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音樂課,老師提到傳統文化,她說為什麼現在提倡尋找傳統文化,是因為它正在消失,快要沒有了。我們上下五千年的傳承它正在消失。當一個國家沒了傳承,他已經開始走向滅亡了。


中國傳統文化地消失,罪魁禍首不就是我們自己。

無論以前發生過什麼,那都是故去,都是借口。歷史放在那裡,典籍放在那裡,文化放在那裡,習俗放在那裡,知道的人自然在那裡。無人攔亦無人擋,學習毫無阻礙,還不是任傳統文化自生自滅,枯朽腐爛。

很多時候看見「心痛」的表演都會想,怪誰呢!

任何一種文化的誕生和傳承,都得有人珍視。這些人得是活著的人,而不是埋在土裡的人。

有人說年味越來越淡,那以前的年氛圍為什麼如此熱鬧。可能會說,春晚不好看了,禁放煙花了,不走街串巷了,不拜年了,大魚大肉吃膩了,不再期待新衣了,手機搶紅包了,親戚朋友之間話少了,工作太忙了,生活太壓抑了。

呵呵。說白了,所有問題的根本原因不就是身體懶,思想更懶了嘛。

傳統文化地傳承,從來都不是原汁原味的,是繼往開來。適應時代的新環境新需求,一些陳腐的舊文化舊觀念是必然淘汰的。以前物質匱乏,大家活的有滋有味,現在物質豐富,大家活的水深火熱。「欲仙欲死」的感覺,是不是反了。

寫過福字,對聯嗎?解過燈謎,看過花燈嗎?包過餃子,滾過湯圓嗎?和長輩交杯換盞,談天說地嗎?

放過什麼樣的風箏?燕子,蝴蝶,蒼鷹,螃蟹,鴻雁,錦鯉。不會吧,就放那個「錦旗」帶條尾巴。

知道花在中國的涵義嗎?牡丹代表什麼,幽蘭代表什麼,萱草代表什麼。你知道徘徊花嗎?你知道朝開暮落花嗎?你知道玫瑰代表愛情,可在中國最初象徵什麼嗎?

不說寫古體詩,作文言文,也不說畫國畫,書各式書法。看過整本《論語》、《老子》嗎?如果看過,再問問周圍的人看過嗎?十個人里有一個人看過嗎?一上午時間,兩本書能朗誦個二三遍,可有人做了嗎?

劃劃購物網站,包郵到家。原件素材應有盡有,問題是動手了嗎?

七夕節,是乞巧節。當今社會把七夕節當情人節也沒什麼不對,節日的內涵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更多人還是更喜歡西方情人節吧。

萬聖節感恩節平安夜聖誕節,有意思吧,「不給糖就搗蛋」。每個外來節日的價值內涵深入人心,人人說起來頭頭是道。相反呢,不說有人過重陽節,有幾個人認真了解一下重陽節的涵義。

是傳統文化捨棄了我們,還是我們捨棄了傳統文化。但凡有心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人,都已經動起手來了。

真到傳統文化消匿的那一天,罪人不就是故作憐憫貌的我們。


「如今的中國傳統文化日益流失」,「正在消失」,其實不是如今,不是正在,而是我們早已經沒有了傳統。

該怎麼做?

一棵樹已經死了,有的人想在樹上綁上一些新的樹葉,或者噴上一些顏色。蟲害四處蔓延,不僅是一棵樹,而是一片森林。。。

不要絕望,死亡的就讓其死亡。一粒種子在沉睡著,它會誕生新的大樹,會造就鮮活的森林。從你自己開始,讓你的生命復活。即使外面是黑夜,但你的世界裡,會有永恆的光明。

一切曾經活著的,都會復活。


你的音樂老師講得有道理。請注意你的老師使用的是「消失」而你用的卻是「流失」。很顯然,消失比流失更確切。因為,流失了的東西可能存在於某個他處,而消失了的東西卻是找不回來的。在中華文明(或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過程中,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失傳,也就是傳承出錯,把我們的傳統弄丟了。這個現象在某些歷史階段中特別嚴重,尤其是最近一百年來的瘋狂無度的西化。任何一個民族,一旦沒有了自己的文化傳統,它就再也不是它自己了,這個民族還能被看作一個民族嗎?它滅亡了。所以我們這一代中國人絕不能讓這樣的悲劇發生。我們要重建中國話語,回歸中華文明。


別怕,消失不了。


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

是三綱五常、忠君孝長從夫的儒教文化?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這些技藝?是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傳統美德?還是羽化升仙、內功武術、奇門遁甲、茅山堪輿這些玄乎又玄的幻想神話?抑或是漢傳八宗、竹林玄學?

