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其实晁盖的位置在宋江来了以后极其尴尬,而且无解。

首先,能不能安安静静的做个傀儡?不能。

第一,晁盖是个英雄,英雄自然不安心做个傀儡。

第二,宋江也不会长期允许晁盖作为傀儡存在,因为后期宋江是要招安的,晁盖必然是反对招安的,只要有晁盖在,哪怕是个傀儡,也会给自己日后招安造成很大困难。因为只要晁盖一说话,自己是听还是不听?另外别的兄弟会不会打著晁盖的旗号反对自己?所以宋江也不允许晁盖长期存在。

其次,能不能让位给宋江?不能。

因为水浒英雄在梁山集结看中的是个就是宋江的义。晁盖带人水里火里从江州劫法场把宋江救回来,你最后占了人家大哥的位置。那你宋江的的义气就大打折扣了。以后号令群雄恐怕也有问题。

我们从后来的故事不难发现,不但晁盖如果活著宋江想取而代之存在巨大的心理障碍,晁盖死了之后,留了个擒住史文恭为山寨之主的遗言都给宋江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这也是为什么,宋江一上山,晁盖就让过山寨之主。而宋江死活不敢接受的原因。

第三,晁盖能不能搞掉宋江?不能。

有人觉得晁盖能不能发展自己的势力搞掉宋江?这显然把问题简单化了。要想发展自己的势力,要看你的能力是啥,你的筹码是啥,你要发展的人是谁,你要对抗的人是谁。

宋江上山之后,梁山后来上来的很多人都说是听闻宋公明哥哥的大名上山来的或者跟著宋江上山的,我们称为宋江的嫡系,比如李逵、花荣、戴宗、宋清等等。这些人本来就不是晁盖的人,晁盖要拉拢他们很难。晁盖能给的是什么?山寨的地位?功劳?好处?这些宋江都能给。晁盖的能力是有义气,人格魅力?宋江也都有。所以晁盖没有比宋江更有优势的东西去拉拢宋江的嫡系。

除了宋江的嫡系,梁山还有一派人是被俘军官,如关胜、秦明、呼延灼、秦明等人。这些人在情感上可能对宋江和晁盖差不多,但是有一点,这些人还是很想回到体制内的。宋江的招安路线是他们所赞成的。而晁盖没有更好的路线给他们,让他们一辈子当强盗?他们大概是不愿意的。所以晁盖也拉拢不到他们。

第三类是就是梁山的王伦帮和一些投靠来犯罪分子,也没啥理想,也谈不上是谁的亲信,比如杜迁、宋万、朱贵、时迁啊这些人。这些人我们姑且算作晁盖可以拉拢的,毕竟是小人,给点好处都可以拉拢。

第四类是晁盖的亲信,就是一起劫生辰纲的: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白胜。但是要说明,其中吴用因为更欣赏宋江,早就成了宋江的亲信。

第五类就是鲁智深、武松等别的山头投靠过来的,跟宋江也没有那么亲近,虽然武松是宋江的结义兄弟,可是如果晁盖能找到宋江对不起自己的实锤还是可能帮著晁盖的。

综上

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晁盖想搞宋江,能发展的铁杆:公孙胜、刘唐、三阮、白胜。

能靠利益发展的支持者:杜迁、宋万、朱贵、时迁等人

如果能找到什么宋江不仁不义的实锤才可发展的人:鲁智深、林冲、武松

我们再来看宋江。宋江的铁杆支持者:李逵、戴宗、花荣、王英、宋清等人

宋江的主义路线支持者:吴用、关胜、秦明、呼延灼、徐宁等人

我们就按晁盖能争取到他能争取的所有人,而宋江在这期间一直无动于衷,保持著他的铁杆支持者和路线支持者。晁盖能不能搞掉宋江?显然不能。

当然以上的设想其实都不用论证。为什么?因为归根结底

晁盖是个光明磊落、大大咧咧的人,宋江是个功于心计、城府很深的人。这样两人在初始就不平等晁盖处于劣势的状态下,你能寄希望晁盖胜过宋江?搞掉宋江?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水浒的作者给晁盖安排的,确实是他唯一能做的事了


