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感覺IP已經成為鋪天蓋地的存在,影視、娛樂、遊戲、體育、通訊、酒水、旅遊、酒店等行業都在談IP、如果聊品牌戰略不談IP,就感覺不是圈內人了~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是什麼?有些人認為IP是一部劇、一首曲、一個角色或者一個具體的文化形態,但是我覺得這些形態都是IP的載體,都是IP內核的外在呈現。我所理解的IP是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或哲學層面內容的外在表現。好的IP有強大的穿透力、延展力,包容了永恆的價值,並能在文化或情感上與人達成某種共鳴,最終形成一種無形的資產。

圖片來源網路

IP資產主要來源其較大的衍生品市場。有數據顯示:「美國全年泛娛樂衍生品以及授權收益為1380多億美元,中國僅為75億美元。美國人均衍生品消費額大約為400美元,中國人均僅為5美元。」而這對於依託龐大粉絲經濟的基礎、藉助新中產消費升級的趨勢、以及萬物互聯下泛娛樂化的中國來說,IP衍生品在中國市場大有可為,前景可期。

受市場紅利的牽引,很多品牌紛紛開始佈局IP市場,推出IP衍生品。原來的高爾夫球場,發展衍生出高爾夫文化;溫泉可以不單單是景色與泡湯,從特色溫泉水療產品作為切入,輔以會議、度假、休閑的設施;一部小說火了之後,也會出現相應的電視劇、遊戲、電影等衍生品形成IP矩陣,可以說IP為很多行業帶來了新奇的體驗和趣味。

圖片來源網路

隨著大眾休閑旅遊時代的到來,酒店品牌之間的競爭也開始越來越激烈,很多酒店也開始IP附能。比如說現在市面上存在的情侶酒店、嚴選酒店、遊戲競技酒店、搭載網易、知乎、名人等流量主後形成的酒店主題房,邏輯上一般是通過主題房的方式,以「酒店+IP」的合作模式,延展IP的線下場景,成功的將IP自帶的流量向酒店導流。

這種IP附能的模式,主要目的就是給自己的酒店貼上「與眾不同」「個性」「特色」之類的標籤,讓酒店在同質化嚴重的品牌中成為差異化的存在,給消費者一個「非你莫屬」的理由,提升品牌競爭力。從一定程度上說IP賦能確實能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前來體驗,但能不能成為酒店行業的帽子戲法,還有待市場對其進一步錘鍊。

圖片來源網路

個人觀點認為,首先不管酒店運營體系如何變化、酒店項目如何豐富、產品包裝如何新穎,但其提供「安全、舒適的睡眠環境」這一基本的服務不會變。睡眠是一個人對酒店最基本的住宿需求,不管酒店如何IP賦能,都離不開「睡眠服務」 這個基本內核,這就決定的IP賦能除了不能偏離酒店最基本的運營品質及消費者感受,始終給消費者一種「賓至如歸」 「理想型」的住宿環境。其次,IP賦能還要以能長期提升酒店經濟效益為前提。「如溫德姆與國內著名時尚 IP 商業轉化集團紅紡文化合作,推出了辛普森家族及大嘴猴系列IP房間之後,酒店主題房出租率和平均房價有效提升的案例就值得借鑒與學習。

圖片來源網路

當然這種IP轉化的長期效果及可複製性仍值得進一步探索和實踐。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認為,營銷分為「以產品驅動」、「以消費者驅動」、「以價值觀驅動」、「以自我實現驅動」四個層次。雖然在後兩個層次中,消費者變成了有思考能力和情感歸屬的個體,使原來單純的住宿消費向精神體驗消費轉變,但並不代表「以產品驅動」「以消費者驅動」兩個層次就可以忽略不計了,而是此後的消費轉變均需基於產品品質、消費者才能完成。

所以我們在為酒店IP賦能的時候,一定不能盲目的堅持「吸睛」「噱頭」等賦能形式,一定要在以消費者為本、保證運營品質的基礎之上尋求與消費者的情感共鳴,才能使IP賦能擺脫曇花一現的命運最終讓消費者形成價值認同,成為消費者保持忠誠度、提升酒店經濟效益的永恆存在。

*本文所有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與作者所在公司無關。

關注微信公眾號:酒店飛人William(hotelflyingman)瞭解更多酒店行業前瞻。

原文閱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