我所了解的現在世俗所指的中國傳統文化大都是圍繞儒教文化這個核心而形成的一個體系,對於這種文化,我覺得還是趁早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吧。

為什麼這麼講?因為這套文化自誕生開始就是為了禁錮人性、奴役人類的。西漢時期董仲舒、公孫弘為了迎合漢武帝的政治專治以及滿足個人的榮華富貴,以偽書《春秋公羊傳》思想為基礎摻雜法家、陰陽家學說,創造出以「忠孝家國」為宗教信仰的思想禁錮武器,加重了孔子以來的先秦儒學中反人性(反自由反平等)的不利作用,讓儒學徹底成為強權政治奴役百姓的工具。

以這套理論為核心發展而來的文化及其下屬分支,都是為了維護奴役階級的利益、維持強權政治的壓迫、為奴役階級服務(琴棋書畫、詩詞歌賦)而存在的。其以血緣關係為媒介,從獨尊男權到父權,再上升到君權,形成上層(及長輩、男性)對下層(及晚輩、女性)的絕對權威的統治與壓迫,跟以血統為媒介的印度種姓制度是殊途同歸。反人性、禁錮思想、道德(源於奴役階級的反覆詮釋成型,而非出於人類反思自身的真善美,其絕對正確不容討論與反駁)批判是其三大的特徵。

在這套文化體系的理論中,所謂的「禮」不是用來表達對具有跟自己同等潛能的他人的敬重,而是用來表示自己對上級的絕對服從以及區分彼此的等級、加深對這種區分的認知;所謂的「孝」不是建立在父母子女地位平等的基礎上子女對父母從小的愛的自然反饋,而是成了父母凌駕子女的文化特權,父母的尊嚴不是來自於自身經營愛的能力和學習愛的努力,而是來自於貶低子女的地位;所謂的「忠」不是忠於本性,進而忠於本性里的自利思想和經由對普天下同類、萬物的認同感、同情感所衍生出的保護欲、維護正義欲,而是忠於不利於己的奴役階級以及它出於維護自身利益所反覆詮釋成型的「奴隸道德」。

在這套文化的影響下,人們被迫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位於這套文化最高地位的強權政治以及「奴隸道德」之上,形成了單一向的思維而非辯證的多元的思維,形成了絕對服從性的思維而非邏輯推理的思維(因為這種奴隸道德根本經不起邏輯推敲論證)。於是在「奴隸道德」的感召下知識分子是為了從政(為奴役階級服務且幫助自身成為奴役階級)而讀書,百姓是為了「家國一體天下」而辛勤地勞作、閑余時還要被拉去做壯丁、女子是為了替男方傳宗接代而成為無需自由、思想的生育機器。於是知識分子成了犬儒,百姓成了牛還要把牛不自主的「勤勞」當成自己的美德,女子被不斷教育離了男人就不能活所以即便是折足自殘也要傾盡所能去討好男人。

再也沒有人可以思辨、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可以說自己想說的話、可以擁有自己的個性。

中國的人們不是沒有反抗過,不少自悟本性的思想者趁著強權政治的不穩創造出足以震動全人類文明的文化思想,比如上面提到的漢傳八宗、竹林玄學。這些帶有自由平等思辨抗爭意識的文化才是中國歷史中真正值得傳承的瑰寶。可是即便被創造出來,這些思想還是被人們拋棄了,還是被強權打壓了。魏晉的嵇康,即便遠離朝堂,就因為思想的受眾多,還是被司馬氏絞殺;唐朝的玄奘,歷經死亡西行,即便對皇室曲意順從、享盡榮華富貴,他依舊在帝王的「呼之則來揮之則去」下不得自由,他的學說依舊因為武后與隴西集團的權斗而被打壓、存續不到百年。魏晉之後玄學不再,三武一宗佛教盡衰。宋朝理學興起標誌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落後性根本無法被改良,唯有完全破除。

近代以來,在歐洲爆發的人文運動的顛覆下,開始出現解放人性的現代文明。當思想文化不用再被強權政治、奴役階級所束縛,在自我的思辨中探尋出人類本性的真善美,不僅包含了我們傳統美德中好的合乎人性的部分,還多出我們以往沒有人敢提出、能想出的更美好的部分,自然能引起跨越國界、種族、性別、文化傳統差異的出自本性的全人類心靈深處的共情。拋去「中國人」這個外在的社會身份,作為一個自然人,當接觸到這種共情時理所當然地、本能地就會被吸引。作為一個擁有正常認知能力的人類,「趨利避害」、「追求快樂」是出自本能的反應,「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多了解中國文化,反而熱衷於國外文化」正正是因為這種本能,也更好地證實了「中國傳統文化是有害的落後的、西方現代文化是利好的先進的」這一本質,若否,難道是越來越多的人在教育知識水平不斷提高的社會環境下變傻變蠢、審美能力倒退了嗎?

