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圖片)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華清4月9日,格力電器(000651.SZ)復牌後一字漲停,知名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向經濟觀察網記者指出,應該看到,若格力集團成功轉讓格力電器15%股權,格力電器控制權變更,格力電器未來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格力電器停牌5個交易日,美的集團(000333.SZ)等競爭對手股價在此期間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格力電器復牌當天的漲停,可能只是“補漲”,不能說明市場對它的未來一定非常看好。

  “不確定性是個中性詞,可能往好的方向變,也可能往壞的方向變。”劉步塵說道。同時,劉步塵也跟經濟觀察網記者分享了其對於今次格力電器股權變更事項的一些觀察。

  格力集團爲何轉讓大份額股權?

  無論是公司內部員工,還是市場人士,幾乎都對格力集團該次股權轉讓感到吃驚。一個近日重倉了格力電器的基金經理跟經濟觀察網記者感慨,格力集團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按照今天的行情,他看起來買對了格力電器,但是事前也沒料到有此事項。一家投資機構近期也調研了格力電器,該機構的董事長跟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他真的並不知道格力集團今次的股權轉讓計劃。

  劉步塵也同樣對今次格力集團擬轉讓格力電器股權感到意外,雖然格力集團多年來跟格力電器的關係算不上非常和睦,但格力電器一直是經營比較好的企業,格力集團既然佔了大股東的席位,突然“甩手”,讓人疑惑。

  有觀點認爲,這是國企“混改”進程中的標誌性事件,格力電器的股權變更可能會成爲國企“混改”標杆。對此,劉步塵認爲,國企混改的意義是外界賦予的,不同的企業不可一概論之,分析格力集團的動機,最好還是從它的實際情況出發。

  “格力集團和格力電器之間的關係很微妙。”劉步塵指出,直到現在,很多人都只是知道董明珠(格力電器董事長),而不知道周樂偉(格力集團董事長),熟悉格力電器,而對格力集團感到陌生。“格力集團長期生活在格力電器的陰影下,體現不出它的價值,但是格力集團也是要發展的呀。”

  劉步塵認爲,長期子強父弱的情況下,對於格力集團的管理層來說,或許不是一件讓人心理很平衡的事情,格力集團雖然長時間佔據着格力電器的大股東席位,但是對格力電器能施加的影響力有限。

  劉步塵談起一件往事。2016年,珠海市國資委任命周樂偉接任董明珠成爲格力集團的董事長,當時普遍猜測這是珠海市國資委出手加強對格力電器控制力、削弱董明珠影響力的表現,周樂偉或許要在2018年格力電器董事會換屆時,擔任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沒有給他這個機會。”事實是,本該在2018年進行換屆的董事會推遲數月後才進行換屆選舉,2019年初,董明珠連任了格力電器董事長,就算原來珠海市國資委對周樂偉寄望甚高,他也要再等數年纔有機會當格力電器董事長,格力集團願意繼續等待嗎?

  在劉步塵看來,周樂偉是個想做事的領導者。格力集團創立於1985年,目前有幾大支柱產業,除開格力電器爲代表的製造業外,還有金融投資、建築投資、建築安裝和海島旅遊,其中金融投資在2017年組建,建築投資佈局也很新,2018年,格力集團還打算收購長園集團(600525.SH)20%左右的股權,雖然最後不了了之,但也看出,周樂偉想要帶領格力集團幹一番事業的態度。

  既然格力集團在持有18.22%甚至更多的股權時,都未能很好地管住格力電器,或許,格力集團乾脆將股權變爲金錢,拿着400多億元現金,培育自己的產業,保持在格力電器3.22%的股權,能在董事會上佔有一個席位就好。

  劉步塵認爲,他更傾向於認爲該次格力集團轉讓股權是公司基於自身情況和發展做出的決定,而不是更高層面下達的任務。當然,同時也要看到,通常情況下,國資控股的企業就算有股權的變更,國資也不會喪失對企業的控制權,如果今次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等有權機構願意揹負一定的風險,同意了格力集團股權的轉讓,對於中國的很多家電企業股權架構進化來說都會起到示範作用。

  劉步塵指出,除開格力電器,還有其他的家電企業實控人是國資,例如康佳集團實控人是國務院國資委,海信家電的實控人是青島市國資委,但是家電這個行業,已經算是高度市場化的行業,行業整體在一定程度上固然受政策的影響,但彼此之間的競爭結果,由市場化力量主導,也不涉及國家安全等問題,“從(家電)企業本身的發展來說,政府參與越少,干預越少,對企業的發展越有利。”

  股權轉讓背後的那些煩惱

  目前外界對於格力集團轉讓15%股權的接盤方猜測紛紛,劉步塵認爲,他覺得機率比較大的是外部投資者和董明珠及其利益羣體合力接下15%的股權。

  他認爲,單純由董明珠及其利益羣體接下15%股權的可能性極低,先不說400多億的大餅,董明珠和她的利益羣體很難吃得下,管理層和經銷商也不一定想要全部吃下,他們只要保持住對格力電器的控制權就已經很好。就算董明珠及其利益羣體有心全部吃下,格力集團對於受讓方還有條件,它不一定希望看到董明珠及其利益羣體全部接盤。

  如果真的由董明珠及其利益羣體、外部投資者一起合力接下,有兩種可能性存在,一是,外部投資者是大股東,這會導致格力電器未來發展充滿不確定性,董明珠還能順利坐穩董事長的位子嗎?

  如果董明珠及其利益羣體是大股東,在劉步塵看來,對於董明珠而言,也不是完全好的事情。

  “董明珠馬上就面臨道德風險。”劉步塵解釋,多年以來,董明珠在公開場合的形象,是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企業家,不是說有家國情懷不好,但是這麼一個企業家,將一個姓“國”的企業變成姓“董”,多少有點不符原來的形象,說不定會引來口舌是非。

  再次,如果董明珠及其利益羣體真的成了大股東,投資者對於格力電器的判斷也會有所分化,因爲本來外界對於董明珠的評價就不是很統一,有的人更是認爲格力電器作爲白馬股,最大的問題,跟業績增長空間無關,是公司治理架構的問題。過去的數年裏,外界甚至有觀點會認爲,格力電器做手機、格力電器當年提出收購珠海銀隆,是董明珠一力主導的,她已經60多歲了,以往還有政府撐着的情況下,董明珠折騰點,投資者可能心裏還有點底,如果格力集團只佔3.22%的股權,董明珠還能維持原來的風格嗎?

  如果董明珠及其利益羣體成爲大股東,劉步塵也擔心雙方的矛盾會日益加深。“原來董明珠和京海投資有個共同的對手——珠海市國資委,沒有這個共同的對手,矛盾很快就體現出來了。”劉步塵說道。

  對於可能的接盤方,外界有傳言稱富士康可能接盤。經濟觀察網記者向富士康求證過,其沒有明確肯定或否認,只說不評論流言。劉步塵向經濟觀察網記者指出,富士康接盤並不是格力電器理想的外部投資者,兩家企業都是製造業,格力電器的製造基因算是不錯的,富士康能帶來的催化作用不大。互聯網巨頭的入股或許更爲有利,如果阿里能入股,是格力電器優中之優的新股東。

  對於外界猜測,今次格力集團轉讓股權可能會推進員工持股,劉步塵分析,可能性比較低,因爲這是一件程序很繁雜的事情,要提高員工福利,漲工資倒是來得直接,格力電器員工的工資還有上漲的空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