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悲涼的詞,全詩表達了人在天涯思念家鄉的傷感之情。全詩用了一系列的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渲染了一幅凄涼悲壯的氛圍,後幾句抒情,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情由景生,情景交融,一個「斷"字,寫出傷之悲,「天涯",原來是遊子思鄉之情啊!


依我這不懂詩的人來看,作者在慨嘆一個美麗的鄉村景:樹老了還有枯藤纏繞著它,仍有老昏鴉不離不棄地伴著它,多麼讓人羨慕呀,夢想中的小橋,小橋下有清徹的流水,旁邊還有人家,是一幅多麼美麗舒適的人間天堂畫呀,還有一條出行的古道呢,西風趕走了署熱多爽啊,一匹經過鍛煉的瘦馬兒而不是需要減肥的肥馬,在秋天的夕陽里,真瀟洒,夕陽正在西下,作者想那久別的家了,可他卻是一個斷腸人(為什麼斷腸?工作、生活、愛情、婚姻、... 那方面不如意呢)卻要浪跡在天涯。

有像我這樣理解這首詩的人肯定不止我一個。上學讀書時學到它我就這樣理解寫詩人,幾十年後的今天終於把想法變成了文字寫了出來。(我也曾羨慕天昏了,7、80歲的老太婆給一個正在渭河邊挖紅薯的老頭子送背簍來,然後幫忙把老頭挖的紅薯裝到背簍里,兩老手牽手,靜靜地走在我前面,我壓住腳步輕輕地慢慢地然而眼裡泛著淚花跟在他倆後面欣賞著。

我也曾羨慕院子里兩個無兒無女90多歲的夫妻,常常牽著手在院子里進出。男的是我老鄉,還是老清華大學學生,當時在辦公室守大門,有時也用大掃把掃大門周圍的地,其實那地是有專門的清潔工掃的,我也要為此佩服他半天。他對我總是笑笑的,看他們過著和氣而平淡的相互關愛的日子,我的心柔柔的、美美的,多好哇!)


首先糾正一下,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並不是詩,而是散曲。它屬於元曲中的小令,應為《越調.天凈沙.秋思》。越調是此曲曲調,是北曲九宮之一,其中包括"天凈沙"小令,也就是曲牌名,"秋思″是此小令的曲題。越調往往陶寫冷笑,以表現冷峻、調笑為其特點。

馬致遠的這首小令本身並未調笑或戲弄,但短短廾八個字寫盡了蕭殺的秋意和作者在作品背後隱藏著的冷峻、悲哀。在前三句中他以九個並列的名詞構圖,白描手法,寫意山水,完成了心中的蕭殺寒意,而最後一句著力寫出自己的悲哀。斷腸人寫斷腸事,斷腸人懷斷腸心,而自己所思、所念之人遠在天邊,完全看不到他(或是她,更也許是它)。作者在曲面是描寫秋景,曲題點明是秋思。思是此曲之要害,是作者的本意,所以這首小令不能單單理解為描寫悲涼凄慘的秋天,它是用烘托的手法去寫心理活動,其實作者的心裡比秋景更凄涼。

:


《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悲涼、悲愁的詩。

《天凈沙秋思》描繪了一幅蒼茫蕭瑟的夕照秋景圖,表達了遊子長期漂泊異鄉的凄苦惆悵之情。

這首詩的意境是:

寫秋野旅人的情懷。秋天本來就容易使人發生悲涼之感,特別是在蒼涼暮色中,對著荒郊蕭瑟的景物,騎著疲憊的瘦馬,孤獨的走向天涯異域,他瞻望漫長的前路,更會想到故鄉,因而觸動情懷,引起悠悠的哀愁。作者只說了「斷腸人在天涯」六個字,卻飽含一個漂泊異鄉的天涯遊子的諸多哀愁和悲涼。

這首小令純用白描勾勒出一個幅生動的圖景。小令前三句共寫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種形象鮮明的事物,蕭瑟、蒼涼的氛圍與清雅、安逸的景象相映,使秋野旅人更加悲愁,凄苦。

