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此時正值金秋,碩果累累,愛喫水果的人們可以大飽口福了。

秋分有三候:雷始收聲,蟄蟲坯戶,水始涸。說的是: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聲不但是暑氣的終結,也是秋寒的開始;由於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由於天氣乾燥,水汽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於乾涸之中。

1/摘秋菜

「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野莧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癌作用。炒野莧菜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強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潤膚美容。適用於痢疾、目赤、雀盲、乳癰、痔瘡等病症。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還可以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

2/喫御萩

在秋分這一天日本人會喫一種叫做「御萩(おはぎ)」的東西,是紅豆餡的。江戶時代初始,農民為了祈求耕作順利或感謝穀物豐收,會在彼岸期間,即春分和秋分加上前後各三天(合計各七天),製作御萩祭拜神祇後由家人分食,以「吸收神的力量,轉化到自己的體內。」他們篤信喜氣洋洋的小紅豆,具有無病息災驅逐邪魔的法力。起初,秋分喫萩餅並不是真的「食用」,而是用來供奉祖先的祭品。製作萩餅需要糯米、白糖和紅豆等原材料,而在古代的日本,白糖是很昂貴的食物,紅色的紅豆也被認為有「除惡」的作用。

3/喫螃蟹

中國人喫蟹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西周時代,距今兩千七八百年前。喫蟹作為一種閒情逸緻的文化享受是從魏晉時期開始的,之後人們把喫蟹、飲酒、賞菊、賦詩,作為金秋的風流韻事。螃蟹要蒸熟煮透,還要除去蟹的腮、胃、心、腸等臟器。由於性寒,虛寒者不宜多食,更不能與柿子、生梨等寒性水果同食。

4/喫板栗

把栗子用水煮透,然後在皮子上用刀劃一下,然後架上大鐵鍋炒幹,趁熱剝一個,殼應聲而落,香糯甜粉幹燙,不用加糖自來甜。唐魯孫說桂花季新下的栗子,糖砂炒了喫有桂花味兒。袁枚也說:「新出之慄,爛煮之,有松子仁之香。」

5/秋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裏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6/豎蛋

「秋分到,蛋兒俏」。同「春分」一樣,在每年的「秋分」來臨之際,我國很多地方都要在這天舉行「豎蛋」的趣味遊戲或比賽。其玩法簡單易行: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輕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豎蛋」活動不僅在「春分」纔有,「秋分」時節同樣流行。「『豎蛋』活動寄寓了人們對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秋分」這天是南北半球晝夜平分的日子,地球地軸與地球繞日公轉的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有利於「豎蛋」;二是「春分」和「秋分」正值春季和秋季的中間,不冷不熱,人心舒暢,思維敏捷,動作麻利,易於「豎蛋」成功;三是雞蛋殼表面並不光滑,只要找到適當的3個表面顆粒,就能像底盤一樣托起整個蛋。儘管『豎蛋』是一個傳統項目,但它讓公眾在實踐中瞭解了相關知識,並富有趣味性和娛樂性。

7/送秋牛

秋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8/粘雀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喫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9/釀酒

《淮南子》說,仲秋之月招搖指酉。酉是地支第十位,下午五點到七點,酉為就,八月黍成可以釀酒。《史記·律書》說,」酉者,萬物之老也」,《廣雅·釋天》又說,陽生於酉仲,八月就是酉仲。

10/占卜

由於秋分是古代中國農民預測年成的重要日子之一,故有「秋分佔卜」的風俗。

古人占卜時,最簡單的是看陰晴。秋分這天如果是陰天微雨,預示收成好,但如是連陰,夜雨不停,則麻煩了,「秋分連夜雨,遲早一起死」。如果秋分日刮東南風,主歲稔民安,刮東北風或西北風農作物則「多秕稗」……複雜一點的預測是看「秋分」與「社日」的關係,社日分為春社、秋社,具體日期是立春或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一般情況下處於秋分前後。秋分在社日前,預示豐年收成好,在社日後,年成或不理想。如果秋分與社日是同一天也非好事。《四民月令·八月·測候》認為:「分社同一日,低田盡叫屈。」《南昌縣誌》則稱:秋分日值社,河無魚,「分社同宮,餓殺漁翁。」

