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的理论分析技术及科学的验证,是取代中医为主流的一大原因,这边就用西医的强项,来分析分析中医的骨伤推拿...

推拿治病原理可细分为八个面向:

壹 ● 作用于皮肤组织:
皮肤是直接接受推拿治疗的人体组织。推拿手法能加强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清除衰亡脱落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代谢,增强机体的防卫功能并能延缓皮肤的衰老。摩法、揉法、擦法、拍打法等手法能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温度升高,进而软化和松解皮肤和皮下粘连的组织。


贰 ● 作用于肌肉组织:

在高强度的运动后,会产生大量的乳酸沉积在肌肉组织中,导致肌肉痉挛疼痛和疲劳现象。推拿治疗能促进乳酸的消散和排出,使缓解疼痛,疲劳消除。

 

推拿又能增强肌肉的张力和弹性,使其收缩机能增强和肌力增加,常用于废用性肌萎缩和小儿麻痺后遗症等肌肉萎缩的治疗;亦能提高肌肉和肌腱的弹性、松解肌肉、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粘连。


叁 ● 促进骨关节损伤后的康复:

当骨关节损伤后,由于肌肉和关节的不活动,局部血液循环缓慢、淋巴郁滞,组织发生水肿,从而就发生了粘连,造成关节功能障碍,肌肉出现萎缩。

正确的推拿治疗,可使血液、淋巴液循环加速,水肿消退,粘黏松解,功能障碍的关节能逐渐增大活动范围,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推拿有利于骨关节损伤的康复。


肆 ● 纠正异常解剖位置:

凡关节错位、肌腱滑脱等有关组织解剖位置异常而致的病症,均可运用推拿手法得以纠正。对于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腰痛难忍的病员,手法亦能起之功效,使腰腿痛症状消除或减轻等。


伍 ● 改善血液循环:

实验证明,推拿能增加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大管径,使血液循环大大改善。 同时还能促进病变组织血管网的重建,恢复血管壁的弹性,改善管道的通畅性能,降低血液流动的外摩擦力等。


陆 ● 帮助消化:

对背部脾俞、胃俞穴推拿约l~2分钟后大多引起胃蠕动增强;足三里穴推拿后则大多引起胃蠕动减弱。


值得提出的是,推拿足三里穴对消化系统具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在胃蠕动增强时,推拿足三里穴往往使胃蠕动减弱,而当胃蠕动减弱时,推拿后则增强。推拿后也可降低胃泌素的分泌和增强小肠的吸收功能等,所以对消化系统功能性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柒 ● 调节神经系统:

推拿可降低周围感觉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故常用于止痛,如神经炎、神经痛等。较轻手法也可以刺激运动神经,提高肌肉兴奋性;重手法则用来治疗肌痉挛,亦能促进损伤的功能恢复。 


腹部推拿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增进消化吸收和调节胃肠蠕动功能。背俞穴的推拿治疗,可通过神经反射,影响脊髓和大脑的调节功能,从而使相应脏器的功能发生变化。


捌 ● 改善心理:

轻柔的推拿手法能使患者情绪放松稳定,可减轻或消除心理上对疾病的不良反应,如抑郁、焦虑等。随著推拿治疗效果的积累,患者能逐步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综前所述,推拿治疗确实是一种简便、实用、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但关键的问题是要正确掌握推拿手法、穴位、解剖部位,并在适当的时机做适当的处置,方能达到最大的疗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