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高管末位淘汰、一個月3位CXO離開、要求淘汰三類人……這與印象中的那個京東有點不太一樣,依稀記得在去年上半年,劉強東出現時的畫風還是——“我們永遠不會開除任何一個兄弟”,“只要縣長的工資漲了,我就給你們漲工資”。

  開年伊始,京東大方承認將末尾淘汰10%的高管,一個月之後,CTO(首席技術官)張晨、CLO(首席法務官)隆雨、CPO(首席公共事務官)藍燁接連宣佈離職,雖然離職公告都都將離職原因指向“個人和家庭原因”,但仍不免讓人與高管末位淘汰聯繫起來。

  昨日,京東再次拋出一則人員變動消息,宣佈將實施核心高管輪崗計劃,兩位老臣王笑鬆和胡勝利將被調任其他崗位。關於輪崗可以有兩種解讀,要麼是軟下課,要麼是爲公司培養後備力量、平衡內部多方勢力。

  目前還很難判斷這波高管輪崗的屬於哪一者,畢竟前者有沈皓瑜、隆雨的離開做參照,後者有阿里、華爲的輪崗制珠玉在前。

  京東歷史上的輪崗

  阿里和華爲算是互聯網圈執行輪崗制頗具代表性的兩個。在阿里,上到管理層,下到普通員工,每年都會有內部輪崗。

  關於輪崗的作用自是不必多說,在《阿里巴巴三板斧》中曾這樣說道:

  第一,輪崗可以解決高管在工作過程中的職業倦怠問題,會讓員工在公司工作的時間更長。互聯網公司的員工流失率本就很高,輪崗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可以讓企業文化得到傳承。雖然是轉崗到新業務,但員工本身是“老人”,可以自然而然地保證了企業文化的有效傳承。反過來想,如果每個新業務都招一羣新人,則很可能會導致公司文化出現裂縫。

  而還有一點沒有明說的好處是,輪崗還能平衡公司多方勢力,防止“山頭林立”的情況,阿里和華爲都曾用這一招去“削平山頭”,京東亦然。

  京東第一次引入輪崗制度是在2013年,在這次輪崗中,京東市場部原高級副總裁程峻怡被調至負責京東POP開放平臺,而京東老將徐雷重回京東,擔任市場高級副總裁一職。

  在2011年之後,處於高速擴張期的京東吸納了一批職業經理人。一邊是跟隨劉強東多年的老臣,另一邊是空降的外來高管,兩方人馬遇到一起自然少不了一些摩擦。2012年年中,負責物流倉儲的副總裁姜海東、負責戰略發展的副總裁乙壤月的前後離職,就是代表性事件。

  而這次的輪崗制度一方面幫助京東平衡了公司新老更替所帶來的波動,還讓京東完成了一次血液更替。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輪崗中,實際發生職位變動的只有程峻怡一人,而徐雷接替了原來由程峻怡負責的業務,程峻怡說是輪值,實則是被降職,隨後不久,程峻怡從京東離職。所以這一次的輪崗,某種程度上也是打着輪崗的名義進行高管更替。

  2016年10月,京東再次搬出輪崗制,直接原因是當時震動業內的10大腐敗案件。這次反腐案件起因是京東商城服飾家居事業部奢侈品部總監欒霽的違規受賄,隨後牽出的一系列利益腐敗鏈條讓劉強東震怒,下令嚴查腐敗違規。

  爲從源頭杜絕腐敗問題,京東開啓了新一輪的輪崗。涉及超過10個部門的關鍵崗位:包括各業務線總監及以上管理層,覆蓋全部二級及以上部門。

  在這波反腐行動後,2018年之後,京東又效仿華爲開始在京東商城啓用輪值CEO制度,而自沈皓瑜卸任之後,京東商城CEO的職位已經空缺了兩年之久。緊接着在年底,京東商城內部宣佈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在這次調整中,徐雷被放在了愈發重要的位置上,多個事業羣負責人均向其彙報。

  雖然“二號人物”呼之欲出,但在外界看來,京東的輪值CEO制度終究還是輪不起來,在頻繁的高管更替中,放眼望去,在京東挑不出幾個能被放到輪值CEO位置上的人,“鐵打的劉強東,流水的高管”,始終是京東避不開的靈魂拷問。

  兩波勢力的此消彼長

  曾有人這樣評價京東:“雖然發展了這麼多年,但從本質上來看京東各方面還是感覺像一個創業公司,但由於京東的發展速度太快,在快速增長過程中京東喜歡引入職業經理人,但由於劉強東個人領導風格過強,在合作過程中需要磨合,而其中也伴隨着很多調整。”