這首詩使用了對比映襯寫法

作者將許多相對對獨立的事物同時納入一個畫面之中,從而形成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處於動態中的「流水」與處於靜態中的「小橋」「人家」相映,更顯出環境的幽靜;「西風」與「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見蒼涼。

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圖上,一面是枯藤、老樹、昏鴉在蕭瑟秋風中的一派灰暗,一面是餘暉給枯藤老樹昏鴉塗上的一抹金黃。「小橋流水人家」,呈現出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遊子相映,使「斷腸人」更悲愁。

欣賞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枯藤纏繞的老樹上棲集著黃昏歸巢的烏鴉。

小橋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幾處人家。

荒涼古道上。蕭瑟秋風裡走著一匹瘦馬。

夕陽已經在西方落下,

漂泊末歸的遊子還遠在天涯。


可以肯定的回答你這是一首很悲的詩,但他悲而不傷。有志之士雖鬱郁不得志,也不會傷於此事,只是惆悵滿腸。

《天凈沙?秋思》是一首含有十餘種意象,皆是悲景無一例外的小令。多種意象並置,並且每一個意象之前都冠以單字形詞。且看

『『枯』』描述出漸漸衰敗的枝條,『『老』』是整棵樹的成長狀態、『『昏』』一方面表現了鴉的顏色,另一方面也暗含了作者的哀愁的心情、『『古』』是悠揚的歷史小徑、『『西』』是蕭瑟的秋風陣陣、『『痩』』使讀者將馬兒的體態一覽無餘……

『『夕陽西下』』滿滿的哀嘆,『『斷腸人』』一詞高度概括了有志不得抒,與夕陽一般飄零天涯的遊子悲愴的心情,全令無一字不顯悲涼。開篇的枯藤老樹昏鴉早已奠定了凄苦愁楚的情感基調。

獨自漂泊的羈旅之中,無佳友無良伴,唯有一『『瘦馬』』伴他闖天涯。這『『瘦馬』』似馬非馬,其實就是馬致遠他自己。胸懷大志卻鬱郁不得志,年輕的馬致遠也曾有那樣一番抱負與雄心,但懷才不遇似乎就是當時的『『准政治家』』必須修鍊的功課,也成了眾多文人騷客的『『寫作源泉』』。

通過懷才不遇道人生,通過懷才不遇看人生,通過懷才不遇品人生。真的懷才不遇帶你領略不一樣的人生風景,愁過,苦過,你才知道我說的甜是怎樣的一種甜。想必,那個騎著瘦馬看天涯的人,已經不是斷腸人了吧。


首先,這首詩算不上傷感,但是卻表現出了詩人當時的失意以及惆悵。斷腸人在天涯,斷腸人是誰?還不就是馬致遠自己。

不過這一首小詞很好的展現出了元曲四大家之一的文學功底。我一直認為最簡單的文字,最考驗一個文人的功底,馬致遠做到了,簡單的幾行字,將當時的情,景,描寫的充滿充滿畫面感,夕陽西下,一馬一人,小橋流水。

簡單來說,對於主人公來說,當時的景色,讓他處於一種傷感的境地,但是不代表現在的人覺得那首詞傷感,現在的人一般覺得這首小詞是一種凄美。

在學生時代我是這樣認為的,但現在,不同,覺得詩人三言兩語把秋天夕陽西下的景色描繪的淋漓盡致,用詞簡潔幹練,就好像素描景色一樣,三筆兩筆勾勒出一副秋之景。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境的成熟,對這首小令有新的感受!因小時家庭關係感受到的是秋的蕭瑟與斑駁,而今隨著閱歷的增加反倒覺得是很美的景象,以一種包容的心態去感受去欣賞,沒有秋冬的蕭瑟哪來春夏的繁茂!用心去體會是的本身確實很美!賞詩往往跟人們當時的心態有關!


它是一首悲涼的元曲,以秋天的多種景物抒發飄落天涯遊子思鄉之情。一句斷腸人在天涯帶給人一種望極天涯不見家的感覺。難道還不夠悲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