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生涯9年,财务工作5年,碰到过形形色色的财务,上至财务总监,下至公司出纳,左侧财务分析,右侧外部税务年报审计配合,几乎每个和财务工作有关的职场人士总会听到几件财务的糟心事,你听说过没?


糟心的原因可以根据财务人员级别大概做出如下分类:

财务主管级以上级别

A. 公司要快速发展,创始团队资金不够--要到处融资筹钱,找PE/VC投资、找银行融资,从普通的银行借款,应收保理,到高级点的企业融资租赁,再高级点的发企业债,股权市场融资;像当初阿里碰到互联网危机,蔡崇信去找孙正义投资前估计也是快说破嘴皮子跑断腿了,但是也不是每家公司都能顺利融到资的,这算是一个既考验沟通能力又要具备坚守信念,必胜不归的决心,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达成的境界。此外,还要公司是真的引领未来发展的朝阳行业,这个对于大多数创始人来说,就是考验战略能力的时候了。

B. 如果公司业绩不好就算有融资渠道也拿不到借款,业绩其一要看topline收入水平,二要看Bottom line净利情况,此外还要看收入结构、利润的各要素组成情况等等重要信息。像互联网公司这样的,毛利率超高,流量巨高。这点和一般的制造业,贸易业公司有很大差别,但是也要拿出海量点击量,巨大的数据流量才能说服投资人的。

C. 内部财务团队人员不稳定,公司的流程执行由于人员变更,导致流程不理解、执行不到位,影响公司账务的准确性,财务报告的质量,这点对于财务总监来说,直接影响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判断,尤其是和业务有很大程度相关的财务报表重要项目,举个例子来说像应收款项、应付款项直接关系到公司对于经销商、客户、供应商的管理及与公司的战术定位;

D. 人员素质提升不够快,不能基于对业务交易的实质来做出合理的判断,不能很好的支持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公司的财务团队的要求是不同的,单一业务的小公司对财务可能就是反应业务实质就可以,大规模的集团公司,对财务就不仅仅是记录了,还包括详尽的分析并且对业务的深入程度不同,这就需要对数字的高度敏感及数据处理能力,业务交易实质的深度理解,相应的人才也就需要升级换代。


财务主管以下级别

A. 公司出纳吐槽的比较多的是,到银行去办事,银行总要问出纳要你们公司法人的亲笔签名的文件或者身份证证明,要知道老板们天天忙著飞来飞去的,为了业务可能随时出差,身份证离身了,这不大大影响公司业务?

B. 财务分析最怕什么?他们最怕,平时帐是会计做的,结果月初结好账分析数据的时候,KPI要求变动5%的都要给予合理的解释,但是却根本不知道上个月发生了什么,他们一不是平时审批凭证入账的,二不是时时被通知业务变化的,到了月底就怕要瞎子摸象了,分析都靠猜,要好好和会计沟通,结果碰到个糊涂的会计,事情讲不清楚,只能自己在系统里面一条一条的猜。

C. 对外审计、税务等沟通最怕一是税务核查都是真金白银,怕给错资料了,反而给的越多错的越多,万一由此检查出公司少交税,那这就得不偿失了。审计呢,项目时间紧,公司一年的账,老板给一周的时间要把所有审计需要的资料提供出来,又是销售合同又是返利计算表的,这是要把过去一年的财务资料来个翻天兜底,财务还不知道提供了这些资料会不会变成内控中的问题点,要权衡当中的利弊,真的是两难啊。

说了那么多让人抓狂的内容,可想而知,财务人员的压力山大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对财务人员而言,公司的业务无论大小,只要和钱打交道,只要和税票打交道,财务都要了解,都要参与。

这些都对各位财务人员提出了很大的要求,一方面,财务工作需要细致,每一笔钱的来去需要有足够的脑容量进行记忆,并且能够在这些金额不等的情况下分辨出其轻重缓急,另一方面,优秀的财务人员能够根据一张发票,引申到税务是否有风险,审计是否通得过,这也需要财务有足够的洞察力,所谓,既要有历史观又要有未来鉴察力,需要有足够的运筹帷幄的能力。

因此,希望每一位职场人员真的能够好好的理解下财务工作人员,他们真的很辛苦。无论是否是财务工作,任何工作都会碰到挑战,面对挑战,越过去就是成长,越不过去就是阻碍。其实,每次的吐槽都可能是财务人员成长的关键点的。下次,我们可以针对这些内容好好的归纳下如何才能在每一次糟心之后产生蜕变,如何才能让自己从容应对措手不及的变化,如何才能在数据中增强对未来的洞察力。


~~~~~~~~~~~~~~~~~企业成长,爱米粒全心支持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