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亲手创建,此时代号为「红星第三大队」的红军通信学校师生们在哪里?他们为会议作了哪些工作?

掩护遵义会议召开 传达遵义会议精神

毛泽东出席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称遵义会议)。在会上就长征以来各种争论问题,主要是最紧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作长篇发言。会议主要根据毛泽东发言的内容,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于二月八日经政治局会议通过后印发。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中央常委分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1935年01月15—17日

遵义新城古式巷,又名穆家庙,里面有一座坐南朝北,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建筑,它原来是原黔军少将旅长易少荃的私人官邸。1月7日,红一军团第二师袭占遵义城后,这里被红军征用。

1935年1月9日这一天,随军委纵队进驻遵义的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三位红军高级干部,即将在此居住长达10天时间。这里也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滞留较长的地点之一。

与毛泽东等一起进驻遵义城的,还有代号为「红星第三大队」的红军通信学校的师生们。他们此时隶属于红军通信团,这个团的团长由王诤兼任,政委由伍云甫兼任。在遵义期间,这支队伍开展了一系列紧张而忙碌的工作,隐蔽红军真实行动意图,掩护遵义会议顺利召开。

首先是制定了新的通信联络办法。1月7日晚23时,王诤等以朱德总司令名义下达通信联络办法,要求多用有线电、少用无线电,「各师电台应即停止工作,但各军团电台须与军委保持经常联络。」随即,通校有线电学员架设了「军委司令部与各师司令部有线电话」实施联络,尽可能地利用敌人遗弃的电话线路实施通信。

其次是检查、总结、交流长征以来通信联络的经验教训,部署尔后任务。《伍云甫长征日记》记载:

「由龙坪至遵义。」——1月9日 阴

「驻遵义。参加军委部长会议。」——1月10日 阴

「喻述祥去桐梓收集材料。」——1月11日 阴

「召集岳(夏)、刘(寅)、石(痕)及电话队罗、李等分别检阅工作;召集本局炊事员、运输员及通讯员、特务员分别开会,讨论整顿工作,李光寿调三科。发二十分队洋油六瓶。」——1月12日 阴

「发四分队洋油十瓶。戴池弯去桐梓。王(诤)与首长商议通讯工作。」——1月13日 阴、微雨

「开前方电台干部会议;到一、五、六、二十九、九、二十三、二十、二十二、三、四等分队。是日敌机一架,在空中侦察。」——1月15日 阴

「发四分队滑、汽油各一满桶及充电导线一付;发三分队导线(充电用)一付,零件等。」——1月16日 阴

「从无线电营发三分队汽、滑油各一桶。」——1月17日

「开局长会议。运输队合并于学校,清理材料,二十三分队报告丢失天线杆一根。」——1月18日 阴

「四时半由遵义经十字铺、高坪、大桥,十二时半到达泗渡(亦称四都)宿营。」——1月19日 晴

而在《王诤传》中更为详细地记录了1月15日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总结交流长征以来通信联络的经验教训;确保通信联络畅通无阻;注意电台和器材的安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就在王诤、伍云甫组织召开前方电台干部会议的同一个阴天,「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正在遵义老城子尹路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中悄悄地召开著。

最后是组织军委总台用无线电把遵义会议精神迅速传遍全军。长征途中,为了解决无线电24小时都能做到随时应答的难题,军委总部电台使用的是王诤发明的交替工作方式,即随总部行动的一、六两个无线电分队交替前进,确保始终有一个处于工作状态。

遵义会议结束后,向红军各部传递遵义会议精神的重任,就落在了这两个电台身上。当时,无线电1分队的队长是岳夏(罗若遐),6分队的队长是刘寅,两个分队的队员基本都是通校师生,包括袁以辉、龚兴贵、田保洪、吴希圣等。他们以「急电」的方式,在电台上夜以继日地工作,火速将会议决议发往各地红军,使遵义会议精神传遍全军,对鼓舞部队士气起了重要作用。

袁以辉曾回忆说:「我们1分队驻在遵义老城军阀王家烈部的一个旅长的家里,离遵义会议的会址只有百多米远。军委注有急电的电文送到我们1分队,尤静轩等立即把它发送到各军团和各革命根据地去。那几天工作特别紧张,连敌机轰炸扫射都顾不得隐蔽关机,我们光荣地完成了用无线电传达遵义会议精神的任务。」

从《伍云甫长征日记》中还能读到一个小小的细节:1935年1月9日毛泽东进遵义城的时候是一个阴天,而参加完遵义会议离开遵义城的这一天,也就是1月19日,黔北冬日阴雨连绵的天空此刻已经放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