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悲剧故事阿伽门农曾经误杀了一只鹿而得罪了狩猎女神,为此狩猎女神大怒,兴风作浪阻止了希腊军队的前进,并报复阿伽门农必须杀死自己的女儿来交换才能原谅,于是女儿便成了父亲错杀下的牺牲品。』

    主角外科医师史蒂芬事业有为,有著美满的家庭,是人人称羡的胜利组,看似一帆风顺的家庭却因一个来路不明的男孩马丁闯入而有了变化,儿子和女儿相继下肢瘫痪接著没有食欲,最后甚至双眼流血,于是史帝芬被迫要在家人之间做出生死『选择』,这是希腊导演尤格蓝西莫今年在坎城拿下最佳剧本的新作《圣鹿之死》。

    建立在上述希腊悲剧的《圣鹿之死》说穿了就是一个因喝酒而失误,意外造成手术失败的外科医师终究要遭到报应,但尤格蓝西莫这次刻意先不讲原因,电影前半段编导将焦点放在外科医师的科学专业与一丝不苟的形象,塑造出犹如国王般的权威,然而叙事到中段观众还不知道尤格蓝西莫这次想玩什么把戏,我们只能好奇马丁究竟是谁?为什么史帝芬要在同事面前隐瞒马丁的身份?直到儿子下肢瘫痪后,故事才开始加重力道,这才揭晓谜底,原来马丁的爸爸在三年前就是史帝芬因喝酒造成手术失败的苦主,所以史蒂芬带著内疚对马丁如此百依百顺,了解为什么要在同事面前说谎且不想马丁到医院拜访,也能知道晚宴上妻子安娜为什么说史蒂芬已经戒酒三年。

    接著噩梦如宿命般的报复袭卷了史帝芬的家庭,马丁怀著父亲的死带有恶意的预言:『1不能动.2.不吃不喝3.双眼流血4.死亡』,于是超自然的悲剧和现代科学医疗做出精彩的辩证拉扯,象征现代科学的家庭一步步向摆在眼前的诅咒命运低头,被预言即将死亡的家庭成员也开始对掌握生杀大权的父亲靠拢,儿子率先开砲,剪头发、浇花、表达想和父亲一样从事医疗示好,女儿则大打悲情牌,最后妻子安娜更绝,云淡风轻的说:『我还可以生,你不行的话我们可以用试管。』这句浅台词表明请杀了孩子吧,留下我,想要孩子都可以再生。前半段看似风平浪静,到后来人性与宿命间暗藏著的波涛汹涌,剧本层层堆叠叙事力道,搭配诡谲的配乐令人不寒而栗、坐立难安。

    至于做错事的史帝芬在尤格蓝西莫笔下有无悔意?我想是有的,从一开始把过错推给麻醉师,到后来被迫在诅咒下强行面对自己的错误,并于最后一场『选择』戏中射杀了儿子,此戏看似史蒂芬交由命运抉择,但实际上虚晃两发的子弹,最终刻意停在儿子前开的那枪,都是史蒂芬策划好的,如果不营造得像是命运选择了儿子,这个家会无法走下去。而儿子表明想循著父亲的路从事心脏医疗,学校透露儿子对于物理方面天份是高的,我想是史帝芬决定杀了儿子的原因,不想让儿子踏上和自己一样的悲剧之路,都是史蒂芬对整件事的忏悔自省,甚至可以看做导演对父权的终结以及对比阿伽门农杀死女儿的反讽。

    最后,结尾回到类似《单身动物园》的场景,只不过这次尤格蓝西莫留给观众的并非暧昧不明的选择问题,而是用满满的报复与嘲讽看著普世罪恶的荒谬。

    《圣鹿之死》无疑是尤格蓝西莫维持一贯的水准之作,选角到位外,镜头语言也相当精准,开场即大胆凝视了生命,并暗示手术后的不堪,片中一如往常的冷冽疏离,取景多半在医院也是冰冷的,静静地看著片中中产阶级家庭崩坏的过程。尤其在医院安娜和儿子从手扶梯下来,摄影机运动搭配节奏巧妙往上升起,仿佛上帝之眼的鸟瞰镜头,化成对宿命无助感最可怕的注解。《圣鹿之死》全片也如同麦可汉内克般的距离压迫、批判著中产阶级的和平假象,文本上也和《大快人心》些许类似,处理的火候十分细腻。

     而从《非普通教欲》里对父权大胆的批判持续衍伸到此片(父亲的错必须由全家承担,且生杀大权还是掌握在父亲手里),甚至是尤格蓝西莫擅长在片中营造的奇想社会氛围也在此片展露无遗。佩服的是,以传统希腊悲剧来嘲讽现代科学和人性,下蛊、诅咒看似洒狗血的套路在尤格蓝西莫的镜头下竟变成独树一格的尤式暴力美学,这也是为什么导演能在这十几年迅速于国际影坛上展露头角并连两部作品在坎城获得大奖的原因吧。

    此片考验著观众看电影的耐心,如果因为前段看似不明究理的叙事而恍神不仔细推敲每一句台词和情节发展,那么会辜负后段爆发性的宿命悲剧情节,并无法感受尤格蓝西莫这次巧具匠心、精雕细琢的现代希腊悲剧。

 

粉丝专页:地下电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