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中國最知名的青年鋼琴家郎朗

,與24歲的德韓混血鋼琴家Gina Alice在法國凡爾賽宮舉行了婚禮。瞬間,各種熱搜頭條都變成了郎朗大婚的新聞。

很多人看到這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之後有些不理解:郎朗一個彈鋼琴的,也不是什麼大眾明星,怎麼這麼多媒體都在報這事兒?

郎朗與Gina Alice

但當人們仔細看一看新聞後,心裡的疑惑解開了。就算不沖著郎朗,周杰倫夫婦、約翰·傳奇(《愛樂之城

》主演)夫婦、英國王子肯特·邁克爾(英國女王堂弟)夫婦、「歌劇之王」多明戈等人的現場觀禮就值得上幾百個頭條了。更何況,郎朗和周杰倫還用鋼琴在婚禮現場合奏了中國氣息十足的《青花瓷》,並由留法音樂家果敢演奏二胡。

郎朗與周杰倫、果敢合奏

這些觀禮嘉賓確實一個比一個腕兒大,但如果真認為郎朗是因為這個才被報道,那可就大錯特錯了。畢竟,這幫大佬可不會隨便參加什麼阿貓阿狗的婚禮。郎朗,他可以說是當代青年鋼琴家裡最傳奇的一位,單憑他自己,也擔得起這漫天遍地的熱搜頭條。

1、年少有為

說起郎朗的故事,我們得先從他父親郎國任聊起。

郎國任是吉林省東豐縣人,祖父在當地辦過一所學校,在本地可以說是相當有名望,家庭環境不錯。郎國任的父親在這種環境之下生長起來,自然有著足夠的資源去學習一些藝術。在父親的影響之下,郎國任也非常喜歡藝術。

郎國任

舉家搬遷到遼寧瀋陽之後,雖然家庭經濟狀況大不如前,但郎國任從小就接受父親的影響,也是非常喜歡藝術。他童年時學過笛子,後來改學二胡,癡迷至極,曾一連二十多天蹲在瀋陽音樂學院老師的窗戶根底下聽二胡演奏。

這位老師感慨於郎國任的執著和熱愛,把他收為學生。後來,郎國任不負老師期望,考上了遼寧瀋陽空軍文工團,當上了一名二胡演員。雖然後來轉業了,但郎國任對音樂的喜愛卻從未消減。

1982年6月14日,郎國任家生了個兒子,取名郎朗。或許是因為家庭環境影響,又或許是遺傳了父親的音樂基因,郎朗從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了驚人的音樂天賦。

一歲多一點大二時候,郎朗就已經能自己哼出歌曲的曲調了。大概在兩歲半左右的時候,郎朗聽到動畫片《貓和老鼠》中湯姆貓演奏的一段《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瞬間被吸引,對音樂和鋼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己在沒有人指導的情況下,在家裡的鋼琴上摸索出了基本旋律。

童年郎朗

看到郎朗如此的興趣和天賦,郎國任覺得孩子肯定是彈鋼琴的材料。又因為自己的音樂抱負沒有實現,郎國任把自己的夢想寄託在兒子身上,開始對郎朗進行鋼琴指導。在指導過程中,郎朗的鋼琴天賦再一次被證實,只用了半年的時間,他的演奏水平就遠遠超出了郎國任的預料。郎國任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個天才。

既然是天才,那就不能自己隨便指導了。在郎朗3歲那年,郎國任帶他找到了瀋陽音樂學院大二朱雅芬教授學琴。經過兩年的學習訓練,年僅5歲的郎朗參加了人生中第一場比賽——東三省少年兒童鋼琴比賽。

那一次,他獲得了第一名。沒有人知道,郎朗會在今後的人生中獲得多少個第一,但所有人都知道,郎朗這孩子不一般。所有人看郎朗的目光都不一樣了,賽後的個人首場演奏會上,所有人都對他投以讚賞的目光,沒有人拿他當做是一個年僅5歲的小屁孩。

