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個名詞挺有意思,叫「 團塊世代 」,實指日本戰後出生的第一代。明確一點的說法是指1947年至1949年間日本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羣,粗略統計大概有800萬人。

「團塊世代」這一批人,基本上沒有經歷過戰爭災害。但是自小競爭意識強烈,並且進入社會工作的時間,剛好處於日本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很多「團塊世代」都經歷甚至成為了日本經濟騰飛的主力軍。

同樣地,「團塊世代」這一批人也在中年時期經歷了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生活遭受嚴重影響。隨之進入老年時期後,面對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老齡化、退休金、醫療保險、少子化等等問題凸現,「團塊世代」這一批人成為了日本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可以說,「團塊世代」就好像是日本戰後經濟的親歷者,參與了日本從戰爭廢墟中起步、發展、騰飛到停滯整一個過程。那麼為什麼日本戰後經濟會如此的波瀾起伏呢?是什麼讓一個戰敗國可以發展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緊接著會進入經濟長期停滯不前的怪圈呢?日本經濟學者 野口悠紀雄 的這本《戰後日本經濟史:從喧囂到沉寂的70年》,讓我們好好的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上看到了一些答案!

戰後日本經濟史:從喧囂到沉寂的70年》的作者 野口悠紀雄,是日本著名的經濟學者。東京大學工學部畢業後,進入了鼎鼎大名的日本大藏省工作。然後在1972年在美國耶魯大學取得了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先後在一橋大學、東京大學、斯坦福大學及早稻田大學等任教,自2017年9月起任早稻田大學商業及金融研究中心顧問。專業為金融理論、日本經濟論。著有《財政危機的結構》、《土地經濟學》、《泡沫經濟學》等等經濟學書籍。

尤為讓人佩服的事件是他早在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1987年,就提出了需要警惕「泡沫經濟」的出現,隨之發生的事情也驗證了他預言的準確。而這本《戰後日本經濟史:從喧囂到沉寂的70年》,則是 野口悠紀雄 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也就是他書中所說的「狗眼」和「鳥眼」,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戰後日本經濟從喧囂到沉寂的整個過程:

戰後經濟起步階段:1945-1970

二次世界大戰作為戰敗國的日本,隨之進入了美國佔領時期。在經濟上雖然受到了美國的控制,卻由於世界政治環境的影響,讓作者一直強調的日本戰時的「1940年經濟體制」得到了恢復,並且指引日本步入了高速增長。

野口悠紀雄 指出,美國佔領時期對於日本的實際情況缺乏認識,佔領軍於是聘請了大量的知識分子和精通英語和經濟的官僚。慢慢的,這一批人巧妙利用佔領軍的權力來實現了自己制定的改革計劃。同時,戰後日本公務員制度和企業管理制度等等的改革,也由這一批「1940年經濟體制」的擁護者所把持。

「日本經濟由戰後復興邁入高速增長階段的契機是1950年6月發生的朝鮮戰爭」,作為聯合國軍重要的戰略補給基地,日本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依靠「朝鮮特需」得到了巨大的激活,無論是進出口還是國內物資需求都增長迅速。

直到朝鮮戰爭休戰,日本經濟依靠國內市場的投資和消費等,猶如坐上了雲霄飛車,步入了穩步增長期。

日本1872-2105年人口走勢圖

在這個戰後起步階段,野口悠紀雄 從自己的視角分析了當時的日本情況:1964年,作者進入了日本大藏省。大藏省當時屬於日本最高的財政機關,掌管了日本的財政大權,負責稅收、國債、印鈔、銀行監管等重要職務。按照 野口悠紀雄 的觀點,促進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因素分為外因內因

外因是整個世界經濟大環境所致,當時帶動經濟的主要是鋼鐵、造船、石油化工等重工業,大部分從事此行業的都是大企業,大企業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強調個人對集體的奉獻,而這正是「1940年經濟體制」所擅長的。

另外,日本當時屬於中等發達國家,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成為了歐美髮達國家的投資首選,通過大量生產工業產品,日本貨遠銷全球,並且帶動了個人消費和公共投資的增長,現成了規模經濟增長。

