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曹操攻打張魯時,劉備在做什麼?為什麼不援救啊?

公元215年三月曹操攻打張魯,到達陳倉,路上在武都郡打敗了氐人,四月從陳倉出散關過入河池縣,五月又遇到了氐人首領,曹操又血洗了這些人,七月才到達陽平關。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打敗了張魯的弟弟張衛,曹操進入了漢中南鄭,繳獲了張魯府中的珍寶,張魯跑到了巴中地區。其實張魯在跑之前完全有時間拿走這些珠寶,可是他完好無損了放在府中等著曹操來拿。說明張魯本身就不想打,曹操對張魯的這個表現很有好感。

公元214年劉備剛佔領了益州,第二年,東吳孫權就派諸葛謹去討要荊州,而劉備是很貪心的,對諸葛謹說:等我平定涼州之後就會把荊州還給吳國的。孫權就火了,派呂蒙襲擊了攻佔了長沙、零陵、桂陽三個郡,劉備率五萬人馬進駐了公安,諸葛亮在南郡,關羽在江陵,張飛在秭歸。和東吳成對峙局面。而此時劉備聽說曹操打敗張魯,平定了漢中,害怕曹操揮師南下攻取自己剛獲得的大本營益州,如果此時再和東吳鬧翻,恐怕自己都沒有立足之地了。就趕緊和東吳講和,把荊州東部的江夏、長沙、桂陽還給吳國。西部的南郡、零陵、武陵歸蜀國。

主要原因是:根本就救不了,劉備的大部分兵馬都在荊州和東吳對峙的,哪有兵馬去救張魯,難道劉備還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嗎,是真的救不了。

有人說派黃權去救,其實在《三國志》中確實是派黃權去了,但不是去救,而只是迎接張魯。

在曹操進攻張魯時,黃權就對劉備說:漢中如果丟了,三巴地區就不能控制了,蜀地就危險了。可是還是沒有兵馬,只能把張魯迎回來自己這邊,即使曹操佔領了漢中,張魯和劉備還是一個陣營共同對抗曹操的。因為張魯還有一個身份是「五斗米」教的師君。在三巴地區還有很多的信徒。而且漢中也有很多信徒,以後反供絕對是一大助力。

但是還沒有等到黃權迎上張魯,人家就投降了曹操了。

總結一下:

1、劉備沒有能力去救援張魯,兵馬都在荊州和東吳對峙。如果再和東吳翻臉,那劉備就完了。兩線作戰,根本吃不消。

2、劉備不了解張魯,張魯根本沒有想抵抗,所以在劉備派黃權去迎接時,人家已經降了,曹操又一次展現了他的胸懷,把張魯和五個兒子都封了列侯。

3、劉備剛得益州,民心不穩,又聽說曹操來了,很多人直接嚇住了,都趕緊逃命啊。

可是曹操畢竟已經62歲了,可能沒有那麼大的雄心了,就沒有攻過來。要不然劉備絕對沒有三分天下的可能性了。

謝謝,以上僅是本人一點看法,如有不合適之處請留言指正。


劉備不可能幫張魯,張魯也不會接受對備的幫助, 劉備不出兵相助張魯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劉備與張魯是敵對關係,別忘了劉備入益州的名義,就是敗幫助劉障打張魯的。劉備與張魯亂打了一頓,反身卻反客為主將劉障掀翻,自己做了益州主子。即使張魯能放下之前相互攻伐的恩怨,也不放心劉備這個人的人品呀。劉障血淋淋的教訓就在眼前,到時候引狼入室的可能性很大。即使劉備要幫,張魯也不敢接待啊。

第二,劉備剛剛陰了劉璋拿下益州,益州內部勢力錯綜複雜,劉備還需要消化一下益州,暫時舉兵外出不太合適。

第三,劉備集團確實看上了張魯的地盤,劉備做夢都想拿下漢中。同時劉備也想消耗曹操的軍力所以,在張魯不大可能接受劉備援助的情況下。讓張魯和曹操來個俱傷是劉備最優選項。

