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出自1962年上映的影片李雙雙,在上個世紀60年代,曾掀起了一陣觀影熱潮,片中著名演員張瑞芳也憑藉在這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獲得了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張瑞芳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難忘的銀幕形象,影片松花江上裏面,它是不甘屈辱奮起反抗的孫郭妞,影片南征北戰中,他是有勇有謀,英姿颯爽的遊擊隊長!而影片母親中他又化身申明一不怕犧牲的革命母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扮演這些角色的張瑞芳,竟然是一個出生於舊軍官家庭的富家千金。這是張瑞芳四歲時的一張家庭合影。照片上相貌堂堂,衣着考究的男人就是張瑞芳的父親張基。張基曾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炮科科長。北伐戰爭時期,張基是第一集團軍炮兵總指揮,由此可以想見張基當年也一定是門庭顯赫,富足殷實。最右邊這個小姑娘就是張瑞芳。張瑞芳緊貼着父親,還伸出小手抓住父親的手杖,可以看出在四個孩子當中,張瑞芳與父親的關係最爲親密。她是最受父親喜愛的掌上明珠。1928年,也就是張瑞芳十歲那年,父親張基在一次戰鬥中不幸身亡,張家的頂樑柱倒了,家庭的重擔全都壓在了母親杜連維的身上,他們這麼多孩子過去,供不起的話,她說男孩就是拉車,也會有他的社會地位,女孩不行不能沒有社會地位,母親杜連維的決定在重男輕女的年代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在母親的堅持下,張瑞芳姐妹三人相繼入學,而且學習成績都相當優異。特別是張瑞芳,從小就表現出極強的藝術天賦。1935年,17歲的張瑞芳考入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成爲西洋畫專業的一名新生。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發了震驚中外的129運動,北平學生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剛剛跨入大學校門的張瑞芳與許多進步學生一起走出畫室,在街頭畫壁報所,宣傳吉利大衆抗日救國。張瑞芳積極參與愛國救亡運動,與她家人的支持有極大的關係。張瑞芳的姐姐名叫張楠,129運動爆發前後,已上大學的張楠祕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經常向母親杜連維講解革命理論和政治主張,使她開闊了心胸和視野。張家的宅院一度成爲地下黨,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場所,張瑞芳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一次偶然的機會,張瑞芳參與了田漢創作的進步話劇名優之死,沒想到就是這一次登臺,對張瑞芳未來的人生道路產生了巨大影響。從此以後她就頻頻在舞臺上亮相。當時學生抗日救亡運動此起彼伏,反動當局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就在這種危急形勢下,張瑞芳與崔偉等一起挺身而出,在軍警的層層包圍下,演出街頭話劇放下你的鞭子。這個劇講述的是918以後,從東北淪陷區逃出來的一對父女,在抗戰期間流離失所,以賣唱爲生的故事。在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的時候,後有這麼一個片段,張瑞芳扮演的賣唱女正要開口演唱,卻因飢餓難熬暈倒在地,老父當即舉起鞭子想要打他,觀衆中一名年輕工人憤怒萬分,大聲呼喊,放下你的鞭子!所有的觀衆都沉浸在張瑞芳的表演之中,乃至現場,一些頗有正義感的軍警都放下手中的軍棍,與觀衆們一起高呼,此去連演十幾場,層層密密的觀衆全都沉浸在激昂的愛國熱情中,直至天亮都不願離去。

  1937年5月,中共北平市委書記黃靜準備挑選一批進步學生,組成北平學生戰地移動劇團,去抗日一線開展宣傳活動。這個時候母親杜連維已經成爲了共產黨員。在她的支持下,張家三姐妹毅然加入劇團,踏上去往前線的道路!精心揣摩角色,演出震撼人心,全場悲憤難抑,打鬼子的口號聲響徹劇場。受邀出演戲劇屈原大獲成功。屈原的演出成功將張瑞芳的演藝生涯推向了一個高峯。1937年7月28日,北平淪陷,在崔嵬、陳紅梅等人的帶領下,移動劇團來到山東河南一帶進行抗日宣傳。在移動劇團中張瑞芳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驗,演技也得到了極大提升。1938年9月,張瑞芳和大批文藝工作者南下來到重慶,就在這一年張瑞芳迎來了他人生中的兩件大事,第一是他祕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第二件就是在徵得組織同意後,他與相戀多年的戀人於克稷喜結連理。於克稷是一名工程師,但卻醉心於戲劇,他創辦了抗戰時期的第一個業餘話劇團體怒吼劇社。怒吼劇社受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領導,排演了不少宣傳抗日救亡的進步話劇。成家之後的張瑞芳立刻投入到了排練和演出中去,先後參演了全民總動員,國家至上,北京人家等劇的演出。當時張瑞芳的名字在重慶幾乎是家喻戶曉,被譽爲重慶話劇四大名旦之一。

