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料有獎

  南都深圳報料電話:0755-82121212

  南都·深圳大件事訊記者張豔麗在深圳灣口岸,一座全長310米的藍色S型人行天橋橫空出世,連通口岸公交站、停車場、海關大樓和聯檢大樓。4月12日,市民翹首以盼的深圳灣人行天橋正式開放使用。

  深圳灣口岸新建的人行天橋跨西部通道進出口隧道,天橋主橋長310米,寬6米,設置梯道5處,佔地總面積2470平方米,總預算投資爲3900萬元。

  天橋建成後,爲地鐵13號線的建設和未來深圳灣交通綜合改善提供至關重要的作用,既改善現有交通接駁能力,同時兼顧中長期交通規劃。

  隨着粵港澳三地人員往來日益加強,深圳灣口岸客運規模不斷擴大,口岸內日客流量與車流量遠超設計通關能力。同時,隨着深圳灣口岸周邊及後海、蛇口、前海等片區的高強度開發,口岸周邊混合承載的南山對外交通、西部通道-沙河西路通過性交通、口岸接駁交通等流量日益增長。該區域出現人車“搶”行現象嚴重。

  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南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啓動了深圳灣口岸交通綜合整治工程,市交通運輸局領導和區領導多次現場指導,反覆調整方案。市交通運輸局南山管理局承擔了此項重點民生工程建設任務。

  針對該項目建設特點,市交通運輸局南山管理局專門成立了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項目管理制度,規範項目建設管理,按要求報交通景觀審查,是深圳首批通過“藝考”的人行天橋。

  深圳灣口岸人行天橋的建成是民之所望。深圳灣口岸天橋作爲南山區第一長橋,它的責任重大,要求高。由於天橋設置在西部通道進出口,交通量大成爲了最大的難題,爲減少對道路交通的影響,施工場地緊鄰路邊圍欄,儘量不佔用機動車道,無噪音工程選擇在夜間口岸關閉後施工。天橋建設區域涉及後海箱涵、西部通道隧道以及各類管線等地下重要設施,且位於填海區域,地質差。爲此,項目建設領導小組主要負責人多次帶隊親赴現場研究、謀劃、推動項目建設,協調口岸、邊檢、海關、交警等十多個部門,克服諸多不利因素。在緊張的工程建設過程中,市交通運輸局南山管理局始終繃緊安全這根弦。2018年9月15日,“山竹”超強颱風襲擊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南山管理局提前安排,全力做好防禦工作,未出現人員傷亡事故,天橋結構安全也經受住了颱風的嚴峻考驗。

  爲方便民衆,在天橋的設計上採用了遮陽避雨的頂棚融入造型,同時設置了14部電梯供市民使用。創造了南山區人行天橋第一長(310米)、南山區人行天橋最大跨徑鋼桁樑(天橋主跨爲55米)、南山區人行天橋設置電梯最多(共安裝14部便民電梯)、市政人行天橋樁基施工難度大(長系比大,60米樁長、直徑1米)、市政人行天橋樁基施工難度大(長系比大,60米樁長、直徑1米)等多項紀錄。以一個高品質、高質量、高標準、質量一流,美觀實用、人性化“有溫度”的慢行精品工程驚豔亮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