  如今,京東的高管團隊頁面上,只剩下包括集團CEO劉強東、京東商城CEO徐雷、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京東CSO廖建文、CFO黃宣德、CCO爲李婭雲在內的6位高管(隆雨的介紹還沒從頁面中撤下、新任CHO於睿的資料還未加入)。

  事實上,這並不是京東第一次出現高管大規模流動,在4年前的此時,也曾上演過類似的場景。

  2015年4月開始,包括閆小波、熊青雲、徐昕泉、李永和、江川、李大學、蕢鶯春等在內的多位核心高管從相繼從京東離職,到2016年,前京東商城CEO沈皓瑜也宣告下課,這在當時曾被視作外企職業經理人時代潰敗的標誌性事件。

  2011年,走過草創時期的京東,正處於上市前夜。“如果管理了十年,還不能放手,這是我的嚴重失敗。”爲匹配日益擴大的公司規模,形成更體系化的管理機制,從這一年開始,京東吸納了大批職業經理人,着手搭建起一套CXO體系。

  沈皓瑜是首位加入的CXO,而最近離職風波中的三位都是伴隨這套體系的搭建進入京東的。伴隨CXO悉數就位,劉強東曾有過一段“只看結果,不管過程”的放權階段,“幾千萬的單子就不用找我簽字了”一度成爲劉強東放權的佐證。

  在當時,劉強東對外來職業經理人們是頗爲偏袒的,他曾直言:“現在的京東需要新鮮血液,離職一兩名高管屬於正常現象,凡是不符合京東商城價值觀的就可以離開,一直都是老胳膊老腿的也不行”。

  但這種狀況並沒有持續太久,前京東商城高級副總裁吳聲在京東之外輸送利益的事件可能是劉強東對“洋務派”產生隔閡的開始。直到2016年,京東的業績增長出現明顯放緩,這讓劉強東開始警覺起來。

  而劉強東對待外企職業經理人們的態度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談及自己所期望的高管團隊時,劉強東曾在2016年出版的自述裏這樣說道。 “這個人一定要是在民企或者中國當前環境中工作過的高管。如果一直在外企,或者大部分時間在國外工作,那我覺得團隊融合方面可能出現問題。”

  之後不久,京東內部就出現了上文中提到的高管離職潮。而伴隨着職業經理人們的出走,新老勢力也出現了一輪更替,老將和管培生的地位持續上升,“洋務派”的地位逐漸下降。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在2016年前後,京東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高管變動。而本月三位離職高管中的其中一位藍燁,就是在2015年下半年從手握重權的CMO被調任CPO,這在當時曾被外界解讀爲藍燁被邊緣化的開始。畢竟在2012年藍燁剛加入京東的時候,徐雷是向藍燁彙報,而後來,徐雷卻成了京東商城的CEO。

  在2016年的這次調整中,老將的地位明顯提升,曾被熊青雲換掉的徐雷重新負責市場部,王振輝則重新負責京東商城運營,二人還被同時晉升爲高級副總裁。

  除徐雷和王振輝外,還有多位老將獲重用,王笑鬆、閆小兵、胡勝利三大事業羣總裁一併升任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

  在今年的達沃斯論壇上,三大業務掌門人京東數字科技CEO陳生強、京東商城CEO徐雷、京東物流CEO王振輝集體亮相,三人均是京東的老人,分別執掌京東最核心的電商、金融與物流業務,這張意味深長的合影再次印證了老將地位的迴歸。

  三人在達沃斯的合影

  伴隨老將地位的提升,管培生這一嫡系部隊也被委以重任。作爲隆雨的接任者,京東集團新任CHO餘睿是京東的第二屆管培生,自2008年以管培生身份加入京東以來,歷任華中區區總、華東區區總、京東集團副總裁併兼任過1號店CEO、用戶卓越體驗部、客戶服務部負責人,並參與見證了物流業務的發展。

  劉強東曾說自己最滿意的不是物流,而是管培生計劃。2007年開始,京東每屆招收30到50人不等的管培生,在所有業務輪崗半年後,雙向選擇分配到全國各地各部門,在這批嫡系部隊裏,出來了不少“年輕副總裁”的勵志案例,被視作京東的黃埔軍校。

  有人認爲外企高管的接連出走和老將搭配管培生的組合,預示着外企高管時代的落幕,這個結論不免下的有點爲時尚早。

  某種程度來說,近期的這波高管流動更多是京東內部血液的一次更替,從上文也能看到,這在京東整個發展歷程中已出現過多次。面對公司業務增長瓶頸,京東需要給自己也需要給投資人一個交代,而有人離開就要有人補上,在老將和嫡系部隊不夠用的情況下,引入新的職業經理人仍是大概率事件。(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謝康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