郎朗9歲那年,朱雅芬教授覺得郎朗不應該窩在瀋陽,應該走向更大的舞臺,去北京,靠中央音樂學院附屬小學(央音附小),這樣才能激發出郎朗更多的潛能。再加上郎朗非常懂事,對比那種自由不接觸社會,只是悶頭練琴的孩子來說,朱教授對郎朗尤為喜愛,雖然有點捨不得,但必須讓郎朗的天賦得到最大程度地開發。

郎朗與朱雅芬
郎朗與朱雅芬

郎國任因為工作關係不好調動,毅然決然決定辭去工作,帶上郎朗去北京。

想像總是好的,但現實卻無比殘酷。郎國任、郎朗父子來到北京之後,租住著髒亂差的小房子,忍受著因為嫌郎朗練琴太吵而每天謾罵砸門的鄰居,還要和因為沒送禮而對郎朗惡言相向的無良老師裝孫子……父子二人的壓力越來越大,以至於郎國任情緒因壓抑一度變得十分暴躁。

那位無良老師看出了郎朗的天賦,但因為沒送禮根本不想好好教,甚至把郎朗從學生中除名。那段時期,因為老師無止境的謾罵和嘲諷,以及最後的開除,年幼的郎朗感覺到了迷茫。他慌了,他不知道自己彈鋼琴到底是為了什麼。

同時,辭掉工作全心全力培養郎朗彈鋼琴的郎國任也迷茫了,他的所有希望都在郎朗身上,他不知道該如何迎接未來的日子。於是乎,壓抑依舊的情緒瞬間爆發,甚至紅著眼想要葯死郎朗然後自己去死。

好在,最終郎朗父子還是調整好了心態,重新找了個好老師,恢復了鋼琴生涯。父子二人的堅持沒有白費,在郎朗9歲那年,他一舉擊敗3000多人的報考大軍,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央音附小。

少年郎朗

在央音附小勤學苦練兩年之後,郎朗在第五屆星海杯全國少年兒童鋼琴比賽上拿到了專業二組的第一名;次年,因郎朗沒在學校的名額之內,於是郎國任自費帶他參加了德國埃特林根第四屆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獲得甲組冠軍、傑出藝術成就獎。

拿到國際大獎的郎朗一舉成名,成為炙手可熱的「天才少年」。那年,郎朗12歲,得到了別人拼其一生都不敢想的榮譽。

2、大師之路

此後三年內,郎朗先是以公派的身份奪得日本仙台舉辦的第二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年音樂家比賽金獎,回國後在北京音樂廳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個人音樂演奏會,後來又被邀請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作,為開幕式音樂會上表演了鋼琴獨奏,可謂名噪一時。

在他之前,從未有人能有如此多榮譽。

1997年,郎朗15歲,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世界最著名的音樂學院之一——被譽為「獨奏家搖籃」的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師從時任柯蒂斯音樂學院校長,世界著名鋼琴大師加里·格拉夫曼。

郎朗與拉格夫曼

那一年,郎朗在老師的推薦之下,與IMG演出經紀公司簽約,走上了屬於他的職業鋼琴手之路。能夠得到加里·格拉夫曼校長的如此栽培,所有人都意識到,郎朗這孩子不僅是天才,未來大師可期。

加里·格拉夫曼確實也像培養一名真正的大師一樣去培養郎朗。在郎朗剛簽約IMG不久,面對各種演出,不論是年少輕狂的他,還是望子成龍的郎國任,都想讓他趕緊多參加幾個比賽和演出,向全世界展露出自己的才華,但加里·格拉夫曼卻阻止了他們的這一想法。

「再等等,你還年輕。」這是老師給郎朗的一句忠告。在他簽約IMG之後的兩年間,這句忠告不止一次地迴響在郎朗耳邊,讓他得以在人生中最適合學習的一段時間裡,積累了無數有益於他一生的東西,而不是一些虛幻的榮譽。

直到1999年的一天,著名指揮家埃森巴赫突然叫來郎朗,想聽他彈琴,讓他隨便彈一首。積累多年的郎朗終於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曲庫巨大的郎朗毫不猶豫地讓埃森巴赫隨便點。本來想著隨便聽聽的埃森巴赫,點了一首,郎朗會彈,又點一首,還會彈……

