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特派员陈君硕╱北京报导】

到大陆求学的台生渐增,有些学生选择融入当地,有的则喜欢跟具同乡性质的台生社团「取暖」,北京清华大学前台生组长薛皓认为,台青还是应该趁早接地气,融入当地,不要再用「特殊族群」看待自己,并可从认识室友开始,他透露,校方在宿舍安排上也看出用心,不只会将台生群打散,四人房的宿舍还会安排「两南两北」,让来自各地的学生可增进交流。

四年前舍弃台大,选择就读北京清华大学国际政治系的薛皓,最近刚考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班,将在清华迈入第五个年头,他在大学时期担任清华大学部的台生组组长,对于台生群体在大陆高校的情况,薛皓认为,呈现了两极化。

薛皓说,有些台生会喜欢搞小圈圈,多数只跟台湾人交流,有的则完全不参与台生社团,跟大陆同学打成一片,他认为若「台生组」能不再有同乡会的联谊性质,单纯是讯息传递平台,也是很好的状况,毕竟来大陆念书,毕业后打交道的也不会只有台湾人。

最近有台青提出「靠自己,接地气,不投机,重发展,促融合,赢未来」的台青融陆六原则,薛皓深表认同,他强调接地气融入当地真的很重要,台湾学生不要再用「我是台湾人我很特别」的心态来定位自己,而应该放下优越感,用大家都是清华学生的心态来处事。

校方对于台生的融入,也可看出用心,薛皓介绍,以清华为例,大学部的宿舍为四人一间,校方不只不会让台生住在一块,还会按照南北比例平均分配,让每间宿舍都是「两南两北」,譬如一个北京一个东北,一个福建一个广西。

一位正在人民大学交换的台生,也认为透过与室友深度长时间的互动,是增进交流理解的好机会,他时常向室友介绍台湾有趣的事物或食物,在互动过程中,也可翻转对彼此身分的一些刻板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