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方向是職業所需、自己所學專業還是自己感興趣的專業?

高中時什麼都不需要考慮,只需要學習,所以能集中精力學習。工作後,房貸車貸奶粉錢,也疲憊應付工作的瑣事,感覺精力體力大不如前,對學習也沒有那麼大的熱情了。現在的社會又普遍這麼浮躁,大家都玩,你在那看書是不是有點作秀(更多的是學不進去)所以……那些依舊堅持學習的大神能不能分享點經驗呢,跪謝!


謝邀。我個人的觀點如下:

1、學習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隻有看書、聽課、考試的時候,纔算學習。

工作、陪伴父母家人、旅行、寫下文字、朋友聚會、網上交流等等等等,都可能是學習。區別之處只在於,專註。

我認為,只要足夠專註,都是學習、積累、持續改善的狀態。

2、學習不需要堅持。我們不可能需要堅持喫飯,為什麼需要堅持學習?

學習是最自然不過的人類活動,只要不被外力幹擾(比如,取巧、貪得等)。

3、學習無處不在。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放鬆自己,學習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4、學習不該太功利。學習的目的不是理想的考試成績;不是添加某些方面的談資;不是增加某方面的能力。學習慾望是與生俱來的,是快樂的,只要隨心所願,拋開強加於人的那些「成功或成就標準」。不為了更有「成就」、更有「魅力」、更有錢,只為了自己喜歡。

5、學習不只是加法,也該有減法。

學習不只是增加我們的知識量,也該減少不該有的雜念、貪慾等讓人分心的東西,這也是學習。

6、學習不需要熱情,需要的是「松」。當人處於不功利的全然放鬆狀態,纔是最佳的學習狀態。


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學,不感興趣你是堅持不下去的。


在辦公室蹭電腦蹭網蹭空調,光線充足,環境幽靜,空間開闊,辦公桌它高度適宜,辦公椅它軟糯舒適,而且帶薪,只要你一天坐在辦公室好好看一天的書,讀到就是賺到,這樣子學習它不比在學校或者在圖書館香嗎???

我雅思口語題問的就是我喜歡在哪裡學習,我就回答的office.然後拿了個7分,肯定是考官給我的創新回答驚訝到了,那我確實沒背題......

以前上學的時候你覺得你很不自由,你是被迫的,填鴨式教學。

工作了以後發現,你就是那隻鴨子,管你填滿沒填滿,就是要宰你,那你肯定懷念那段單純被填的日子。這個動力特彆強烈,動機特別單純,就是工作很艱苦,才發現原來學習很甜。

工作後如何保持學習的熱情?直接找個建築工地的工作,保證你打心底愛上學習。


對我來說,大部分的自學,都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有了更多的錢,我才能和我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如果你已經衣食無憂,有房有車,那要逼迫自己學習,也是一件挺難能可貴的事情。因為原動力很弱。


本人剛畢業大學生,畢業即就業,就是看到了單位的很多東西,準備在學到東西以後換工作,不斷充實一下自己,反正,是的,沒錯,因為閑,所以,想折騰一下自己,不然是真的不想學,一點都不想


人的一生,是由工作、學習、生活三件事情組成。

工作時段:本科畢業22歲到65歲,為社會創造財富。

生活時段:純粹作為一名消費者,以本科生為例,22歲之前和65歲之後作為一名純粹的消費者。

學習時段:學校學習是終生學習的一部分,但學校學習是全日制提升和為自己打造知識體系的時間。離開學校之後進入職場,職場學習與學校學習的主要區別是:

第一、學校學習,用分數來決定人的升學路徑這是形式所需,但另一方面學校的知識以理論為主,主要提升思維和認知能力,我們一生花30年學習,每天學的知識都不一樣。

第二、職場學習,用工作業績來證是你的晉陞路徑。我們工作30年,只為做好一件事情。你以否把一件事情做到TOP1%、10%、30%將決定你一生的成就和社會位置。因此職場學習與學校學習差異性很大。

1、以職業所需為主,一定要把自己工作之內的問題解決,以解決問題為學習路徑。

2、承擔家庭職責為重要學習領域,人要成為別人的伴侶,學會與伴侶相處;要成為父母,學會做一名合格的父母……這些都需要學習。

3、一個人總要發至1-2項有特色的興趣愛好,用以調整工作的疲憊和家庭關係處理不當之後自我情緒調整的工具和手段,即使你沒有家庭與工作的問題,發展特色興趣,至少可以做到自誤自樂吧。


成年人的學習和學生的學習本身就有本質的不同,所以在操作的時候也是有區別的。如果你覺得自己學不進去,那麼很有可能你想學的東西對你的工作沒有什麼實際的幫助。成年人學習有幾個特點,最突出的一個就是學習對自己短期有用的知識,所以,你可以從對你短期有用的東西開始學習。


工作後最有效的學習是有目的性的學習,用得上的學習。如果你現在工作中,有某一部分你覺得難,你可以專門找那方面的東西去學,學了之後馬上能用上,這趟就是最有效的,你的動力就會更大。如果你的工作已經到了一個瓶頸,你不知道你的發展方向,那就上求職網站上逛逛,看看相關行業工資待遇比你目前高的好的,都是什麼類型的職位,然後看看你怎樣能改善自己達到新職位的要求,這樣學習動力又來了。


