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陆游的名字独树一帜。他身处在南宋,其实词曲的巅峰,而诗歌却因为唐诗太过耀眼,而被大多数文人视为畏途。然而陆游却固执地认为,词乃雕虫小技,诗歌才是黄钟大吕,因此他有意要做诗人,留下了9000多首诗,只有150多首词。

  小珏自然没有全部拜读这9000多首诗,然而却发现陆游很重视家教,其中有好几篇都是以《示儿》为题目的。比如说他临终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也是感动中华民族一千年的诗歌。然而,在另外一首《示儿》之中,我们获得的感受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它是这么写的:

  舍东已种百本桑,舍西仍筑百步塘。早茶采尽晚茶出,小麦方秀大麦黄。老夫一饱手扪腹,不复举首号苍苍。读书习气扫未尽,灯前简牍纷朱黄。吾儿从旁论治乱,每使老子喜欲狂。不须饮酒径自醉,取书相和声琅琅。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愿儿力耕足衣食,读书万卷真何益。

  这首诗表面上是告诉儿子读书的道理,实际上却是将自己的儿子360度全方面夸耀了一遍。

  第一、二句“舍东已种百本桑,舍西仍筑百步塘”表面上描述自己家中的环境,不仅在东边种植了桑树,还在西边要挖掘池塘。诗人为什么要如此勤奋?一个“仍”字,似乎就在暗示为了给儿子们留下家业,才这样不敢懈怠。这个字,也寄托了父亲对儿子们深沉的爱。

  第三、四句“早茶采尽晚茶出,小麦方秀大麦黄”紧紧承接上面的意思,描述了一幅农忙时节的画面。

  第四、五句“老夫一饱手扪腹,不复举首号苍苍”,这里的“老夫”,自然是指陆游本身。在此,陆游将自己老态龙钟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即是说明开垦荒田,操持劳作的不易,也是在为下面的内容埋下伏笔。

  第六、七句“读书习气扫未尽,灯前简牍纷朱黄”,表现了诗人的情趣所在。即使是在如此繁重的田间劳作之后,即使是在垂垂老矣之时,他依然不忘自己还应该读书,而且对读书非常感兴趣,连简牍都被眼前的烛火熏黑。此时陆游生活在南宋,纸质书已经很普及了,这里当然只是写作手法而已。

  第八、九句“吾儿从旁论治乱,每使老子喜欲狂”是戏剧化的一幕。原本我们能以为陆游是在讲述自己的生活态度,没料到笔锋一转,开始说明这是自己的儿子在旁边高谈阔论,将治国的道理说得头头是道,因此陆游欣喜若狂。

  在这里,陆游透露出了两个信息。第一是儿子说得好,这个好就包括谈话技巧和政治正确。第二是儿子的观点和自己的相当接近吻合,因此陆游才有如此的兴奋和高兴。

  因此,人逢喜事精神爽,同时看什么都高兴。他竟然达到了“不须饮酒径自醉,取书相和声琅琅”的程度。这反过来,还是在夸奖自己儿子表现出众,做父亲的十分陶醉。

  最后四句“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愿儿力耕足衣食,读书万卷真何益!”倒是诗人在强调读书和自食其力的重要性,这也是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还是回到了《示儿》这个题目上来。但是,读完全诗,给小珏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教育,而是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如果当年也有朋友圈,想必陆游也是一个晒娃狂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