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類創作圈裡,比作品不受歡迎更讓創作者本人難受與氣憤的是,作品被人指為抄襲。抄襲,是我認為創作者恥辱線的天花板,沒有比這個更能讓我鄙視一個自稱「寫作者」、「創作者」的人。

所以有的作者哪怕被法律判決指定為抄襲,該賠錢就賠錢,該下架就下架,但道歉是萬不可能的。一道歉,等於承認了這事,從此背上了道德污點。

這社會那麼多抄襲的人,我認為學生時代語文老師有一定責任,因為大部分語文老師在考試前教學時向學生說過一句話: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抄得高不高明。

所以,抄,是很多人從學生時候就被灌輸下來的意識。那麼,比「抄襲」的可鄙程度更低一級的是什麼呢?

洗稿。

洗稿,就是對別人的原創內容進行篡改、刪減,使其好像面目全非,但其實最有價值的部分還是抄襲的。嗯,百科上講的。洗稿不能完全定義為抄襲,目前法律對它的定界也很模糊,維權成本也高。

所以,關於洗稿的論戰,大都是基於道德上的批判,而不能有實質性的制裁。當法律無法針對「洗稿」給出明確的界線時,創作考驗的應該是人性的恥辱心。

每個人都認知有限,而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觀點、文字是巧合的,甚至同樣的意思可以換幾種不同的寫法,我們寫作的時候都不知道,但一碰見的時候,能說是洗稿或者抄襲嗎?不能。但是究竟有沒有洗稿、抄襲,寫作者心裡清楚,該標出處就標出處,該給版權就給版權,該承認了借鑒別人就承認。

偶然雷同是巧合,但長期巧合必然事出有因。

在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這些年裡,洗稿早已經洗出常態來了。作為新媒體寫作的從業人員,可能某天你會接到領導的某個任務指令,給你丟一條文章鏈接,讓你按照這樣的套路「洗」一篇「原創」文出來,沒辦法,誰讓原作者觀點獨到、文辭犀利呢。

洗稿的常態,在自媒體圈裡,還存在大V之間、新人和大V之間、團隊和個人之間,比如「六神磊磊和周沖」事件、去年「咪蒙和bamboo」事件,最近吵得最熱的,應該是「差評、品玩、霍炬」事件了。他們的關鍵詞都是「洗稿」。

但是吵鬧了這麼久,似乎看不到個實錘,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對某個公眾號作者的喜好傾向去站位支持,但這不代表事情的真相本就如此。到最後,只是大V們煽動自己粉絲的情緒攻擊對方,兩邊粉絲互相謾罵,彼此各執一詞,事情不了了之。

我的意思是,我們可以選擇站位,選擇相信、維護一方,但卻不能放棄獨立的思考,萬一,我所支持的一方也「洗稿」別人了呢?而且,我們應該分清楚抄襲、洗稿與借鑒、模仿、參考、致敬、學習、引用的不同,前者是無恥的作為,後者是正常的世俗。

為什麼自媒體人冒著風險去「洗稿」?嗯,要保持高強度的個人原創太特么難了。我們商業上的大部分需求等不及你靜下心去生活、思考、觀察再寫出來一些新的文章,就我而言,工作、生活、社交已佔據大部分時間,一個月能更新5-10篇文章已經很困難,更何況要寫一本書。

那些以商業為主導的個人自媒體或團隊自媒體同樣會面臨這樣的難題,要保持原創日更,必須需要團隊,團隊需要寫手,但寫手水平高低有別,很多時候碰不出個好選題,時間又來不及了,那就找一篇10萬+洗稿吧,畢竟讀者需要餵養,金錢都等在那裡。

嗯,這樣的吃相雖然不美觀。但從投資和商業運作角度來講,就尷尬了。所以,我突然覺得安安靜靜寫一個自己的公眾號挺好,至少目前來講,它不被商業捆綁,未來估計也沒多大可能。

我愛寫的時候就寫,沒靈感就不寫,喜歡寫什麼就寫什麼,有多少人看不重要,多人看了我當然開心,有讚賞可能就開心得睡不著了。但至少,每一個字都是自己敲出來的。如果有一天沒法寫了,哪怕跑去幹上市餐飲集團霸道總裁,我也不會為了更新一篇文章而剽竊別人的想法拿出來裝逼。

當然了,可能同樣觀點的話在其他公眾號有大概說過,前輩們也可能說過,甚至我也承認了因為讀了很多相關文章後左思右想才能寫出來的,寫的過程還思考了很多別人的觀點。

但這就是原創的本質。就像你爸生了你,你活成什麼樣是你的人生,但別人不能說你活成了你爸。

文 / 聶榮恆,餐飲品牌策劃、世俗和藝術,更多文章在微信公眾號:聶榮恆。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