誰曾想,經營漢中多年的張魯那麼不經打,相持兩月後,形勢瞬間陡轉直下,讓曹操一戰而下,取了漢中,威脅到益州。這才有了後來劉備與曹操拚命爭奪漢中戰略要地的漢中之戰。


劉備之所以沒有及時救援的原因,有兩點:第一,救不了;其二便是來不及。

這兩個原因一個是來自劉氏集團內部,一個卻是來自曹操。漢中位於劉備勢力與曹操勢力的交界處,這是劉備與曹操唯一的緩衝地帶,劉備想要進一步發展,就要從漢中出兵,以圖中原,早在《隆中對》諸葛亮就說過,若天下有變,就從荊州和益州兩路進軍,而益州道路艱難,出兵之後漢中無疑是最好的據點,在諸葛亮北伐之時,漢中無疑發揮了巨大作用。

而漢中對於曹操,如果自己要想動劉備,從漢中進軍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而且有了漢中等於遏制住了劉備的咽喉,遏制住了劉備進取中原。

所以漢中對於劉備和曹操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漢中位於兩大集團之間,這種尷尬的地理位置,已經使張魯寢食難安,關鍵是張魯實力相對劉備曹操又過於弱小,漢中易主已成必然。

救不了

為什麼會說劉備救不了,因為孫劉聯盟出現了很大的危機,在劉備剛剛獲得益州後,孫權就立馬派人前去索取荊州,劉備的答覆卻是自己得到涼州以後歸還荊州。當時孫權默許將南郡部分土地借給劉備,是為了讓劉備和他一起抵抗北方的曹操,減少自己的防線,減小自己邊境壓力。然而當劉備獲得益州後,勢力超過孫權,兩人實力不在平衡,孫權感到危機,兩家關係岌岌可危,孫劉聯盟眼看就要瓦解。在兩弱一強的鼎立時代,孫劉聯盟絕不能就此瓦解,而就在這個時候曹操攻打漢中,孫劉兩家重新劃分荊州,兩家講和,孫劉聯盟變再次得到鞏固。

來不及在劉備處理好與孫權的關係後,立即派出黃權,火速前往漢中支援張魯,可是曹操攻打漢中的速度太過迅速,劉備集團沒有想到這一點,在黃權還沒有趕到漢中時,張魯就已經棄城投降。曹操在攻打漢中的時機選的可以說是非常好,關於曹操攻打漢中也有些歷史的戲劇性。《三國志》記載張魯令其弟張衛戍守陽平,而曹操大軍在攻打陽平,久攻不下,這也出乎了曹操的意料,眼看劉備援軍已經啟程,曹操決定班師回朝,然而回去的時候,先頭部隊竟然迷了路,誤打誤撞到了張衛的營地,張衛以為曹軍得知自己紮營所在,前來截營,便慌忙逃走,曹軍就這樣佔領了陽平。在曹操進攻的時候,張衛軍隊又出現一群亂竄的麋鹿,張衛以為曹軍壓境,「無可奈何」之下竟然降了曹操,張魯本身就沒有戰心,隨後也向曹操獻城,一起投降。

總得來說這一戰曹操運氣成分較大,恰巧孫劉聯盟也出現問題,孫劉圍繞荊州的戰爭也可能隨時爆發,劉備無暇顧及,沒有及時部署漢中。曹操攻打漢中速度太快,等劉備處理好與孫權的關係後,黃權援軍根本來不及支援。


劉備來援助張魯也不會接受,劉備自己剛剛也取了益州。還無暇他顧。

張魯原本是劉璋的部下,取下漢中後張魯自立。劉璋請劉備入川就是收拾張魯的,沒想到沒收拾到張魯反把劉璋給收拾了。劉備取益州後,提出要與張魯聯盟抗曹,張魯答覆劉備,我就是把漢中送於曹操,也不會和你結盟。張魯知道如果和劉備結盟必然會遭到吞併。劉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不要談劉備為什麼不去援助張魯。張魯根本不願意接受,劉備剛剛取益州招降馬超,都是之前的敵人。還不如被曹操堂堂正正的打敗來的好。

張魯是看不慣劉備的假仁假義,所以拒絕劉備援助。


劉備是誰?他還沒傻到和曹操對著干。

一、劉備在實力上很弱小,只有利益才會使他冒險,畢竟和張魯沒什麼交情,為此得罪曹操不值得。

二、劉備心裡有自己的打算,希望他們斗得兩敗俱傷,自己就可以漁翁得利。何樂而不為?就算自己得不到好處,也暫時不會招惹別人來打自己!三、張魯自己的原因,看不起劉備,想投靠曹操,所以劉備沒去救援,免費被兩面夾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