或許有點想考住郎朗的小惡趣味,也或許是驚詫於郎朗的曲庫之大、演奏水平之高,本來預計聽半小時的埃森巴赫,硬是聽郎朗彈了兩個半小時。此事過後,郎朗由第六替補變為第一替補,正趕上鋼琴家安德烈·瓦茨因病退出與芝加哥交響樂團的表演,郎朗成功參加了芝加哥「拉維尼亞音樂節」世紀慶典明星音樂會。

一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震驚了所有人,同時也正式開啟了他的職業演出生涯。那年郎朗17歲,他終於不用「再等等」了,他的面前是一片坦途。

郎朗在音樂節謝幕

郎朗和他的鋼琴,開始了世界範圍內的徵戰,從美國坦格伍德音樂節,到紐約卡內基音樂大廳,從倫敦BBC逍遙音樂節,到伯恩斯坦藝術成就大獎,郎朗已然成為世界鋼琴界無比耀眼的一顆新星。所有人都見識到了這位來自中國的天才少年,他的存在讓無數鋼琴大師感到來自神祕東方的壓力。

原來,中國也有此等古典音樂天才,甚至比玩古典音樂根正苗紅的西方人還要更驚人。他的成長速度太快了,他的音樂天賦太高了,成了無數人心中鋼琴的未來。

2003年,郎朗發行個人首張鋼琴演奏專輯《柴可夫斯基/門德爾松協奏曲名錄》,參加了瑞士韋爾比亞音樂節十週年慶典,還在卡內基音樂大廳舉辦了鋼琴獨奏會。這顆來自東方的鋼琴巨星正在緩緩升起,越來越多的人投之以驚詫的目光。郎朗的未來就在前方,此刻以無人能夠阻擋。

郎朗專輯封面

那一年,郎朗21歲,在他一生的黃金時代。他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他。

郎朗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不僅僅是音樂圈,連普通人都開始聽說這個名字,開始在郎朗的影響之下聽一些往常從不會去聽的古典鋼琴曲。此時的他不僅僅是一個古典音樂演奏者,更是一個古典音樂傳播者,把這些東西傳遞給更多的人,讓這些數百年歷史中沉澱下來的精華開枝散葉。

當他於2005年應中國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電視臺邀請,參加「紀念冼星海誕辰100週年音樂會」並獨奏《黃河鋼琴協奏曲》之後,郎朗這個名字印入了無數中國人的腦海中。

同年,他去了維也納金色大廳,還為紐約愛樂樂團音樂季做了開幕演出,更是成為第一個在白宮舉行個人專場獨奏會的中國鋼琴演奏者。不僅白宮,德國總統甚至還用專機把他拉到德國夏洛滕堡王宮進行表演。

此時的郎朗,早已不再是一個普通的鋼琴演奏者,而是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音樂家,真正的大師,中西文化交流的紐帶。

3、打通壁壘

在此之後,郎朗依舊是活躍於國際第一線,炙手可熱。不管是德國世界盃開幕,還是莫扎特誕辰250週年,不管是諾貝爾頒獎禮,還是北京奧運會,只要是這種世界級的盛事,肯定少不了郎朗的身影。他代表東方,代表古典音樂,代表青年才俊,成了所有人心中無法取代的一個傳奇。

郎朗在北京奧運會上

如果郎朗一路就此發展下去,他輕而易舉就能成為一名高高在上的「大師」,成為高雅藝術的代表。但如果劇情真的這樣發展下去,那麼郎朗也不會是如今這個郎朗了。

雖然郎朗依舊在維持著他之前所做的事,但從小被嚴父打鐵一樣鍛造出來的「好孩子」標杆也有反叛的一面。不同於其他那些人生中只有鋼琴的大師,郎朗不僅有鋼琴,他還有自己的生活,他有自己的好惡,他從未脫離當代生活。

2014年1月26日,才過而立之年沒多久的郎朗,似乎腦子裡突然覺醒了什麼,他在第56屆格萊美頒獎典禮上,幹了一件無比「出格」的事:與美國著名激流金屬樂隊Metallica合奏了一首激流金屬音樂《One》。

