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最近學孔雀東南飛,老師都說什麼劉蘭芝的良好品質,我想的卻是人家太守兒子結婚,傳遍那麼多地方,然後你劉蘭芝卻自殺了,人家太守多沒面子,會對蘭芝一家人怎樣?


這很好啊,為啥非跟別人一樣?有這麼句話:樂觀的人發明了飛機,悲觀的人發明了降落傘。


這不是什麼壞事。隨著年齡地增長,思考問題會越來越全面,思維漸趨成熟。這源於書本和生活。

凡事都有兩面。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反而是當看到好的一面,就應該立刻看到或去思考不好的那面。比如現在科技進步了,那麼什麼退後了?

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中國文化,就是"道"。即便儒家文化也是圍繞著一個道字,來闡述其思想。如為人之道、處事之道。這是什麼?這是對人生具有指導意義的行為規範。是無數的聖賢智者,用幾千年時間總結出來的。為什麼我們有那麼多困惑?其中傳承出現了問題。

一想到這些,難免遺憾。原來困擾自己的許多事情,古人七、八歲時就知道了。而且是無需自己制定的人生規劃。也被稱為道之用 。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表達一件事,儘快地去學中國文化。可以一生受益。


小日本需要你定國策


我們不能否定,夢想對人類的價值。如果總是看到事情的陰暗面,我們對行動的結果,就會有不良的預期,那麼就不會行動。很容易碌碌無為。這裡影射的,可能是你內心的不自信。如何增強自信?每天臨睡之前,反覆回想當天自己做得最成功最滿意的事情。至於你剛才舉的那個例子,倒不算看見事物的陰暗面。它體現的是你的價值觀


說句不好聽的這是一種自卑,成功人士與人交往時總是觀察對象好的,優勢的一面,因為好的那一面可以為我所用,可以助力自己。觀察別人劣勢方面對自己有啥用呢。也就是說琢磨那些沒用的事有啥意義呢,關於防人之心的問題,是因為你用不上他的而產生的一種恐懼或嫉妒的表現。人若自信自有陽光。


謝邀。

其實我和你差不多吧,遇事我第一反應都是想不好的結果,看問題從來都是看不好的一面,然後需要調整自己才能看到好的方面。

但是自我感覺還OK啊,也沒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的。畢竟有句話叫未慮勝,先算敗。再說咱們這種其實算是防禦型的性格,對待任何事情都能首先看到不好的方面,然後可以提前做好準備,萬一遇上了我們就可以拿出之前的預案來彌補,這不是什麼壞事吧。


正反面都是需要看到的,陰暗面也不是什麼壞事,小心謹慎些,也是好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