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不知道你為什麼會提這個人,但凡是才高八斗的人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心氣兒高,有主見不願意屈就。

仕途坎坷的原因也多以性格上的這一這一特質密不可分,你看在一個企業裏,凡是仕途很好的,容易得到重用的人,多半是能力一般,做人圓滑之人。而那些能耐很大,甚至可以功高蓋主的人基本不會在太重要的職位上,如果一旦有一天老闆把你安排在那個人位置上,不是把你當點背的,就是想趕你走的前兆,因為老闆明白,明知道你傲,還把你安排在重要位置上,你一但有點兒成績那還了得嗎?自古有多少個例子都擺在那裡,如鰲拜等。

而一個能力很強的人仕途坎坷還有個因素,就是情商問題。處事之道源於情商之技,情商決定著你做的事會不會給人一種接受起開舒服的感覺。


楊炯是個性情暴躁,且性格怪異的人,所以「為政殘酷」,既恃才傲物,卻又能放得下身段,對武則天溜須拍馬。而對武則天當政的問題,前後反覆,造成他的仕途坎坷,終不被重用。


楊炯,生於高宗永徽元年。幼年聰明好學,很早就顯現出文學方面的才能。年僅九歲便被舉為「神童」。

上元三年(676),楊炯通過制舉考試,被授予校書郎一職,掌管校勘書籍之事,這一年他二十六歲。

永隆二年(681),楊炯被推薦為崇文館學士,後又改任詹事司直,掌太子東宮庶務。武則天當政後,楊炯的堂弟楊神讓參與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的活動。楊炯因此受到牽連,垂拱二年(686)被貶為梓州(今四川三臺)司法參軍。後又被授予盈川令一職。

武則天當政,他曾寫過一些文章歌頌武則天的功績,希望能引起女皇的注意,從而得到提拔。但卻從未受到女皇的垂青。楊炯「為政殘酷」,性情暴躁,恃才傲物,性格怪異,和同事關係不好。長壽二年(693)楊炯在盈川令任上去世,時年四十四歲。史書上並沒有說明他的死因,估計是官職不高,懷纔不遇,長期憂鬱而終吧。


謝邀!初唐時期,以文章著稱的「王楊盧駱」四傑,楊炯被排名第二,他表示不認可,說:「愧在盧前 ,恥居王后。」?? 由此可見,王炯這個人,是個秉性耿直並恃才倨傲之人。楊炯以五言詩見長,詩風嚴謹,對仗工整,音韻合律,意境剛健豪放。例如《從軍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才華橫溢的楊炯為何仕途坎坷?其實楊炯並不是你認為的那樣,在仕途上有多麼地坎坷。唐永隆二年(681年),楊炯31歲,已經是很有名望的崇文館的學士 ,次年又擢升為太子詹事司直,充弘文館學士,掌太子東宮庶務。職務頗為重要。(正七品上。) 可謂仕途上是「春風得意」,在這期間他寫下了《庭菊賦》等文篇,以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可是,正當他施展抱負之際,在唐永淳三年(684年)九月,楊炯的堂兄楊神讓追隨徐敬業討伐武則天……,被平叛之後,楊炯的伯父(剌史)與堂兄被朝廷問斬,他因此受到了株連 ,被貶到梓州(今四川三臺縣)任司法參軍。由此,楊炯在京城的安定生活結束。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詔楊炯回京,與宋之問分值習藝館,掌管教習官人書算之類的工作。雖然官職不大,心中也不快,但楊炯還是對武則天感恩頌德。如意元年(692年)七月十五,宮中出盂蘭盆,設齋分送各佛寺,武則天登洛南城門樓與羣臣觀看,楊炯乘機獻上《盂蘭盆賦》,歌頌武則天的聖德,並希望武則天作為「神聖皇帝」,而成為帝王的楷模。因此,楊炯被任命為盈州(今浙江衢州)縣令。次年,在任上病逝。享年44歲。(有另說)

也就是說,楊炯的仕途,是由他的堂兄給毀掉的,而不是因他個人的「缺點」所造成的。如果他能夠長壽些,說不定還會有「柳暗花明」的時候到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