我覺得-功利-纔是動力的根本。當你在工作中發現自己的知識儲備不夠的時候,你就會主動的去學習。所以我的方法很簡單,不斷地挑戰有難度的項目。這樣你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去學習。


個人簡單地認為能夠保持學習地熱情並且付諸行動,還是依靠內心的驅動力,也就是動機。

一種學習的動機比較現實一些,其主要來源於對現狀的不滿足情緒和渴求改變的願望,希望通過學習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提升自己的發展平臺和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這種學習動機往往含有可變現的意圖。

另一種動機比較理想化一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工作掙錢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有的人去學習一些新的技能或者多閱讀一些蕪雜的書籍,是抱著對世界的好奇心,不斷地探索未知的領域,想做探索未知世界的浪漫主義者。

先將學習分為以下幾種境況:

一、與工作內容相關的學習

其實我覺得與工作內容相關,也就是職業所需的學習往往更容易自律一些。我本人是財會專業的,每年都需要和CPA死磕,尤其臨近DDL的時候真的是效率飛速提升的時候。身邊的朋友同學保持繼續學習考證的動力大致上都是為了錢和前途,但是除了在會計師事務所的朋友,有的時候我們一些人考完這個證也未必一定能夠立刻升職加薪,一部分還是為了給自己的未來爭取多一些可能性,也因為近些年競爭越來越激烈。

一些具體執行時候的小建議就是:

1.把自己想做的事情明細化,劃分階段任務並安排好每一階段或者說是每一天每一週的具體任務到底是啥,把空泛的目標變成具體化的一個個階段任務,記錄下來,再去記錄一下真正完成情況,及時反思和改進調整。

2.下載forest之類的APP,暫時性戒斷網路,有的時候未必是沒有零碎時間,只是很多時間和精力被工作瑣事和網路上太多的無用信息所佔據,使人真的越來越難去專註於一件事,沒有網路的時候學習效率真的高很多!

3.盡量選擇有學習氛圍的環境,有條件有時間的盡量去圖書館之類的,個人在家學習效率不是很高很容易分神,除非時間逼近DDL···

害,歸根結底還是取決於自己想要改變現狀的慾望和培養長期視角的思維。你對現狀越不滿足甚至到達了反感的程度,比如想換工作的時候,你的學習動力自然高漲。另外一點,我始終堅信的一點是:日行一寸,功不唐捐。有的技能也許短期來看沒有什麼立刻可變現的彙報,但是從長期發展來看也許大有裨益。

二、與工作內容不相關的學習

這裡簡單來講就是比較理想主義、偏向於個人喜好、生活方面的一些學習,也可以理解為培養一個人的軟實力。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

去年剛畢業開始工作的我發現:一週一週的循環往複,日子其實很容易活成一個樣,也可能發現自己沒有什麼長進。然後也可能發現哇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大半(也是辦公室阿姨和我的感慨哈)。

我還蠻提倡體驗派的人生,能去探索嘗試各種各種的人生體驗(非負面性質的)應該還是蠻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想用照片記錄生活的可以學學一些簡單的攝影技能,想做好喫的飯可以多學習一些廚藝,想深入思考可以多讀一些長篇的書,想畫水彩想種空氣鳳梨……反正在工作之外的生活能夠探索的真的很多很多。這種興趣愛好式的學習任何時候也都不遲。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人生短短數十載,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多學習,或者說,多瞭解一些事物,能給自己的人生之旅多一些不虛此行的意味。

相較於第一部分所說的學習往往是知識性的習得式學習,這裡的學習的含義真的是非常廣泛。

工作以後要學的其實還蠻多,怎麼改變自己的一些學生思維,怎麼和同事相處,怎麼和父母溝通,以及如何處理親密關係等等一切,有的有章法可循,有的還是需要你自己慢慢去摸索。只要留心,可能生活處處是學問。

講了這麼多,其實想表達的還是簡單的幾個字--學習的動機。

不管傾向於以上哪種學習內容,你需要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你要學習什麼。

下面才會去思考你怎樣去學習。

再上升一些可能是:

脫離了學生時代的被動式學習,你到底想自己主動學些什麼?

你目前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期待過了五年十年或者更久,你希望你這一生到底是什麼樣,怎樣的自己怎樣的生活狀態纔是你真正期待的?

這些問題其實需要很久時間來思考,答案也可能一直在變化。

我也發現自己很多時候的迷茫與錯誤選擇也來源於此。

也祝願你可以慢慢探索出一些自己的答案。


首先是看工作吧,如果工作是有較強的實踐性,學術性,或者有很高的發展前景、縱深很大的開拓空間,那就多研究研究本職工作,研究透了當前工作,那相關工作能不能做,多會一點是一點,整個鏈條能不能全部掌握。要麼成為資深,要麼成為領導,一切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本職工作只是一個工作,那可以想想業餘的時間,能不能發展其他的副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