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陝西是北方的麪條之都,因爲陝西有面條寬厚、酸辣鮮香的biangbiang面,臊子鮮香、紅油浮面的岐山臊子面,湯清味鮮,紅綠相映的耀州窩窩面,以及佈滿了紅辣椒、蒜苗還得沾着蒜汁吃的蒜蘸面。一份樸素的麪條搭配不同的澆頭,像是給寡淡無味的麪條重新賦予了靈魂,造就出多種多樣的味道。

  biangbiang面

  可是山西人看了這種說法,不樂意了。如果說陝西是麪食之都,那麼山西人,則各個都是用生命在吃麪,當山西人出現的那天起,就開始與各種各樣的麪條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了。如大同刀削麪、忻州炒麪、太原打滷麪、燜面、臨汾牛肉丸子面等等。 山西人吃麪是從湯裏撈出來的白水面再配滷或菜來吃,他們更注重面本身的口感,不同的面做出各種不同的形狀,有各種不同的口感,配各種不同的澆頭,造就了不同的味道 。相比之下,山西人在麪條上下的功夫似乎比陝西的要多一些,而陝西則更注重澆頭。那麼,到底是山西的面好吃,還是陝西的面好吃呢?其實吃過了這裏的面你會發現,在這個地方面前,無論是陝西還是山西,都只能淪爲第二了。

  忻州炒麪

  岐山臊子面

  如果你也是個麪條愛好者,建議你沿着河西走廊吃一路,你心中的答案就明瞭了:甘肅的面好吃!先不說甘肅的面是什麼吃法?先來了解一下這裏的文化底蘊。橫穿甘肅的河西走廊曾是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交匯的地方,也是東西方多民族文明交流的地方。而一個地方的美食離不開當地的歷史與文化,所以河西走廊文化的多元性造就了此地美食的多元化。還有一點很重要,小麥、西紅柿、大蒜、黃瓜、胡蘿蔔、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正是沿着絲綢之路穿越甘肅傳到中原的,所以,甘肅人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衆多豐富物種面前,甘肅人也最有發言權。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蘭州牛肉麪。甚至,因爲太好吃了,各大火車站門口以及客流量最大的地方,都有着蘭州拉麪的館子。但是蘭州人都懂,出了蘭州,再無牛肉麪。而外面那些打着蘭州的幌子而開的的所謂“牛肉拉麪”,在蘭州人眼中,都像是一個笑話。正宗的蘭州牛肉麪,講究的是一清二白三紅四綠,即清湯、白蘿蔔、紅辣子、蒜苗。其中湯是整碗麪的精髓,蘭州人的嘴刁,但凡你在牛肉麪里加了味精,第二天就沒人來了。正宗的牛肉麪湯底,都是每天早晨天不亮就開始用牛肉熬的湯底,每天數量有限,賣完就能休息了。所以你會在蘭州的清晨,看到大家攢勁了精神頭去吃牛肉麪,卻看不到一家牛肉麪能開到下午或晚上。因爲好的牛肉湯,總是在一上午就賣光了。

  酒泉的糊鍋

  如果說牛肉麪是甘肅的面子,那麼酒泉的糊鍋就是甘肅的裏子。糊鍋以雞湯勾芡成糊狀加入粉皮,吃時放入麪筋和麻花。麻花面筋可按個人喜好增減,但是不能要全粉皮的。糊鍋以姜粉和胡椒爲佐料,所以口感偏辣,但因胡椒和姜粉有暖胃的作用,所以糊鍋頗受酒泉人喜歡。寒風凜冽的清晨,一碗糊鍋下肚,帶給胃一份踏實的飽足感之時,身體也從內到外的涌現熱流。

  張掖的臊面

  吃過了糊鍋,再嚐嚐張掖的臊面、搓魚兒。張掖的臊子面講究的是薄、亮、精!面吃起來薄,還泛着亮光,但是卻不影響口感勁道!做臊子面的湯多以雞湯爲主,加入胡椒粉和姜粉調味,再加入適量水澱粉,最後放上豆腐片。臊子面色澤盈潤透明、鮮香誘人,出了張掖,都不是這個味了。

  搓魚兒

  搓魚兒,是張掖特有的漢族麪食小吃。因爲形狀兩頭尖、中間粗,形似小魚而得以此名。搓魚兒吃起來又滑又軟,可以幹拌也可以做成湯麪,湯麪裏的湯一定要喝掉,有消食開胃之功效,更帶着小麥的獨特清香味道,將原湯化原食展現的淋漓盡致。

  說實話, 等你把甘肅的麪條都吃了一遍之後,什麼山西、陝西的麪條,恐怕都會被你拋之腦後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