  1942年,張瑞芳應邀參加郭沫若的新作屈原,屈原是郭沫若影響最大,也是最震撼人心的劇作,因此整個戲劇進隊排演屈原都十分重視。在屈原一體中,張瑞芳飾演嬋娟,金山是屈原,白羊是男,厚實與是宋玉。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全民新陣容!張瑞芳在劇中的演出非常精彩,無論是嬋娟與屈原共同詰問蒼天還是禪君冒死闖殿痛斥男後都迎來了無數掌聲,特別是張月芳的最後一幕戲他所飾演的嬋娟揭穿南後陰謀替代屈原,喝下毒酒含笑死去時,全場吶喊還我屈原還我國土,達到日本帝國主義!屈原的演出可以說是大獲成功,就連郭沫若先生都感動不已。當晚演出後,他特地提詩一首送給張瑞芳,這首詩是這麼寫的,憑空將折翼嬋娟,肖茂生榮許傳。贏得萬千兒女淚,如君合在月中眠。屈原的演出成功將張瑞芳的演藝生涯推向了一個高峯,但就在迎來萬千掌聲的同時,她與丈夫於克稷的婚姻出現了裂痕,張瑞芳與於克稷選擇分手之後,張瑞芳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了舞臺上,她的藝術天賦和才華深深地吸引了舞臺上的另一個人,他就是飾演屈原的著名演員金山,很快張瑞敏對方就注意到了。他炙熱的目光一天都跟着她。

  張瑞芳回到了他在重慶的住所兼善公寓,推開院門,竟然發現金山站在庭院裏,一雙熱烈的眼睛緊緊地盯着他。張瑞芳沒有說話,只是默默的低下頭走進了屋內,就這樣張瑞芳在屋內,金山在屋外開始了一次他們終身難忘的長談。他們從屈原聊起,從各自的角色聊到藝術追求,從藝術追求又聊到各自的理想。最後金山告訴了他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共同的藝術追求和革命理想,終於成就了這對戀人。一年之後,張瑞芳和金山結合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揚抗戰迎來勝利,滿懷欣喜的金山準備籌拍反映東北人民抗日鬥爭的影片松花江上,並且希望由張瑞芳出演片中的女主角!可就在張瑞芳收拾好行李準備一起出發的時候,本就身體不好,已經咳嗽了很久的張瑞芳徹底病倒了,她瞞着醫生偷偷地從醫院跑了出來,當然是回到她最愛的舞臺了,隨後她就主動提出申請投入到保爾柯察金的排演中,不知道是她在醫院注射的新型針劑起到了作用,還是她堅強的意志打敗了病魔,在此之後,張瑞芳不僅沒有倒下,反而一天天精神了起來。可就在張瑞芳迎來新生的時候,沒想到情感的打擊再次襲來。

  1950年,張瑞芳和金山共同出演保爾柯察金導演,就是戲劇界有名的才女,隨着保爾柯察金的演出結束,張瑞芳與金山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兩次失敗的婚姻給了張瑞芳不小的打擊,她是如何從陰影中走出來的,又是什麼再次將張瑞芳的演藝事業推向巔峯的呢?出演南征北戰,備受質疑,深入老區體驗生活。張瑞芳決定與其他幾名演員一起來到革命老區,影片上映風靡全國,拍攝之初困難重重,鏡頭是拍了一遍又一遍,怎麼也過不了,這可急壞了導演。新中國成立以後,電影事業開始蓬勃發展,之前,許多知名的話劇演員也都轉身投入到大銀幕之中,1951年承胤導演計劃拍攝影片南征北戰,這部影片取材於解放戰爭中華東戰場的一個戰力,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如何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在成蔭導演的邀請下,張瑞芳決定出演片中的趙玉梅一角,可是這個消息剛一公佈,就有人提出質疑說張瑞芳根本演不好趙玉梅,爲什麼呢?

