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是我的化学老师就好了!

「哗噢!」一股绿色泡沫突然冲上实验室顶,让许多学生以至成年人都像看魔术表演一样,大呼神奇!最近,内地一名外籍教授凭著直播化学实验成为了网红,粉丝数量超过200万。视频中,这位教授穿梭在瓶瓶罐罐的化学药品和各式各样的化学器材之间,制作出「大象牙膏」、「穿云箭」、「腾云驾雾」等多种神奇现象,其中最受欢迎的一段影片点击率更达1500万。

影片截图

教授原名David Geraint Evans,于英国牛津大学博士毕业后,曾在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后到北京化工大学进行合作研究,现为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至今已在中国工作生活超过20年,说得一口流利中文,更为自己起了一个地道的中文名字——戴伟,而这名字近日可谓红遍内地,无人不识。

影片截图

早于八个月前,戴伟博士透过视频平台,直播了第一个化学实验,他站在镜头前摇晃手里盛有液体的杯子,液体瞬间由绿变红,不久又由红变绿。整段视频只有10秒左右,但却吸引了超过200万人次观看,以及近千条评论。

影片截图

另一条「大象牙膏」的影片中,他在盛满绿色液体的试管里倒入另一种液体后,混合物迅速形成柱状泡沫瞬间升空,随后落下堆积,在桌面上形成大象形状的牙膏状泡沫,让许多网友啧啧称奇。

影片截图

在很多中小学生眼里,戴伟博士的化学实验就像一个个魔法。他的课堂上,出现最多的声音就是「哗噢」。各种颜色的「试剂」在加热或置冷的处理下,完全变成另外一种物质,这个过程让他们充满好奇。

影片截图

而在戴伟博士的百万粉丝里,更多的是成年人,他们看到火焰升空、液体变色,会在评论区写下「惊叹」、「神奇」等类似的评价,更有不少粉丝向戴伟博士说,「好希望你是我曾经的化学老师,那样我早考上清华北大了」。

影片截图

教了近30年化学的戴伟博士,做过的实验不计其数,没想到来到中国22年后,会因为这些影片而成了网路红人,还拥有超过200万的粉丝,「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影片截图

戴伟博士说网友把他当作魔术师一样的存在,他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太有趣了」。这也启发了他,有趣的化学实验会吸引更多人去关注和学习化学。

影片截图

为了让化学变得有趣,戴伟博士想尽办法,精心设计了30多个实验去吸引孩子们的惊叹。很多学生在初次见到戴伟的时候,都说化学真无聊,除了死记硬背的化学方程式和元素周期表,找不到半点乐趣。「但是,学生们跟著我上完一堂课很快就转变了态度,他们说,没想到化学这么有趣。」

影片截图

然而,戴伟博士在跟学生们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跟英国孩子每个星期做几次实验相比,中国孩子做实验仍然太少。「中国和英国教育不太一样。要在英国上大学,很多考试直接跟做实验有关系,如果学生不经常做实验,他拿不到分,就考不上好大学。但在中国,没有做过实验也可以,因为高考分数跟做实验没有关系。」

影片截图

戴伟博士认为,小孩子的好奇心很强,要抓紧这个机会让他们动手接触科学,因此他想透过为孩子们做现场的化学实验,来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思维,「我希望通过实验推广,让孩子们认识到化学的美丽和重要性」

影片截图

于是,喜欢变化和新鲜的戴伟博士做了一个决定:从2011年起减少科研和教学的工作,将他的实验室搬进子弟学校、偏远山区的中小学和高中。

影片截图

现在,抬著成堆的化学仪器和试剂到处演示实验,已经成为戴伟博士的日常工作。现场做实验跟传统老师播放投影片的方式大为不同,一个半小时的课,戴伟博士需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到现场,准备实验设备和溶液;做完实验后,还需要一小时清洗设备。有时候在外地,戴伟博士一天会做好几次实验,要忙到半夜才结束。

影片截图

在他看来,科普的过程就是先让孩子们「哗!很神奇」,然后让他们发问「为什么?」老师不急于给出「是」或「不是」的答案,而是通过亲身实验去做验证。他们不一定人人成为科学家,但是会培养出一种科学分析的思维。

影片截图

做了多年科普以后,戴伟博士发现,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的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去科技馆接触化学实验,但是三四线城市甚至偏远山区的孩子很难有这种资源,因此他想到将化学实验搬到直播平台,「网路是个公平的平台,大家都可以在上面享受科学。」

影片截图

1958年出生的戴伟博士今年已经60岁,在英国他的退休年龄是67岁,但他还没想过停下来。很多孩子都喜欢这个长得像快餐连锁店标志的白胡子爷爷,「孩子的世界充满了新奇,他们的问题有时候是我之前上课从未遇到过的,这些新鲜的事物让我感到年轻和快乐。」

影片截图

不久之前,戴伟博士加入了中科院一个退休大学教师的组织,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向中小学生做科普,戴伟博士通过了面试,「等到退休以后,就是换个地方继续做科普,希望化学在孩子们眼中变成一件真正有意思的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