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特派員陳君碩╱北京報導】

到大陸求學的臺生漸增,有些學生選擇融入當地,有的則喜歡跟具同鄉性質的臺生社團「取暖」,北京清華大學前臺生組長薛皓認為,臺青還是應該趁早接地氣,融入當地,不要再用「特殊族羣」看待自己,並可從認識室友開始,他透露,校方在宿舍安排上也看出用心,不只會將臺生羣打散,四人房的宿舍還會安排「兩南兩北」,讓來自各地的學生可增進交流。

四年前捨棄臺大,選擇就讀北京清華大學國際政治系的薛皓,最近剛考上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班,將在清華邁入第五個年頭,他在大學時期擔任清華大學部的臺生組組長,對於臺生羣體在大陸高校的情況,薛皓認為,呈現了兩極化。

薛皓說,有些臺生會喜歡搞小圈圈,多數只跟臺灣人交流,有的則完全不參與臺生社團,跟大陸同學打成一片,他認為若「臺生組」能不再有同鄉會的聯誼性質,單純是訊息傳遞平臺,也是很好的狀況,畢竟來大陸念書,畢業後打交道的也不會只有臺灣人。

最近有臺青提出「靠自己,接地氣,不投機,重發展,促融合,贏未來」的臺青融陸六原則,薛皓深表認同,他強調接地氣融入當地真的很重要,臺灣學生不要再用「我是臺灣人我很特別」的心態來定位自己,而應該放下優越感,用大家都是清華學生的心態來處事。

校方對於臺生的融入,也可看出用心,薛皓介紹,以清華為例,大學部的宿舍為四人一間,校方不只不會讓臺生住在一塊,還會按照南北比例平均分配,讓每間宿舍都是「兩南兩北」,譬如一個北京一個東北,一個福建一個廣西。

一位正在人民大學交換的臺生,也認為透過與室友深度長時間的互動,是增進交流理解的好機會,他時常向室友介紹臺灣有趣的事物或食物,在互動過程中,也可翻轉對彼此身分的一些刻板印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