如果有人反駁說,這是因為人們崇洋媚外。那又來思考一下,「崇洋媚外」主要是指人們因為外國的經濟發達而認為外國的一切都是最好的,然而我們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的經濟體,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水平可媲美西方發達國家;一些高收入人士的經濟水平甚至高於一些發達國家同階層的人群,可他們一樣喜歡西方現代文化多於中國傳統文化。可見經濟地位的提高並沒有增加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相反的,隨著經濟水平、社會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很多人在擺脫以往的環境局限、思想禁錮以後拋棄從小浸淫的傳統文化轉而投向西方現代文化。由此便知,我們不應該繼續以「崇洋媚外」來掩飾傳統文化落後的實質。

換個角度來論證,如果我們說普通話文化對各地域文化(粵語、吳語、蒙藏語等)的「征服」是因為便於跨地域交流、利於民族團結等因素所以在道德上正當、在現實中有利,那我們也應該說西方現代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征服」是正當且利好的。因為接受西方現代文化是站在整個人類文明的比站在單一民族文明更高階的緯度,更有利於全人類跨地域交流、更利於全人類團結與發展。

綜上所述,人們選擇西方現代文化而拋棄中國傳統文化,既是正當的(符合全人類文明進步的公德和彰顯人性真善美的私德),又是正確的(符合人性需求利益)。

提倡恢復、保留中國傳統文化,是反人性的。這不是「民族歷史虛無主義」,其實也根本沒有這種存在,因為除了絕大多數人口被滅絕的異常原因,正常的文明進化是一種漸變的過程,就像全身細胞新陳代謝一樣,不可能在同一段時間內全身細胞都換新的,必然有以前文化的殘餘,只要有那麼一絲的陳舊文化殘餘,就不是「民族歷史虛無主義」。然而有殘餘不等於我們應該提倡恢復它,我們要做的正正是不斷吸收新養分,把它給完全代謝掉。

提倡恢復、保留中國傳統文化的老百姓多數分兩類,一種是還信仰著「奴隸道德」的人,比如某些以「孝順」之名綁架子女晚輩的老壞人,妄圖繼續享受絕對權威帶來的便利;另一種是對現階段自己及民族國家面對全世界時的能力不自信的人。前者不用說,說後者。

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或者更應該說作為新時代的健全的自然人,我們應該立足於自己的本心本性本能,發展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新文化,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繁榮鼎盛,我們擁有與我們的先人一樣的智能與體能,甚至我們擁有遠超他們的新知識,我們有什麼理由弱於他們、有什麼理由仰望他們?

進而我們可以延伸到,我們擁有不輸於外國人的智能、人口,我們應該相信憑我們自己與生俱來的能力就可以與他們並駕齊驅,我們無需依靠我們先人基於百千年前的物質社會所創造的古老文化,我們依靠自身本能加上立足現代的物質世界已經很足夠了。就算有不足,又豈是先人能夠解決的?

如果我們一直以「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不斷」為驕傲,那就說明我們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我們沒有那種「即便沒有先人的幫助與榮譽,我們依舊可以靠自己讓舉世驚嘆、留吾名於青史」的捨我其誰的氣魄。我們必須要通過不斷強調先人的成就才能彰顯自身與眾不同的存在感以及告訴其它文明我們有成長的潛能。這跟所謂的「敗家子」、「成人巨嬰」是沒有區別的。

一個靠「父蔭」的人是無法得到別人認同的,一個靠「祖蔭」的民族也是同樣。我們必須跟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歷史榮譽進行割捨,就像動物必須要戒奶、必須要離開媽媽懷抱一樣。我們要肯定自己作為正常自然人的能力,通過思辨、討論、實踐、反思不斷挖掘內心本性、精進自己的能力,靠自身闖出一片天地。

最最重要的是,正視我們與生俱來的自身的初心、本性、本能,掙脫束縛,解放自己。

其實有很多優秀的中國學者已然明瞭傳統文化掘棄的必要,而且正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在這裡我想用現任北京社會科學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山東大學特聘教授-----洪漢鼎教授的話來結尾:「在當前有人大搞國學與國故時,我仍堅持吸收西方先進思想,可能更有一層新意。正如科學技術不是返回傳統而可以解決的,文化的先進也不是自吹自擂而得來的,我們只有從歷史的內在必然發展才能找到最先進的思想。哲學(思想文化)的未來應當是大家對最前沿問題的爭論,而不是倒退到某民族傳統的故紙堆。華人導演李安的《斷背山》獲得奧斯卡金獎,很能說明我們東方人就西方所屬領域也能進入世界最前沿,而並非只有帶上我們民族傳統特色的文化才能與西方抗衡。」


謝邀

哎,音樂老師 說 傳統文化 .....

題主,你問問 這位音樂老師,會不會民樂(傳統樂器)?

古箏,二胡,三弦,琵琶,揚琴,笛,簫,瑟,笙,鼓,編鐘...

最後,說個狠的:嗩吶 ~~~


沒有正日益流失而是正日益回歸,你可以自己找端倪。當然,流失仍舊存在並且會持續很長時間,不過已有回歸或者說是復興的勢頭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