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試飛員有多危險?

  看了下面這個視頻你就知道了。

  

  殲-10列陣長空、殲-15橫空出世、運-20鯤鵬展翅、殲-20鷹擊長空、轟-6K遠海巡航……

  回首一條條壯麗航跡,你可知道,是誰駕馭中國戰鷹首飛藍天?

  資料圖:滑俊

  是他們——滑俊、王昂、黃炳新、李中華、鄒延齡、雷強、張景亭、徐勇凌、鄧友明、王文江、樑萬俊……他們笑傲蒼穹,爲一代代中國新型戰鷹賦予了靈魂和生命。

  是他們——盧軍、劉剛、楊曉彬、唐存文、申長生、劉普強、包德軍、萬傳瑞、餘錦旺、郭彥波、張國榮……他們血灑長空,用生命鋪就中國戰鷹騰飛的閃光航程。

  他們的工作是駕駛尚未定型、需要對各種極限條件下的飛行數據進行全面考覈的飛機,他們被稱作“和平時期距離死亡最近的人”。面對風險,他們卻淡定從容,就算飛機摔下來,也要保證任務完成。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空軍試飛員。

  熟悉航空的人都知道“失速尾旋”、“空中停車”、“最大過載”這些被國際飛行界劃爲死亡禁區的專業名詞:世界上失事的作戰飛機41%由失速尾旋導致;空中停車指飛行中飛機因發動機發生故障停車而失去動力;最大過載指飛行設計上能承受的最大載荷,該試飛項目極易導致飛機空中解體。但這些危險卻是試飛員經常面對的科目。

  1952年,爲滿足抗美援朝作戰需求,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3名空軍飛行員以不惜一死的拼命精神,短短9個月就將473架修理修復的飛機送上藍天。

  資料圖:試飛員吳克明跨進殲-5飛機座艙,準備試飛。

  1956年,試飛員吳克明駕馭第一架國產殲-5飛機,冒着機毀人亡的風險飛出8個G的過載,一次試飛3次發動機空中停車等極限課目,助推中國航空跨入噴氣時代。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三角翼飛機失速尾旋成爲世界公認的“死亡禁區”。人類第一位宇航員加加林,就曾因飛機進入尾旋而殞命蒼穹。面對這一制約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和部隊戰鬥力建設的瓶頸,試飛員李中華和戰友們挺身而出,捨生忘死,攻克了這一世界性飛行難題……

  一組數據真實震撼,令人動容:60多年來,中國空軍試飛員成功試飛160餘型、數萬架國產飛機。

  爲鑄國器 以命獻之

  他們遭遇空中險情3000多次,20多名優秀試飛員血灑長空獻出寶貴生命

  劉剛,一個極其普通的名字。然而,在中國航空試飛史冊上,這個名字卻放射着恆星般的光芒。

  1993年8月28日,和往常一樣,試飛員劉剛駕機升空試驗。

  沒有任何徵兆,“嘭”的一聲,發動機空中停車。

  這位具有近1800小時飛行經驗的老試飛員,一邊冷靜地向地面報告,一邊採取措施挽救飛機。

  生死之界,就在一念之間!

  就在不久前,他剛剛遭遇了一次發動機空中停車險情。最後關頭,他在3000米高度化險爲夷,保住了飛機,取得了寶貴的試飛數據。

  這一次,他依舊做出了相同的選擇。

  然而,幸運之神這一次沒有眷顧他——飛機在空中解體爆炸!

  事故現場,戰友們四處搜尋,只撿回來他一小塊沒燒盡的肩章。

  沒有遺體,安葬劉剛時,他的愛人張淑芳在骨灰盒裏放了一架小飛機模型,她說:“劉剛生爲飛行,死爲飛行,就讓飛機與他做伴吧!”

  試飛之艱難之危險,常人難以想象——

  每型戰機列裝前,都要完成1500至4000架次的飛行試驗。而一架新型戰機從首飛到定型,飛行中平均17分鐘就會出現一個技術故障。

  每一次試飛,都是“懸崖邊緣的舞蹈”。在某試飛團團史館,一張自信、年輕的臉龐打動了記者——他,是犧牲的試飛員餘錦旺。

  電視屏幕上播放的,是他2011年7月接受媒體採訪的畫面——

  “空中發生特情,你會不會選擇跳傘?”“不會。飛機摔了,損失的是國家鉅額財產,是千萬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心血。作爲試飛員,只要有一線機會,我都要想辦法把飛機飛回去。”

  3個月後,餘錦旺兌現了自己的承諾:面對危險他沒有選擇跳傘,與心愛的戰機一起融入藍天。

  犧牲時,他只有38歲……

  面對戰友的犧牲,中國試飛員擦乾眼淚,繼續飛行。

  餘錦旺犧牲後,作爲他的好友,李吉寬整整守了兩天靈。愛人白麗麗擔心地對他說:“轉業吧,咱不幹了,行嗎?”

  他望着愛人的眼睛,緩緩地說:“飛,還是要飛的。這是我的工作!”

  飛,繼續飛!如今,李吉寬已參與完成了13個型號飛機、航空發動機和航空武器的鑑定定型試飛任務。

  國之重器,以命鑄之。60多年來,中國試飛員累計遭遇空中險情3000多次,20多名試飛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