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中,中医师是甚么样的一个存在?

成为一名中医师又会经历过那些历程?

 

回想起高中选填志愿时,跟一般人一样,只想填医学系,身为一个念书还不错的高中生在一般的社会价值里会有的想法。

填了志愿之后,发现离医学系仅有几分之遥,于是乎退而求其次,选填了中医系,那时老实说也不知道中医系在做甚么,只知道从高中时代就很喜欢国语文,也喜欢阅读散文跟小说,尤其是武侠小说金庸更是不知道翻了几遍,对里面的内容如数家珍。

 

进了中医系之后,除了前几年,之后也是忙于课业,对于中医其实并不真正浸淫其中,对于临床也是一知半解,直到毕业后慢慢自己开始摸索,甚么是中医

,中医能做些甚么,成为一名称职的中医又应该具备甚么能力与特质,慢慢有了些想法。

 

在摸索的过程当中,常有因为想通了一些苦思已久的问题而有的喜悦,但是也有一些挫折,除了患者本身的因素而治疗效果有限,更多的是社会结构资源分配的不均所导致的一些身体的不适,

这对医师来说,比较无能为力,有的时候在学习过程中突然对一些道理的体会应用于患者身上产生的疗效也让我振奋,让我知道我做对了。

这一路上并不轻松,也不是一路顺利,但是我却甘之如饴,因为在疗效以及跟患者的互动里,慢慢地有了一些体悟。

当医病之间搭起信任的桥梁,而不是猜忌、怀疑时,医疗的品质才可能有真正的提升及发挥它的效用。

 

而中医迷人的地方,正是他是那么地贴近人,它关心人的情绪,喜怒哀乐都要细细体会,因为不同的情绪及性格带来不同的体质而有了不同的用药

而生活中的事情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生理,它不是一种机械式的思维,而是关心眼前此时此刻的这个人,到底发生了甚么,造成他现在的样子。所以身为一个中医师需要对人充满好奇观察

 

除了心理,中医对身体观察也是很细微的,但也很平常。

就是从日常生活的吃喝拉撒睡来看,来评估一个人身体内脏腑运作的功能

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五脏六腑。

这对一个从小接受西式科学教育,大多都是采用机械物质的思考方式来看待所谓的脏腑,这让我在学习过程中真是吃尽了苦头。

因为翻开中医教科书,大多描述的都是看不到的现象,就像是肺除了呼吸

还有关于皮肤的一些症状也跟他有关系,甚至连小便的通畅与否也跟肺有一定的关系,这对我们从小学习的生物有很大的扞格,更别说还有很多运用阴阳五行的诠释方式,对一个还没开始临床的学生想要了解,真的是隔如重山。

所以除了感性的了解眼前的人,也必须具有一些考古,阅读古文,以及勤于在古籍和临床之间做串联的工作,以了解中医文字背后实质的内涵到底是指涉了甚么,而不只是表面上的意思。

我期许也能慢慢具备这些理性与感性的特质。借由这个部落格的书写,希望也能留下只字片语,不管是中医临床,身心灵相关或是其他讯息,也希望对中医药有兴趣的人或是希望寻求中医意见或协助的人有些帮助,对中医有更正确的认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