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四川省委網信辦主辦,四川在線承辦,成都市委網信辦、阿壩州委網信辦協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網絡名人走進天府之國”活動今日進入第二天。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絡名人們繼續深入遊覽天府之國,走進成都市規劃館、成都國際鐵路港、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都江堰市柳街鎮七裏詩鄉。

  【成都市規劃館】

  成都市規劃館共三層,布展面積約6800平方米,是成都展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的重要窗口。4月9日的第一站,“大V”們就來到了這裏。從城址遷徙、溯源古蜀、名都會、名城保護四個層面展示成都千年城市文明及今人傳承巴蜀文明,到總體介紹“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世界文化名城……”以時間爲軸線,成都市規劃館串聯起各時期成都舊貌新顏,見證規劃讓城市更美好。

  規劃館裏,@鍋蓋頭司令看到了成都的“前生今生”,天府之國從古至今的發展脈絡在一個小時的講解裏一一呈現。“這是我第一次來成都,第一感受是這裏是一個風景好、氣候佳的城市。當然,從城市規劃建設上來看更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在成都市規劃館的參觀中,讓他感受很深的是規劃體系的完善,實現了和生態環境之間完美融合。

  【成都國際鐵路港】

  成都國際鐵路港佔地33.6平方公里,所在的青白江區位於成都東北部,擁有亞洲最大的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大彎貨站。中心站吞吐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港區內的成都鐵路口岸是國內功能最全、最具競爭力的鐵路貨運型國家對外開放口岸。

  2013年4月,首班中歐班列(成都)從成都國際鐵路港始發,其貨物運輸時間爲海運的1/3,運輸成本僅爲空運的1/8。經過5年耕耘,2016年、2017年、2018年連續3年中歐班列(成都)開行量位居全國首位,貨值、貨量呈顯著上升趨勢。

  “以前常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但這次來成都完全顛覆了我的固有印象。”知名軍事博主@巍嶽欽禹十年前來過一次成都,那時候交通還不算便利。“這次來真的是顛覆了過去的印象,多條鐵路的開通、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陸海聯運大通道的打造,無疑對城市經濟發展都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潘明先生在成都國際鐵路港也感觸頗多,“來之前,我以爲鐵路港就是搞運輸的,像工廠一樣。但是沒想到這裏如此現代化、高科技,周邊的生活配套也非常齊全,宜居宜業。這也是吸引衆多人纔來到這裏工作的原因之一吧。”

  【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

  近幾年,郫都區唐昌鎮的戰旗村在全國範圍內聲名遠揚。布鞋坊,榨油坊、醬油坊、布鞋坊、竹編坊、郫縣豆瓣坊……一家接一家傳統手工作坊組成的“鄉村十八坊”是戰旗村自籌資金,自主設計,自主修建、自主經營的以傳承非物質文化技藝爲核心,集產品製作展示、參觀學習、體驗銷售於一體旅遊商業文化綜合體;今年2月12日正式揭牌的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則是面向全國培養鄉村振興專業型、實用型人才基地。

  @巴鬆狼王在遊覽戰旗村的過程中,一直感慨這顛覆了印象中傳統農村的形象,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都做得很好,“希望四川有更多這樣的新農村出現。”@半杯餿茶說,戰旗村,一個從名字上就能讀出豪邁之情的地方。新時期靈活多樣的黨建模式,公益助行的日常社交有機的捆綁,利用本地在全國負有盛名的品牌產品給村居帶來福氣和安康的地方,“郫縣豆瓣自然不用說了,蜀繡更是驚爲天作。不虛此行。

  【都江堰市柳街鎮七裏詩鄉】

  這裏背靠青城、耳垂岷江;這裏田園蛙叫、炊煙裊裊;這裏可以賞林盤、遊綠道、住民宿、品美食;這裏曾誕生了中國最早的農民詩社——柳風農民詩社,是中國首個以鎮爲單位的“田園詩歌小鎮”......這裏就是柳街!柳街鎮,位於都江堰市南部邊緣,因集鎮內遍種柳樹而得名,素有“中國詩歌之鄉”“蘭草之鄉”“川西水鄉”的美譽。其中,七裏詩鄉位於都江堰市柳街鎮金龍、七里社區,面積5739畝,是“中國田園詩歌小鎮”的文化傳承核心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柳街薅秧歌”實景演出的舉辦地。

  @小萬姑娘在兩天的行程中一直在拍攝照片和視頻,並分享到社交平臺上。在她看來,田園風光景色和她所推崇的漢服文化非常契合,“我希望通過各種網絡平臺,將四川的美景展現給更多人看,讓更多地方成爲網紅景點。”

  @李伯清新媒體團隊負責人謝小琥在七裏詩鄉感觸最深的就是這裏將鄉村和文化有機結合在一起,特色農業和詩歌文化的融合是柳街鎮一個非常大的亮點。“這裏很有世外桃源的感覺,沒有過多的商業化,而是有一份鄉村的幽靜,特別舒服,很適合一家老小來這裏玩兒。”

  成都晚報—成都發布記者 羅斯

  攝影 王歡

  編輯:劉成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