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冬又作烏龍,是一種日本麵食。是以小麥為原料製造的,在粗細和長度方面有特別的規定。

至於它為什麼叫做烏冬面?因為烏冬(udonn) undonn的發音是由unn-donn轉變而來的,可以說是音譯吧!具體的歷史原因也不是特別瞭解,也有一說法,「烏冬」面實際是中國的切面,源於中國福建尤溪,傳入日本!總之好喫就是王道,具體怎麼來的名字,還真沒有深挖!

菊子姐姐最愛喫的做法就是咖喱海鮮烏冬面了,題主可以試試看!

食材

烏冬面

配料

青豆仁 / 蝦仁 / 料酒 / 胡蘿蔔

椰漿 / 咖喱醬 / 大蔥 / 生薑

▲健康食材

【烹飪步驟】

▼1、醃製蝦仁:放入料酒,胡椒粉把蝦仁用手抓勻醃製15分鐘

▲醃蝦仁

▼2、切配料:大蔥切碎,生薑切片,胡蘿蔔切丁

▲各種切丁

▼3、翻炒:鍋裏放油,先後放入生薑,胡蘿蔔青豆仁,蝦仁下鍋翻炒均勻

▲放姜

▲加胡蘿蔔

▲加大蔥

▲加蝦仁

▲加豌豆

▲各種翻炒

▼4、配料炒好放入適量開水燒開,加入咖喱醬,椰漿,適量鹽,再次燒開後放入烏冬面煮3~5分鐘即可出鍋

▲加水

▲加咖喱醬

▲加椰漿

▲加烏冬面

▲邊煮邊攪

▲煮開^_^

▲各種煮

【美味呈現】

咖喱海鮮烏冬面有愛的嗎?評論區舉手哈^_^

▲來一碗


烏冬面又作烏龍,是一種日本麵食。是以小麥為原料製造的。

烏冬面在日本有很多種類,有秋田的稻庭烏冬面、羣馬的水澤烏冬面、埼玉的加須烏冬面等。其口感介於切面和米粉之間,口感偏軟,再配上精心調製的湯料,就成了一道可口的麵食。是將鹽和水混入麵粉中製作成的白色較粗的麵條。

冬天到了,喝點熱乎乎的湯,喫點熱乎乎的麵條會讓人格外舒服。所以小成妹今天就帶來一道烏冬湯麵—咖喱肥牛烏冬面。

咖喱肥牛烏冬面

材料:烏冬面 肥牛片 胡蘿蔔 洋蔥 咖喱塊 香蔥 芝麻

做法:

1.胡蘿蔔切丁 洋蔥切絲 備用。

2.放少許油,倒入胡蘿蔔和洋蔥絲煸炒。

3.煸炒完畢加入適量開水,投入一個咖喱塊攪拌均勻,小火燉煮。

4.另起口鍋煮麵,水開後兩分鐘即可撈出。

5.繼續用這鍋水汆燙肥牛片,汆熟即可取出待用。

6.咖喱小火燉煮8分鐘左右時,將之前煮散的烏冬面再次下鍋,2分鐘後,先將烏冬面撈出,盛入碗中。

7.接著放入肥牛,燉煮開後,連肉帶湯全部倒入麪碗中。

8.撒上香蔥、芝麻,即可上桌食用。

↓↓↓

學習更多更全更精彩的美食視頻盡在

公眾號:cdxdfpr

小成妹風裡雨裏也等你們來~(?ˇ?ˇ?)


烏冬面的名字音譯自日文:うどん,在日文漢字中寫為:饂飩。主要原材料為小麥麵粉、鹽和水,製作時需要反覆的摺疊揉捏,再加上長時間的醒面,讓麵粉中的筋性的道路充分的舒展,所以口感尤為勁道彈牙。日本對烏冬面的粗細有著嚴格的規定:粗細介於4-6毫米之間,口感則因地域不同而略有差別。我們平時在超市看到的烏冬面則多添加了木薯粉,來增加烏冬面的Q度。

烏冬面的喫飯有很多,年少時比較喜歡重口味的食物,喫烏冬面也多選擇搭配海鮮、咖喱、泡菜、五花肉等炒著喫,喫到的更多的是配菜的滋味。如今年紀漸長,越發能靜下來細細咂摸烏冬自身的滋味,也更為鍾情更為突出烏冬面自身口感的上湯蔬菜烏冬。

所謂的「上湯」有很多種,蔬菜烏冬面中的上湯則是指用海帶、小魚乾和香菇浸泡後熬製的素湯,過濾雜質後顏色呈漂亮的淺琥珀色,有著自然而又柔和的鮮味在裡面。

蔬菜我個人比較喜歡裙帶菜、菜心、胡蘿蔔(為了造型漂亮可以用模具刻成比較可愛的心形或者五角星型)、鮮香菇(清洗乾淨後切絲)和最為重要的甜玉米粒。當然這些配菜都可以隨個人的口味喜好選擇,只要配菜本身的味道不和湯底鹹鮮的味道相衝即可。

烏冬面我一般都是買超市那種預煮過的,回家開水下烏冬面等水再次煮沸面就可以撈出了。處理好的蔬菜,用熬好的上湯煮熟,關火前下燙熟的烏冬面,再酌情調入味醂或一點點鹽美味的上湯蔬菜烏冬面就做好了。


