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的時候看過這本書,就我自己認為來說,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啟蒙書。

通過小說的形式,從一個小女孩蘇菲的角度來把整個哲學發展史和各個哲學流派都講了一遍。

我說一下,我是一個工科生,看這本哲學書不僅一點都不感覺到枯燥。反之,還感覺特別有趣,一口氣讀完了,體會到了哲學的魅力!

看完整本書後,我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感覺,就是感覺現在看世界的方式和以前的不一樣了,說起哪裡不一樣,具體也說不上來,但是那種變化卻真實存在著。

總的來說,我認為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啟蒙書。與其他哲學書啟蒙書比起來的話,比如:那本讓我欲仙欲死的《西方哲學史》(也不知道當時這是誰推薦給我的,說是哲學啟蒙讀物,我……)。

所以啊,作為哲學啟蒙讀物來說,《蘇菲的世界》真的很不錯吶!推薦指數,五顆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

希望大家好好生活,好好愛人~


很多書似乎是帶著「原罪」的。比如《蘇菲的世界》。

人在世間,要活下去,有一個怎麼活法的問題;哲學在世間,要如何傳播,有一個講法問題。

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的作品《蘇菲的世界》,因為有趣地探討「人的活法」問題,觸動心靈,盛銷全球;卻也因為自身的「哲學如何講法」的問題,毀譽參半,備受爭議。

儘管頂著諸多讚譽的光環,很多人談起《蘇菲的世界》,還是充滿敵意。哲學是那麼高端的東西,最好雲深霧繞,怎麼可以那麼下里巴人?

原因在哪裡,只能說,是因為它「哲學思考」的」不莊重」,儼然是漏網的逃犯,冒犯了很多嚴肅思考的智識分子。


這是一本長銷書了。

在我還在中學混時,我們那個班裡幾乎人手一本;前幾日我倒附近書店瞎晃,還發現它置立在正中央書架上昂首挺胸,勾起一陣裊裊的回憶殺。

記得有人問作者喬斯坦·賈德為什麼寫作這本書,這位當時兩個小孩的父親回答,因為書店裡充斥著各類「新時代的垃圾」,他身為一個高中哲學老師竟然找不到一本適當的哲學書給14以上的青少年讀,他就起意自己動手寫一本用故事的形式講述各種哲學知識的哲學通俗讀物。

也因此,這本書是的講述方式和文筆都相當的生動親切。比如,賈德為了說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潛意識」是怎麼回事,就在書中舉了一個「說溜了嘴」的日常生活故事作為例子一下子讓人豁然了;比如,為瞭解釋康德繁複難懂的信仰論,就讓大野狼和小紅帽來帶路,片刻間鮮活起來。

作者運用了細膩豐富的想像力和文采,把哲學中的核心概念和各種故事、神話、傳說、童話雜合起來,成功地向讀者,不管是小孩,還是成人,展示出西方哲學廣闊的文化背景。用心良苦,收效巨大,這是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哲學入門書。


也正因為如此,《蘇菲的世界》自面世以來,就備受攻擊。

最大的理由在於:哲學這門高大上的抽象思維技術,淪為了偵探小說的附庸,是一種膚淺化的踐踏。

這當然是一種非常狹隘的理解。理解上的誤區在於,認為「哲學」的表達方式固化到只有一種「本質論」的途徑;而「哲學」思想的傳播形式只能是概念式的、抽象化的。

而實際上,哲學還有關於它的啟蒙書的書寫,難說有什麼典範可循。

幾千年的中西歷史,關於此道寫作都是各取所需。蘇格拉底是廣場上閑扯淡,新舊約透過歌謠,孔子是和學生對話講學,《六祖壇經》乾脆說假借文字然後忘記文字;即便到了學術規範化的現代,有羅素的論證式的密不透風,也不妨礙房龍式的像「講述偉大歷史小說」一樣無所謂的姿態去記錄高大上的「哲學」。

這終究是一個「方便說法」的問題:任何書籍的寫作都用適應性,面對的教授的要求高度學理;面對中小學生的只要活潑;假設對象是農民,何妨它在插科打諢中慢慢道來?