內因是作者 野口悠紀雄 所強調的「1940年經濟體制」,國家統籌經濟,個人服從集體。政府的調控強大,包括銀行的低利率和銀行對於企業資金配給的嚴格把控。甚至通過經濟獲得的所有資金的調配和投資,政府都進行了一系列的監管和調控。政府就好像是一隻無形的手,控制了整個日本經濟。

經濟騰飛階段:1970-1989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停止美元與黃金的兌換,也就是這前後之間,國際貨幣制度普遍開始從固定匯率制轉向為浮動匯率制。隨之發生了石油危機,國際市場一片哀鴻遍野。歐美國家經濟不同程度出現了衰退。

但是日本經濟在這樣的國際大環境下,卻出現了高速增長。作者 野口悠紀雄 認為,這是日本「1940年經濟體制」的功勞。首先是日元在轉為浮動匯率制度後升值,降低了進口產品的價格,緩解了石油危機對於日本經濟的影響。同時,日本作為個人服從集體的企業制度,工會和公司管理層團結一致,沒有使日本陷入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的惡性循環。

進入了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包括汽車產業和半導體產業更是獨霸全世界。日本式先進管理,也即是個人服從集體的企業管理制度,成為了歐美國家爭相模仿的管理模式。但是同時日美貿易摩擦增加,直接導致了「廣場協議」的簽訂,日元升值,美元貶值。由此引起了外匯市場的劇烈動蕩,也導致了日本出口經濟增長減緩。正是這個大環境之下,世界經濟出現了「自由化」的趨勢,日本也不可避免地,從政府主導一切,轉變為金融自由化和企業投資自由化。緊接著,日本國內出現了地價暴漲、股價上漲、投資成風等「泡沫經濟」的現象。

當時的作者 野口悠紀雄 那時候已經遠離大藏省而選擇了去學校教書。他的視角更為冷靜和深挖其中的內裏因素。

他指出,土地暴漲的內因,在於城市土地利用率低所致。由於「1940年經濟體制」,日本社會強調租地權和租房權同樣重要,所以將土地租借給別人等同於失去了土地,以致很多人寧願空置土地而不願意出租。同時,農業用地的價格偏低,住宅用地的市場價格更大,導致了大量的農業用地空置增加了住宅用地的緊缺。

他再深入分析,地價和股價暴漲是泡沫的觀點,其實是「1940年經濟體制」引起的。由於金融自由化和政府統籌的互相牽制,雖然銀行為企業提供資本市場籌集資金所需要的各種配套服務,但是政府統籌之下,個人服從集體,大部分投資其實進入了不動產投資市場。也就是說,在日本經濟騰飛之際,同時其實也在進入泡沫經濟的漩渦當中。

經濟沉寂階段:1990-

股價和地價開始下跌發生在1990年前後。由於經濟過熱,金融市場無可避免的出現了過度投資甚至投資欺詐行為,從而不斷有銀行和企業爆出非法投資和不良資產高企的醜聞,當這些醜聞傳出,立刻引起社會震蕩導致整個經濟體制的崩潰,大量的企業和銀行倒閉。

緊接著總管財政大權的大藏省也出現了醜聞,官商勾結成為了政府失信的鐵證。隨著一系列事件,日本經濟跌落了神壇,並且背負了大量的不良債務。可以說,日本經濟的根基動搖了。一直引以為豪的」1940年經濟體制「,也失去了支持力。

作者 野口悠紀雄 自己也在分析日本經濟沉寂的原因,他認為:「日本經濟蕭條的根本原因,不在於地價下跌導致不良債權問題遲遲未能解決,也不在於居民消費物價指數下降,而在於日本的產業結構和經濟體制不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也就是「1940年經濟體制」已經不適應日本的發展。

戰後日本經濟史:從喧囂到沉寂的70年》這本書以時間為維度,為我們呈現了整個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歷史。作者 野口悠紀雄 寫這本書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展現日本在戰後的經濟起步,接著到經濟騰飛,再到現在經濟沉寂的三個階段,反思過去日本的經濟奇蹟誕生的前因後果,既為了作者自己,也為了日本,同時也為了世界,去了解到底是什麼導致了日本經濟變成了目前這種困局?這種困局如何才能走出來?世界其他國家可以從中得到什麼啟發去避免這種困局?

正是帶著這3個問題,我們來看這本書,會發現經濟離我們並不遙遠,而是實實在在影響我們生活的事情。這就是這本書的初心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