烏龍麵,也稱烏冬面。

烏冬面、蕎麥麵、綠茶麵並稱日本三大麵條,烏冬面更堪稱日本的「國面」。

提起烏冬面,很多人都自然而然的把它當成是產自日本的食物。但其實,烏冬面的真正起源地,是在中國。在唐朝烏冬面傳到日本,由此也開啟了日本的麵食時代。

圖中的烏龍麵是我在一家日料店喫的。

烏龍麵是一種以小麥為原料製造的麵食,在粗細和長度方面有特別的規定。現行的日本農業規格(JAS)中,圓面的截面直徑要在1.7毫米以上,角面的寬度在1.7毫米以上的作為「烏冬面」,以下的則為「日式涼麵」(寬度1.2~1.7毫米,厚度為1.0~2.0毫米),以此區分。除此以外,社會上通用的觀念裏,還有細面的「細烏龍麵」和「日式涼麵」的明確區別。

做法呢有很多啦~比較傳統的就是我上面那張圖中所示的煮烏冬面,也可以炒的哦~


其實烏冬不止煮的好喫,炒的也好喫,比如海鮮炒烏冬。

培根彩椒烏冬面

主料:

烏冬面100克 培根2片

黃紅彩椒各半個 西蘭花幾朵

輔料:

黑胡椒適量 油鹽適量

做法:

1. 準備好原材料

2. 燒鍋開水,將烏冬面下入3. 用筷子迅速的撥散4. 煮開後再煮上一、二分鐘,加入西蘭花,水再次開後馬上撈出5. 鍋中放入少許油, 下入培根小火煎一下6. 煎出部分油脂,且培根表面微微發黃時, 加入紅黃彩椒絲一起翻炒7. 下入剛焯過水的烏冬面和西蘭花繼續翻炒8. 加入鹽等調味料翻炒均勻9. 最後加入黑胡椒碎10. 裝盤上桌小貼士

1. 烏冬面要先用水煮一下,喜歡稍軟的面可以多煮一下;同時可以將其它不易熟的材料一起放入麵條中焯水預熟,注意蔬菜焯水時間不易過長;

2. 炒麵之前一定要先用少量的油將培根煎一下, 讓部分油脂煸出且表面微微發焦, 這樣處理過的培根更香濃;

3. 炒麵時可以隨意加入自己喜歡的配菜,這樣營養更豐富,我選擇的彩椒;最後調味時一定要加入黑胡椒碎來提味增香。

來自網路


烏冬面是最具日本特色的麵條之一,與日本的蕎麥麵、綠茶麵並稱日本三大麵條,是日本料理店不可或缺的主角。其口感介於切面和米粉之間,口感偏軟,再配上精心調製的湯料,就成了一道可口的麵食。是將鹽和水混入麵粉中製作成的白色較粗(直徑4毫米~6毫米)的麵條。冬天加入熱湯、夏天則放涼食用。涼烏冬面可以蘸被叫做「面佐料汁」的濃料汁食用。

名字來歷

烏冬(udonn) undonn的發音是由unn-donn轉變而來的,「烏冬」在日本也經常寫成「うどん」,但是在比較有名一點的老字號,則經常寫成另外兩個漢字:饂(wen)飩。

歷史起源

日本歷來小麥種植不普遍,缺少麵食文化。當今日本的麵食文化是受中國和西方的影響而形成,烏冬面便是因唐朝麵食傳入日本而產生。根據香川縣的口頭傳說,空海(弘法大師,西元774─835)由唐國帶回烏冬的製法,拯救了贊岐當地的貧民。因為瀨戶內海雨水稀少,很難種米而傳授給贊岐人,一般認為,這就是現在的贊岐烏冬的原型。起源自奈良時代就已興盛的唐果子(即唐朝傳來的糕點)──索餅(sakubei)、餺飥(hakutaku,中文音博拖)、餛飩(konton)。

做法:

主料:麵條(標準粉)400克輔料:牛肉(瘦)222克,西蘭花50克,油菜心30克調料:植物油70克,雞粉16克,醬油30克,料酒5克,澱粉(玉米)10克,鹽10克

流程

1、黃牛肉洗凈切片放入碗中,加油10克、3克雞粉、10克醬油、5克料酒和10克生粉,拌勻醃製15分鐘;

2、洗凈西蘭花、油菜心,燒開鍋內的水加15克鹽,放入西蘭花和油菜心焯1~2分鐘,撈起瀝幹水;

3、鍋內注入60克油燒熱,倒入牛肉片炒1~2分鐘,其間灑60克水炒至血水消失,撈起牛肉片,鍋內牛肉汁待用;

4、往鍋內倒入清雞湯,加20克醬油、10克雞粉攪勻,煮沸後放入烏冬面,蓋上鍋蓋煮2分鐘熄火;

5、將煮好的烏冬面盛入碗裏,擺上油菜心、西蘭花和牛肉片,倒入湯汁即可。


烏冬面是小麥製作而成的,是日本特色麵條,烏冬面可以炒著喫,可以做湯麵,很多種喫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