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又再掀起熱話。

資料圖片

教育局於2012年計劃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惟因爭議聲不斷而擱置,直至上周理工大學發布的新一項品德教育研究,建議中小學將品德教育獨立成科,再次掀起學界討論。有中學校長坦言,學界重視品德教育,會以耳濡目染方式,再配合工作坊、參觀等專題性活動,增強學生的德育及公民意識。另有直資學校早在五六年前自設全民教育課,由於教學內容彈性高,校方可按不同年級的需要,討論特定品德教育議題。因此,學界憂慮,將品德教育獨立成科,或會着重品德知識多於實踐,加重學生學習壓力,只會適得其反。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團隊上周發布兩項有關品德教育的研究,發現不少本港中小學,因教育局的資源及支持不足,難以將官方資料與校本課程結合,故建議政府將品德教育獨立成科,並在中小學全面推行,改變以往滲透在不同科目的做法。

資料圖片

有份參與研究的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梁倩儀指出,參考台灣、新加坡等地的做法,將品德教育獨立成科,同時為學校提供相關教材,從小學開始,讓學生有系統地學習品德教育,能更有效地評估其教育成效。不過,曾任公民教育委員會委員的廠商會中學校長麥耀光認為,將品德教育獨立成科,課程內容變得規範化,變相是縮窄價值觀教育,「品德建基於個人價值觀,與傳授知識或技能不同,需要進行多方面培養,學生才會吸收得到。」

麥耀光指出,學界一直重視品德教育,故會各師各法,在校內推行合適的品德教育方針。為推行品德教育,該校設有成長委員會,分別由德育組及公民教育組的負責老師領導,定期舉辦專題性活動,包括廉政互動劇場、捐血日等,另設一些講座、小組分享會、參觀及比賽。同時,該校的中文、英文、通識等人文學科,亦會滲透品德元素。

德育倡獨立成科。資料圖片

奉行「感恩教育」的佛教筏可紀念中學,平日均以耳濡目染方式,提升學生的個人品德,沒有投放額外資源,舉辦品德教育相關活動。該校校長惲福龍不諱言,近半學生的家庭經濟能力低,屬較弱勢的一群,為提升他們的自信心,老師平時都會提醒學生要感恩,由自身做起,例如鼓勵學生與人打招呼,讓他們明白以禮待人才會獲得尊重,「雖然向人打招呼是很微細的行為,但我們每一位學生都會做。」

善用班主任課節以推廣品德教育,亦屬學界慣常做法,麥耀光表示,該校每周會安排一節班主任課作為德育課,「班主任會按照學生的年紀及級別,討論與品格相關的課題。」寧波第二中學也在每個循環周中,在班主任課設立兩堂德育課,該校校長黃景鴻說,「除了品格相關的內容,學生也有機會討論不同的公民教育議題。」他認為,推行品德教育最重要是「做」,故憂慮將品德教育獨立成科,或會着重品德知識多於實踐,加重學生學習壓力。

此外,辦學團體屬下的中學亦將會訓內容,融入於校本品德教育中。獅子會中學校長林日豐稱,獅子會強調服務他人精神,故會加強建立尊重、責任、關愛等核心價值觀。他留意到,近年學生的性格較自我,因此分別在初中及高中階段,設立社會服務時數,鼓勵他們做義工,學習推己及人、身體力行,提升學生的個人品德。

資料圖片

另有自資學校早於五六年前自設品德教育課。匯知中學現時每逢周五,都有設兩小時的全民教育課,由於教學內容彈性高,校方可按不同年級的需要,討論特定品德教育議題。匯知中學校長張志文表示,初中及高中的全民教育課,各設不同目標,前者主要圍繞個人目標建立、身心發長及人際關係等,後者則側重生涯規劃、升學就業等課題,「以師生互動的工作坊及講座為主。」

張志文續說,除了常規的全民教育課,該校亦推出不同類型的獎勵計劃及校內運動,表揚在品德、才藝及服務等方面的表現優秀的學生,「例如為學生頒獎狀、書劵等,以作鼓勵。」

因應中學生愈趨依賴智能手機及網絡,多所中學亦不斷優化現時的品德教育方針。寧波第二中學今年推出試驗計劃,以提升品德教育、自學、個人溝通及生命教育的成效,黃景鴻指出,「例如將品德教育短片放上學校內聯網,讓學生網上自學,並完成網上測驗。」

黃景鴻表示,通過老師評語等方式,讓學生知道在品格方面表現優秀,可獲得優點或獎勵,「累積愈多優點,分數愈高。」該校亦正研究通過設立品格證書,進一步鼓勵學生提升個人品德,「我們希望與專業機構合作,為學生頒發有權威的品格證書。」

為增加學生服務他人的自主性,獅子會中學近年讓學生自行構思義工活動,由班主任輔助,林日豐表示,「其中一班中二學生,早前已構思探訪老人活動,整個籌備過程均由學生主導。」該校老師亦會與學生一同分析新聞事件,啟發他們為社會出一分力,「颱風山竹襲港後,有些學生看完新聞後,到吉澳清潔沙灘垃圾。」

學校以外,一些坊間機構亦有舉辦兒童品格教育活動,並於不同社區推動品德教育。

十年前,慈善機構寰宇希望開始在社區中心推行「六大品格支柱教育計劃」,讓小學生學習尊重、責任感及關懷等品格。寰宇希望香港兒童服務總監鍾有榮表示,先以桌遊方式引起小朋友的興趣,待遊戲完結後再由義工導師帶領討論,可讓小朋友反思自己的行為,「義工們會參考導師手冊內容,根據遊戲時的觀察,指正小朋友的一些行為,達致品格教育。」

鍾有榮續說,小朋友學懂何謂尊重後,最需要是實踐出來,故安排他們參觀博物館,學習如何尊重場合、保持安靜及遵守館內規則等。他又認為,品格教育亦應由家庭做起,該機構三年前獲商場設立的社區慈善基金資助,走進深水埗、元朗等社區,通過一些家庭遊戲,提升參加者對品格教育的關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