郎朗與Metallica

從未有人想到,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古典音樂家——嚴格地說,是全世界最負盛名的青年鋼琴演奏家,郎朗,竟然去演奏了搖滾樂,還是狂野至極的激流金屬……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議,有些人覺得郎朗瘋了,但也有些人覺得郎朗可能是要幹一件大事。畢竟,他從小到大一直就是第一,他的選擇一直都非常棒。

與Metallica的這次合作,就像是點燃炸藥桶一根火柴,郎朗似乎突然間變了一個人一樣,開始與各種流行音樂人合作,把高貴華麗的古典音樂改造成了更為親民、更為容易被人接受的東西。如果說以前的郎朗是高高在上的偶像,那麼如今的郎朗則變成了一個有才華的鄰家大哥,沒有人能夠拒絕通俗化的古典音樂,還有那個濃眉大眼的演奏家。

郎朗開啟了一段跨界之旅——和克羅埃西亞搖滾提琴雙人組2 Cellos合作《野蜂飛舞》、《鴻雁》等名曲,在仁川亞運會上和流行歌手鳥叔合作了《Champion》,與美國歌手法瑞爾·威廉姆斯合作了《Happy》(這首歌讓法瑞爾·威廉姆斯獲得了音樂生涯中首支冠軍單曲,並拿到了格萊美最佳流行藝人)……

當然,最被國內大眾所熟知的一次跨界,是2015年央視春晚上,與劉歡、呂思清合作的《從前慢》。也正是因為此次跨界,郎朗在流行音樂圈也開始備受關注。畢竟大師們往往也都不願意和流行圈一起玩,但郎朗卻是個意外。流行圈的人們看到郎朗對流行音樂的態度,便紛紛拋出橄欖枝。

郎朗與劉歡、呂思清

他參加了東方衛視《中國之星》的總決賽錄製,為電影《臥虎藏龍:青冥寶劍》全球首映禮現場演奏電影原聲配樂,為電影《八惡人》錄製電影配樂並拿到第88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受邀擔任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第四季最後一場淘汰賽的助陣嘉賓,與李克勤合作,還在浙江衛視《中國新歌聲》擔任那英組內考覈戰助陣導師……

他一直在跨界合作,腳步越來越快,以至於快到人們的腦子都跟不上他的行動。2016年,郎朗推出了個人首張跨界專輯《紐約狂想曲》,專輯中十首歌,分別改編自地下絲絨、老鷹樂隊、Jay-Z等,風格囊括了古典、爵士、百老匯、搖滾、嘻哈等多種風格。這張專輯一出,全世界又是一震,從未有任何一個古典音樂家敢如此跨界。

至此,郎朗為自己的未來算是徹底鋪平了一條全新的道路。他可以彈古典,也可以玩兒流行音樂,甚至在2017年這一年,他還與環球音樂集團簽署了長期錄音合同,已經做好了攻入流行音樂圈的一切準備。

他的蠟像被擺到了巴黎Grevin蠟像館,《紐約狂想曲》獲得首屆唱工委CMA音樂頒獎盛典最佳古典音樂專輯獎,獲得亞洲新歌年度盛典音樂視頻傑出貢獻獎,同時還被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授予「2017全球公民獎」,獲得亞洲影響力盛典最具影響力文化使者獎……

郎朗與蠟像

從小就是第一的郎朗,不管他是在哪裡,也不管他是在彈什麼音樂,哪怕跨界如此之大,他也是當之無愧的王者之一。

4、公益偶像

按照一般規律來說,如果一個人一路順風順水地走到這種高度,肯定要緋聞纏身,滿世界都是罵聲。但很奇妙的是,對於郎朗,我們幾乎很難見到什麼負面新聞。最多,也不過是有陰謀論分子說郎朗不喜歡鋼琴,是被父親逼著學琴的,又或者一些敝帚自珍的搖滾媒體說郎朗毀了他們的Metallica之類的小段子。

為什麼郎朗的形象如此正面,甚至數成為無數人心中的正能量榜樣呢?因為郎朗確實沒什麼黑點,一來硬性的藝術水平極高,二來人也規矩,不惹禍。哪怕是一些無良媒體,面對專情公益事業的郎朗,也不敢造謠去黑他。

畢竟,從22歲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親善大使身份出訪坦尚尼亞的那一刻開始,郎朗就走上了公益之路,成為全世界人民心中的公益英雄,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造他的謠呢?