只要在不太背離知識框架常識的前提下,能讓人受用,能讓人有所得的書籍,就是好的書籍。就像魯迅《我們是怎樣教育兒童的?》裏說的意思,「倘有人作一部歷史,將中國曆來教育兒童的方法,用書,作一個明確的記錄,給人明白我們的古人以至我們,是怎樣的被薰陶下來的,則其功德,當不在禹」。

如果說《蘇菲的世界》有什麼地方做錯了,它就錯在她的成功,以一種隱含的反諷意味,深深堤刺痛了那些哲學專業研究者的專業神經。


《蘇菲的世界》完全可當是一本好的哲學啟蒙書。

它把最不可能通俗化的學術通俗化了,滿足了大眾的思想吸收需要,對讀者的貢獻,甚至不一定天然地就遜色於《柏拉圖對話錄》亦或者羅素的《西方哲學史》等「正途」書籍。

至少,對於中學時代的我,《蘇菲的世界》無疑是一把哲學鑰匙,讓我不經意間打開了一個世界的側門,至今感念。

家裡有小孩的,或者自己也想了解下什麼是「哲學」的,其實也不妨明天下班,路過書店時,進去,掏出二三十元,換一本回家放在牀頭,閑來讀讀三五行。

2018,5,13,晚間閑敲

勉力堅持每天都寫三五篇文史八卦、生活隨感、時政看法、影視評論等。關注、點贊,還有留言,我都視為最大的鼓勵和支持,感謝!


最早讀到《蘇菲的世界》是在高中時候,那時還沒有讀過真正的哲學書,好像也是同學推薦,纔拿來《蘇菲的世界》翻翻,當時一同在看的還有《達芬奇的密碼》。之後再沒有翻過這本書,關於這本書的還剩下一些印象。

總體來看,《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比較好的哲學啟蒙書,對於完全的哲學門外漢來說,對於年輕的學生來說,在進入哲學世界之前,讀一下這本書可能會帶來一些啟蒙。這本書用一個故事的方式,一個小女生蘇菲,英文Sophie有一層智慧的意思,蘇菲不斷接到一些來信,在一位神祕導師的啟發下,逐漸去追尋思考世界的基本問題,章節之間循序漸進,而且還有一些懸唸的故事情節,會讓哲學的入門顯得和藹一些,不至於把很多人直接拒之門外。

很多年都沒有再看到這本書的消息,去年看到這本書的作者喬斯坦·賈德來北京做活動的消息,有一些恍如隔世之感,當時第一印象就是出現了高中時候讀《蘇菲的世界》的一些片段記憶。


首先我可以肯定的說:個人覺得《蘇菲的世界》就是一本非常好的哲學啟蒙書。至於怎麼看這本書,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大家不妨先和我一起讀一讀下面的一段話:

「生命本身就是悲傷而嚴肅的。我們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裡,彼此相逢,彼此問候,並結伴同遊一段短暫的時間。然後我們就失去了對方,並且莫名奇妙就消失了,就像我們突然莫名其妙的來到世上一般。」

是不是很傷感?而在傷感過後又不由得會去深深的思索。《蘇菲的世界》就是這樣一部書。

作者在這部書中,通過書信、提問和對話等形式引發思考,把整個西方哲學史簡明易懂並充滿了趣味地講解了一遍。而且通過充滿懸疑性的故事,把本書作者自己的哲學傾向和對世界的認識與疑惑充分表達了出來。作為一個唯物論者,我們從一開始就順理成章的接受了世界是物質的,而《蘇菲的世界》確告訴我們,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也許貝克萊所說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纔是這個世界的真相,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從感官而來,我能夠確認的只是我們感官的感覺,而非世界本身。不過他認為這一切都是上帝的創造。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適合各個年齡段的非哲學專業人士閱讀,但我更傾向於推薦給像書中蘇菲那個年齡段的孩子們,我們中國雖有幾千年的文化,但確沒有類似《蘇菲的世界》這樣一本能夠引導我們進入諸子百家的世界,哲學,在我國一直就沒被重視過,把這本書推薦給孩子們,或許會生長出不一樣的下一代。


