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出土千年前文物,西方学者问:中国古人智慧如此超前? | 文 三只眼文斋

  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经济、文化都相对发达的高昌国。高昌国大约存在于元3世纪中叶至公元8世纪末,也就是距今1650年至1200年间。古高昌国有一个墓群,分布在距现在吐鲁番40公里的地方,,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东西长5000米,南北宽2000米,是一个非常密集的墓群,被考古学家们称为“阿斯塔纳古墓群”,是西晋至唐代时期高昌国居民的公共墓地。18世纪之后,该古墓群先后遭到来自俄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探险家”和所谓“学者”们的非法挖掘,盗走了无数珍贵文物,有壁画、铭刻、文件抄本、陶俑、丝织品、古钱币和金银玉器等。

  解放后,人民政府加强了对“阿斯塔纳古墓群”的保护工作,并集中组织了13次正规的考古发掘工作,出土了泥塑木雕俑像、绢花、彩绘陶罐、丝、毛、棉、麻织物等,以及2000余件各种文书,对研究古高昌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考古专家们从墓室中发现的绘画作品尤其多,包括了壁画、版画、纸画、绢画、麻布画等多种形式,内容可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和天文图,其中还有20多幅“伏羲女娲图”。因为传说中伏羲和女娲是一对“兄妹夫妻”,所以这些图大多出现在夫妻合葬的墓穴中。中国古人讲究“视死如归”和“事死如生”,因此这些放在墓中的画卷是用来代表吉祥之意的,象征夫妻感情至死不渝。

  在这些1650年前的文物中,考古学家们感到惊奇的还是那20多幅“伏羲女娲图”。“伏羲女娲图”的构图基本相同,都是人身蛇尾,伏羲在左,女娲在右,伏羲的右手抱住女娲,女娲以左手搂着伏羲,双目平静而含情地对视。在两人空出来的手中,,伏羲手执用来丈量土地的“矩”,女娲手执测量上天的“规”,有“规”有“矩”,象征着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的认识。“规”和“矩”的出现也说明了古代社会生产技术的进步。同时,伏羲和女娲腰以下的蛇身部分呈双螺旋状紧紧地缠绕在一起,他们似乎是飘荡在浩渺太空中,头顶是放光的太阳、尾部是众星环绕的弯月,身边是形态各异的星辰。

  考古学家们认为“伏羲女娲图”的背景画面耐人寻味。从图上看,1650年前,中国古人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天象知识,通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画面中的伏羲和女娲也好似正在遨游太空一般。而且,伏羲和女娲相互缠绕的构图又令人联想到上古天梯——建木。《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建木,百仞无枝,有九𣚚,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暤爱过,黄帝所为。”文中的“大暤”就是指伏羲。那么“建木”的功用是什么呢?《淮南子·墬形训》中说:“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意思是这个“建木”是供众神上下的“天梯”。在远古时期,这样的想象不是一般的智慧能够做得到的,甚至昭示了中国古人具有现代人无法想象的超前智慧。

  1983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社会科学》杂志试刊中,首页的插图就选用了这张神秘的“伏羲女娲图”。当西方学者看到“伏羲女娲图”时,都不禁产生质疑,不敢相信这是上千年前中国古人的作品。西方学者认为,伏羲和女娲蛇身交缠所形成的双螺旋状,与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有惊人的暗合,难道1650年前的中国古人是要向世人揭示生命遗传基因的奥秘吗?难道中国古代的神话竟然被现代的科学所印证?实际上,除此以外,“伏羲女娲图”中还有许多令国内外专家学者们质疑、吃惊的东西,其深邃的含义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确定的解释。因此,西方学者把“伏羲女娲图”称为“中国的斯芬克斯之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