11/彼岸會

秋分在日本是國定假日,稱為「秋分之日」。秋分前後為秋彼岸。彼岸花因開在秋彼岸前後而得名。彼岸原本是佛教用語,意為「從滿是煩惱的世界解脫而出的參悟了一切的世界」,即所謂的西方極樂世界。「彼岸」時節,日本各地的寺院會舉辦「彼岸會」,許多家庭請和尚念經,並為祖先上墳、掃墓。

12/貼秋膘

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喫點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即在立秋後喫各種各樣的肉,「以肉貼膘」,增加營養。

13/喝鵝湯

3秋分時節的江蘇人,還愛喫一些熱氣騰騰、湯湯水水的菜餚。每年秋分,在南京江寧六合一帶,人們會選取湖熟一帶2年以上的散養老鵝,煲成濃湯。據說秋日的鵝湯滋補養人。

14/喫蟹

北京人喫螃蟹一般放在蒸鍋裏蒸或煮,蘸著作料喫。講究的還會用到「蟹八件」——喫螃蟹的八件工具。此外餐館裡有炒蟹肉(也稱炒蟹粉);蟹肉、蟹黃還可入各種餡兒……

15/喝湯

廣東民間歷來秋日最多潤養的湯水,此時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蘿蔔陳皮鴨湯、玉竹百合豬瘦肉湯、木瓜粟米花生生魚湯、沙田柚花豬肝湯、無花果白鯽湯、霸王花蜜棗豬月展湯等都是家庭養生之品。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秋分好時節,聽古詩、識三候、品美食!

宜糖60秒 2017-11-23 10:37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秋分三侯

中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 一候雷始收聲

古人認為秋風後陰氣盛,不再打雷了。陰虛之人體感不適,秋分需養陰,可防寒氣入體。

  • 二候蟄蟲坯戶

王安石詩:「忽忽遠枝空,寒蟲欲坯戶。

「蟄蟲」指冬眠的蟲子;「坯」指細土。

由於天氣變冷,蟲類受寒氣驅逐,入巢穴準備冬眠了,並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 三候水始涸

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於天氣乾燥,水氣蒸發快,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所以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於乾涸之中。

秋分節氣美食

  • 河蟹(又名大閘蟹)

河蟹,有益陰補髓、清熱散瘀的功效。

大閘蟹鮮美無比,像墨分六色,琴具七音一樣,大閘蟹也是多味的。

蟹肉一味,蟹膏一味,蟹黃一味,蟹子又一味。而蟹肉之中,又分「四味」:大腿肉,絲短纖細,味同乾貝;小腿肉,絲長細嫩,美如銀魚;蟹身肉,潔白晶瑩,勝似白魚;蟹黃,妙不可言,無法比喻,蟹膏,純白透明、粘而不膩。而蟹子曝幹後則是海鮮珍品,為海鮮第一味。

脾酒煮大閘蟹 做法

材料:陽澄湖大閘蟹。

輔料:脾酒適量、薑末、醋、糖、鹽。

1、將大閘蟹清洗乾淨。

2、將大閘蟹仰著放在炒鍋裏,加入500毫升的啤酒,鹽,糖,蔥,姜 。

3、蓋上鍋蓋,開大火燒開後轉中火焗10分鐘左右(大閘蟹燒的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不然肉會太老)。

4、最後把醋、糖和薑末混合就可以了,沾蟹肉味道一級棒!

  • 喫柿子

柿子甜膩可口,卻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C、瓜氨酸、碘、鈣等,並有止血、潤肺化痰、生津止渴、解酒的功效。

柿餅 做法

材料:柿子

輔料:涼爽的氣候環境

1、將柿子去皮,用竹子編製的籃子來盛放柿子,放置於太陽下暴曬。

2、表面曬乾後,進行松囊,所謂松囊的就是用手按捏柿子,使柿子裡面的果肉徹底軟化。

3、將柿餅放置在陰涼乾燥的室內,在低溫下放置2周,這樣的柿餅就可以出售了。

食用柿子注意事項

1柿子與螃蟹、魚、蝦都屬寒性食物,不能同食。如同食易出現腹痛、嘔吐、或腹瀉等癥狀。

2、柿子不能與紅薯、菠菜同食:紅薯是含澱粉較多的食物,喫了以後會使胃裡產生大量胃酸,而柿子則含有較多的鞣質和果膠,胃酸和鞣質、果膠相遇,會發生凝聚作用,形成難溶性的硬塊——胃柿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