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缺的不是客戶而是方法

你向自己不斷的問過問題嗎?我們都知道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那麼如果你問自己問題,問上百遍,結論的準確度是不是會更高。世上最可怕的兩個字是(堅持)如果每天堅持錯誤的方法就很可怕。所以當問題出現時不要急於尋找答案,可以試著向自己問以下問題:

客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客戶需要的是好產品嗎?

客戶需要的是專業知識嗎?

自己的思維方式是對的嗎?

世界每分每秒都在不斷的更新,很多事物也隨著時間在質變,人們的需求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動已經變得越來越複雜。那麼你只知道別人的表面需求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了解更深層的需求以及找到解決這個需求的好方法。

客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自己的產品模式這麼好為什麼客戶就是不動心?如果你和自己的客戶不在同一個頻道上就無法知道對方可能會想些什麼。要想知道對方需要什麼就應該站在對方的位置上去體會去思考。假如自己想買某個產品時關注得更多的會是什麼,是什麼樣的方式推薦到你的面前你更容易接受。

客戶需要的是好產品嗎

你覺得自己的產品成分非常好,經營模式也很棒,所有的優點都是有利於他人,可是往往這只是你的自以為而已。比如一款化妝品在以前優點集於一身還有權威背書就很容易能打動別人達成交易,但是現在的市場已經不再缺優質的產品,你覺得好的別人不一定認為好。所以多問問自己每天傳播的好產品是客戶真正需求的嗎?

客戶需要的是專業知識嗎?

例如一家美業培訓機構,不斷地突出自己的專業性、另類個性化等等,但是客戶需要的僅僅是這些嗎,這個需求佔比在客戶心理的分量有多少呢。想參加美業培訓的人大多數更關注的是我花多少錢和多少時間能學會,學完之後是否能提升自己的收入,後面的這幾個潛在需求才是放大的重點。

自己的思維方式是對的嗎?

思維方式形成是由人接收聽、視、觸、味、痛等感覺後反饋到大腦,大腦結合過去所累積的經驗體系做出回應進行處理的模式。也就是一個人看待事物的方式、角度和方法。由於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以及接觸的事物不盡相同所以思維的偏差也會相差甚遠。

人一切的痛苦根源,是源於對未知的不確定性,要想未知能夠更清晰,那麼正確的思維方式必不可少。如果思維方式沒有正確的方向,學習再多浮於表像的方法,在執行的過程中都無法避免莫名的恐懼或無結果的結局。

思維方式有了正確的方向生活、工作、未來面對各種問題才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從而不再對自己設定的目標搖擺不定也不再迷茫。

世界永遠在不停的變化思維方式沒有永恆的對與錯,要想更快取得目標結果,我們需要有意識的去累積和培養思維方式才能避免碌碌無為的人生。

時常的審視與反省,打破固定思維使用多元化思維重新定義問題,再找答案這樣能讓你找到更好的方法去實現自我價值的標準。

比如:

小紅問小麗:「你有餅乾嗎?」

小麗說:「我沒有餅乾」

小紅只好餓著肚子

表面上的問題是「你有餅乾嗎」,實際上的問題可能是「你有吃的嗎」。小麗實際上有一塊蛋糕,如果重新定義問題小紅就不會挨餓。所以現實中許多明顯簡單的問題並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麼簡單,經常的審視以及反省才能發現真正問題的存在。

尋找潛在問題只是解決問題的第一個關鍵點,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除了打破固定思維還需要合理運用批判思維、價值判斷、抽象推理等等。

比如會銷屬於一種低風險低成本的槓桿營銷模式,許多企業以及團隊領導者都在利用此方法在商業市場開疆擴土,嘗試去思考這種模式的基礎思維邏輯是什麼(批判式發問),價值在哪裡有多大(價值判斷分析)與自己結合使用是否同樣有效(推理)。

當「真正的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清晰可見時,執行才更有意義。


這個跟國家的,私人的沒關係,當年孫文先生一手創立的事業有問題嗎?可是被將某人毀了。那些被拿下來的貪官不是共產黨員嗎?任何一個做壞事的人,在他做壞事之前都是一個有出生證明,健康合格的人,但是這並不能說明他不會做壞事。任何一個國家認可的保健品也是一樣,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但是你把它吹上天,說什麼修復細胞,說什麼包治百病,那不是可以長生不老了嗎?如果吃了你這個東西,壞了的細胞就可以自己修復,那醫院就不需要存在了吧?國家還搞那麼大的投資建什麼醫院?還搞什麼全民醫保?研究什麼醫學?

當然隨著科學的發展,也許會有一天可以讓人長生不老,甚至死而復生,但我不希望那天的到來。因為人真正的痛苦不是死亡,而是活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