,不斷優化調水補水工作方案,切實做好雨後水質快速恢復工作,確保河涌水質平穩向好。

  六是以河長制工作爲抓手,加大力度開展河長巡河、沿線“散亂污”場所整治、市政管網管養等工作,力爭杜絕污水進入河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