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李商隱聲律沒學好?

「李商隱的詩寫得不錯,可為啥最後一個字出律了呢?瞧,前面押的都是平聲韻,最後一個字突然變成去聲,和「探」字在一塊連著兩個去聲,念著特拗口。」

難道是李商隱聲律沒學好?

非也。事實上,唐人作詩是十分講究聲律的,自南朝「永明聲律說」奠定了基礎,又經珠英學士、四傑、杜甫等等眾多文人墨客的發展,到晚唐已經形成了非常成熟的體系。我們念著拗口,其實是我們念的姿勢不對。

唐人說的不是現在的普通話,所以按照普通話讀古詩會有很多不協律之處,只有用某些方言來讀比較協律,如陝西話、江西話、客家話……等。但——不是所有場合都是適合拿方言讀詩的~

所以,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在那些不適合用方言讀詩的場合,我們究竟該怎麼用普通話把那些不協律的字給讀順口。

1 斜

「斜」字恐怕是古詩詞里最著名的「拗口字」了。那句著名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就是怎麼念怎麼不順口。其實這裡的「斜」應該念作「xiá」,這樣一來就全部順口了。此類例子還有蘇軾的「橫風吹雨入樓斜」。

2 勝

高處不勝寒」人盡皆知,可念對「勝」字的沒有幾個。它應該讀第一聲,「shēng」,表示能夠承受的意思。「勝任」的「勝」同理。詩句中,除了大名鼎鼎的「高處不勝寒」,還有韓愈的「絕勝煙柳滿皇都」里的「勝」也應該讀第一聲,否則這裡就是拗句了,還是個大拗

(高處不勝寒)

3 騎

還記得《延禧攻略》里皇后看到貢品荔枝開心地來了一句「一qí紅塵妃子笑」嗎?

古時候,一人一馬稱「騎」,念作jì,這個讀音在現代漢語詞典里是沒有的(現在生活中也沒有人騎馬了),但這不代表我們就必須按現代漢語的發音去讀古詩,尤其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而且如果念qí,那句詩就四連平了。

除了「一騎紅塵妃子笑」,還有王維的「蕭關逢候騎」,也該讀第四聲。

4 看

終於說到它了。這個字是平水韻上平十四寒里的,讀「kān」。不光「青鳥殷勤為探看」里應該讀第一聲,李白的「遙看瀑布掛前川」、韓愈的「草色遙看近卻無」也應該這麼讀。否則,李白那句四連仄、韓愈那句犯孤平,都是詩家大忌。

5 思

既然說起了李商隱,不妨再說一說他的另一首詩——「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很多人把「思」念第一聲,其實應該念sì。

古代,「思」作動詞的時候念第一聲;作名詞的時候念第四聲。「一弦一柱思華年」翻譯為:每根弦都能表達對美好年華的思念。所以是名詞,念第一聲。

而且,如果念「sī」就犯了三平尾之忌,李商隱寫了一輩子律詩,才沒那麼笨呢。

除此以外,范仲淹的「黯鄉魂,追旅思」,也應該念sì,否則就犯了「平仄通葉(xié)」之忌。

6 馮

蘇軾《前赤壁賦》里有句很有名的「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被許多人念錯。其實,這裡的「馮」是通假字,通「憑」。「憑」的繁體字「慿」上半部分就是「馮」,很好認。

但「馮」不是所有時候都念「píng」的,比如左思的「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馮公」指的是馮唐,不通「憑」,還是念「féng」。

7 荷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如果說上述那些字的古代讀音在現代字典里查不到,讀錯還情有可原,那麼這個字讀錯就該打了。詞語「荷槍實彈」的注音,是小學語文一道經典的題目。

荷,讀hé的時候,它是睡蓮科植物,撲面而來的是小清新的氣息;讀hè的時候,它是「扛在肩上」之意,畫風一下變得沉重起來。《葬花吟》中亦有「荷鋤歸去掩重門」句,常有人誤念作「hé鋤歸去」。

另外,作者劉長卿的「長」不應該念「cháng」,而應該念「zhǎng」,表示年長的意思。古人取名常起「長卿」、「少卿」,不可念作「cháng卿」、「shǎo卿」。還有前文提過的晏幾道,應該念「jī道」。

上述只是古詩中極易讀錯的常用字,還有一些非常用字也容易讀錯,一旦讀錯,就很可能發生聲律不協、拗口的情況。

眾所周知,許多地名都是沿用古代,不能按照現代漢語的讀法,如蚌(bèng)埠、六(lù)安、莒(jǔ)縣、麗(lí)水、台(tāi)州、鉛(yán)山、柘(zhè)城、蔚(yù )縣、莘(xīn)庄、並(bīng)州等。古詩「客舍并州已十霜」,就常有人念成「客舍bìng州已十霜」。所以,想要做到念對古詩,我們不是光讀詩就夠,還需要拓展知識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