  因爲趙玉梅是個機智勇敢有勇有謀的遊擊隊長,可張瑞芳是個從小在國統區長大的富家小姐,這富家小姐怎麼演的好農兵戰士,不僅大家有這樣的顧慮,就連張瑞芳自己心裏也沒有底,爲了體驗生活,儘快找到人物感覺,張瑞芳決定與其他幾名演員一起穿上布衫,背上行李,來到革命老區與當地鄉民同喫同勞動,在接下來的八個月多時間裏,張瑞芳白天揹着馬槍與民兵村幹部一起學射擊,晚上就圍着小油燈開會學習。他還經常和村婦聯主任一道到各家串門,去聽家家戶戶鞋送糧,支援前線的感人故事。正是因爲有了這些切身體驗,張瑞芳最終在電影南征北戰中成功地塑造了趙玉梅英姿颯爽的女戰士。鄉親們別難受。八年抗戰,毛主席領導咱們把日本鬼子都打敗了,徵北戰讓張瑞芳重新煥發了藝術活力,也讓她在歷經坎坷後,終於收穫了一份真摯的愛情!這個人就是與他同在南征北戰劇組的嚴厲。嚴厲是個有名的才子,不僅音樂素養好,而且還十分擅長編寫劇本,因爲電影拍攝期間,張瑞芳和嚴麗都是單身沒處喫飯,劇組的會計夫婦就邀請他們倆一起搭夥,在朝夕相處的日子裏嚴厲漸漸對張瑞芳生出了情愫,在他體貼入微的呵護和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張瑞芳的心漸漸被溫暖了一年之後,在朋友們的祝福聲中,張瑞芳答應了嚴厲的求婚,婚後兩人相敬如賓,生活和美!

  1962年,張瑞芳接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劇本,這就是根據著名作家李準名作李雙雙小傳改編而成的電影李雙雙,這部作品着重刻畫了婦女隊長李雙雙爽直潑辣,敢於與現實作鬥爭的精神,成功塑造了一位新時代農村婦女的形象!看過這部電影的觀衆朋友們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影片中李雙雙的笑聲,她的笑聲爽朗清脆,透着一股子發自內心的喜悅和痛快。但在當時張瑞芳就因爲肖宇導演魯韌爭論了起來,他一天到晚勒着點雷,這點就感覺誇張了,他就覺得好像怕醜化勞動人民。假如是把這李雙雙搞醜了,結果就覺得醜化勞動人民,他受不了就折中一點,那不叫你雙雙地笑起來,這麼捂着嘴幹什麼,張瑞芳的堅持最終讓導演妥協了,但也正是因爲張瑞芳的堅持纔有了銀幕上痛快真實的李雙雙,別看影片中張瑞芳飾演的李雙雙一幅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但在拍攝期間,張瑞芳卻爲一件小事差點撓破了頭,什麼事呢!很簡單,那就是擀麪條,因片中的李雙雙是個勤勞樸實的農村婦女是個持家好手!可張瑞芳從小出生在富貴人家,後來又是西洋畫專業的大學生,這雙拿慣了畫筆的手,怎麼也擀不好案板上的麪糰,鏡頭是拍了一遍又一遍,怎麼也過不了,這可急壞了導演和張瑞芳,不會擀怎麼辦,讓對方知道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下功夫練!

  於是劇組裏每天都能看到張瑞芳拿着一大團面在那裏不停的柔感清。他們打燈光選演員拍那場戲的時候,我就始終在那練,但是擀成大片,然後再弄弄,再擀成大片,就在現場適應論好的面,最終李雙雙的努力沒有白費,影片中,這段夫妻兩邊做麪條邊吵架的戲成爲了片中的亮點。1962年電影李雙雙上映,張瑞芳所塑造的李雙雙成爲中國電影史上獨一無二的喜劇形象,給無數觀衆帶來歡笑。第二年,張瑞芳在第二屆大衆電影百花獎的頒獎典禮上榮獲最佳女演員獎,可以說李雙雙這個角色的塑造將張瑞芳的演藝事業推到了最高峯。張瑞芳相繼出演了年輕的一代大河奔流以及泉水叮咚三部影片。進入80年代以後,年事已高的張瑞芳才漸漸淡出銀幕,2002年,84歲高齡的張瑞芳參加春節聯歡晚會,與老一輩的藝術家們共同演唱了一首記得當時年紀小。張瑞芳的一生可以說幾乎全部貢獻給了電影事業,她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着每個角色,詮釋着每一個角色!2007年,在第16屆金雞獎的頒獎典禮上,張瑞芳獲得了中國電影界的最高榮譽終身成就獎!這也是影迷們最後一次在公衆場合見到他的身影。2012年6月28日,張瑞芳永遠離開了我,從一個懵懂的知識青年成長爲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從一個業餘演員成長爲一位。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他的藝術生涯,他的成長道路和奮鬥歷程值得我們永遠追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