當22歲的郎朗見到坦尚尼亞那些可憐的孩子之後,他的公益之心瞬間被點燃,再也無法熄滅。

郎朗在坦尚尼亞

2008年汶川地震,郎朗積極參加了首都文藝工作者第一場義演,挑起了公益的大梁。據統計,這場演出籌集善款達到1700萬元,此外,他個人還捐贈了350萬美元。同時,他還與5100礦泉水共同捐贈了價值1000萬元的礦泉水用於救助災民。此後他還在紐約中央公園舉行了十萬人的廣場音樂會,並將其演奏的斯坦威限量版鋼琴進行拍賣對災區進行援助。

2012年,郎朗在深圳音樂廳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五週年舉行了一場音樂會,將所有票房收入用於築夢樂園項目的興建,並設立郎朗音樂世界貧困學生鋼琴獎金。第二年,又助力陳遊標在南京捐贈了5000輛環保自行車。而到了玉樹地震時,郎朗再次挑起文藝界大梁,舉行了一場又一場的賑災活動。

他就這樣一路默默前行,為了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他甘願去做這些事。在2017中國慈善名人榜上,郎朗位列第6;在2018中國慈善名人榜上,郎朗位列第10。看似這個「6」和「10」只是一個數字而已,但這個數字的背後,沒有人知道他到底付出了多少。

作為2008、2012、2016連續三屆奧運會的火炬手,他就像手中的奧運火炬一樣,熊熊燃燒著自己,永不熄滅。當年那個溫文儒雅的大男孩,如今已經是一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了。

奧運火炬手郎朗

環球音樂集團主席格雷厄姆·帕克、環球音樂集團全球經典與爵士音樂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狄肯·斯特納,曾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中這樣評價郎朗:

「他曾經讓古典音樂這一小眾藝術,在國際樂壇颳起了一股旋風。古典音樂熱愛郎朗,不只是因為他的專業造詣,還因為他的推廣傳播。他在國際舞臺上的身影,豐富了外國人對中國人、對中國故事的想像。」

當我們把郎朗的傳奇人生看到這裡時,或許早就應該明白,郎朗與Gina Alice結婚這事為什麼能夠得到全世界的矚目。英雄需要一個共度一生的人,更何況這個與英雄共度一生的人,還是他的「同行」。

Gina Alice,一位德韓混血的德國人,畢業於德國漢堡音樂學院,4歲開始學琴,8歲就出席了斯坦威在法蘭克福主辦的音樂會,並演奏《海頓D大調鋼琴協奏曲》而轟動歐洲。Gina的過往經歷,像極了當年的郎朗,而且,他們還都是加里·格拉夫曼的學生……

無數的共同點,把郎朗與Gina串聯在了一起。他們今後不僅能夠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還能交流鋼琴,這不是最美滿的故事結局嗎?

郎朗與Gina Alice

身著黑色禮服的郎朗,像極了一名童話中的王子,哪怕在他身邊站著的那位真正的英國王子肯特·邁克爾,與他相比,也要黯然失色。

在他的婚禮上,什麼王子不王子的,都無法搶走他的光芒;別管是周杰倫還是約翰·傳奇,別管你在別的地方有多大影響力,到郎朗這裡也都會微微一笑,充當起「配角」的角色;而「歌劇之王」多明戈,此時更像是一名鄰家老大爺,過來湊湊熱鬧蹭杯喜酒喝。

美人配英雄的完美結局,必將得到全世界的祝福。

英雄,願你有一份不悔的愛情!

近期熱文:

一場驚動全網的校園霸凌,原來只是玩笑打鬧?

當馬桶刷、剃鬚刀變成攝影頭,我們還有隱私嗎?

54歲張曼玉從容逛地攤,那些堅持自我的人過得有多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