這本書快看完了,作為一本哲學入門書,還是挺適合哲學小白們的。

哲學歷史的重要節點及重要人物都一一涉及到,看目錄就能知道哪些哲學大人物和歷史事件了。

最近在看《蘇菲的世界》--達爾文這一章節,感悟如下:

1、達爾文創造了有機物進化的理論,他對於生物的進化理論的貢獻是非常大的

從小在老師眼中,不好好學習的達爾文卻非常喜歡跑東跑西去研究一些鳥獸類。1859年,他發表了《物種起源論》,隱約指出人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遭到了宗教派的強烈抨擊,1871年發表《人的由來》,指出人類與類人猿必定在某個時段由同一祖先進化而來的。1882年,他以科學先驅的身份被隆重下葬。

2、他是一個對科學非常嚴謹的人

他在27歲的時候已經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科學家,但是《物種起源論》是在他多年以後才發表的一篇著作。在那個時候他心裏面已經多少有點答案,但是還不明確,所以他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去尋找人類進化演變的一個過程。

他不斷提出問題,但是不急著解答問題,而是用謹慎的邏輯,務實的態度去探索,去懷疑,去較真。

這對於我們這些浮躁的人來說,真是個學習的好榜樣!很多知識都是拿來主義,多少時候你有想過,你拿來的知識,從何而來?是不是真實的?所以,大多數人儲存的知識架構,還是鬆散的。

達爾文的進化論,適者生存,物競天擇,從初中生物課就已經聽到。但是今天具體瞭解前後始末,還是非常的震撼。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也一樣嗎?不努力,早晚被淘汰,別怪世界殘酷,是你忘記了祖先也是這樣一路廝殺過來的。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強壯一點點。

3、我們的生命從何而來?

關於生命的起源,地球已有46億年了的歷史了。那最開始生命是如何來的呢?達爾文提出,生命是由一攤小小的熱水開始的。

簡單講,也就是在最開始大氣層沒有氧氣,依靠宇宙受到輻射線的照射,催化出了生命的DNA,發生了一系列微妙的進化,不斷的演變之後形成了生命,然後,單細胞,多細胞,植物,兩稀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等等相繼而生。

生命的奇蹟就是這麼的美妙,放在歷史長河中,我們的每一個人都是這浩瀚宇宙中一顆小小的塵埃,但這個塵埃,從源頭上講是多麼的頑強不息,從一攤小小的熱水開始,頑強得一路升級開掛!

所以每當我們沮喪或自我放棄時,何不去想一想,我們從何而來?我們是誰?問一下自己這兩個問題。你就會發覺,其實你自己很偉大。因為,從生存那一刻起,你就已經是很堅強的了。那還能有什麼不能面對呢?


我是李小小梨,愛讀書愛理財,您的點贊留言是對我最大的鼓勵~一起精進


如果拿起一本《西方哲學史》從頭看起,保證看不下去!裡面太多新名詞和打破砂鍋的追問。但如果是一本小說,最多一個月可以看完。

《蘇菲的世界》正是這樣的小說,是公認的哲學入門書籍,它用小說的形式,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可以看作是一本小說式的西方哲學史。

本書講的是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就這樣,在某個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羅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這本書,對於想了解西方哲學卻又無從下手,想認識西方哲學卻又讀不下晦澀難懂的西方哲學書籍的人來說,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多數西哲書目都在推薦,豆瓣讀書也有8.5的高分。

看完《蘇菲的世界》,大致對西方哲學的發展脈絡有了初步的瞭解,這時再看《西方哲學史》,就不會覺得那麼晦澀難懂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