梁山的一众主角中,大部分是因飞来横祸逼上梁山的。

但晁盖不同。晁盖有屋有田,自己还挺能打的,还有一众小弟,俨然一个地主的样子。

他完全不是被逼上梁山的。而是因为主动出击,打劫了朝廷的运钞车。继而东窗事发,被逼上梁山。

事实上晁盖也不缺这笔钱。据他的说法是,这笔钱本来就是不义之财,我们拿了也没什么。

晁盖从一开始对自己的定位就不明确的,见步行步。哦,生辰纲来了,抢。暴露了,跑,官府的人追来了,上梁山。

而人宋江的思路就很明确,上梁山,等诏安,迂回地进入体制。虽然最后事与愿违。但是作为领导人的战略思路,他是合格的。

晁盖明显是不满朝廷的,寄望于建立一个朝廷之外的小势力。这或许是他的局限,也是现实的无奈。毕竟拉起一伙人放倒大宋是不现实的。

假如我是晁盖,我不会抢生辰纲,当个土豪不好吗?

又或者真的上了梁山,要和宋江斗。要么拱手让位,要么换个山头或者退团了。毕竟宋江是主句光环加身,斗是斗不过的。

从故事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水浒的好汉,虽然是搞造反的,但必须冠以忠义之名。否则,压根就没法流传下来。

施大爷很牛逼的一点是,最后他告诉你,所谓忠义只是幻梦……


谢邀 @丹丹

给晁盖支招以前,要先搞清楚他的悲剧症结所在,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晁盖悲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战略头脑。

作为一山之主,确定发展路线是首要问题,大家跟著你,那你就得给个准话,到底是招安还是造反?如果没有主义,好汉再多也是乌合之众,日久必散。

但晁盖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只是沉浸在当下大碗喝酒的快乐时光中。然而我们都很清楚,这种日子不可能长久。在这一点上,宋江和方腊都比晁盖强,一个投降一个造反,都很坚决。

而宋江之所以受到广大英雄好汉的拥护,不仅仅是因为他仗义疏财,及时行雨,这些标签只是用来吸引别人前来投靠的,真正能把人留在身边,靠的是理想,是主义。宋江和弟兄们的关系,就是建立在主义上的。没有主义,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找到了原因,我们就可以重新设计晁盖的命运了。扣一下题,假如我是晁盖,我的回忆录里是这样写的:

那天我们召开了高层会议,讨论制定下一步计划,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终评估结果是:招安的性价比远高于扯旗造反。

路线确定后,要重新调整组织结构,我们成立招安工作组,我任命宋江为组长。毕竟,我骨子里是个放荡不羁的巨婴,让我去朝天撅,有点强人所难。

既然让宋江负责招安工作,放权也是必然的,不过我不太担心他会胡来,毕竟有副组长吴用帮我盯著呢。自从路线问题明确之后,吴用就没再为站队问题苦恼过。

但我很清楚,权力的发展一定会出现倾斜,宋江必然会越来越强,势力越来越大,等到招安成功的那一天,不论在朝在野,他都已经是实际的带头大哥了。不过,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风口浪尖从来都不是给我这种人准备的。

招安成功之后,我们散伙了。我知道,如果当时没有我,宋江是梁山之主,那么底下人是不敢在招安成功的时候说拜拜的,他也不会放你走。但我不同,第一,我是他的大哥,他管不了我,第二,他巴不得我走,以便正式上位。

分手那天,他流著泪苦苦挽留,我也想哭,可我没他那个演技,幸好风吹沙子进了眼睛,我才把这场戏做足。

我想带走当年劫生辰纲的几个兄弟,但他说打仗离不开军师和法师,水军又很需要三阮的力量,刘唐也是冲锋陷阵的重要大将,他哭著央求我不要带走这些人,我看得出,这回他是真哭了。

没办法,我只好带著白胜和怨气回到东溪村,继续做我的大财主。

后来宋江率领其他弟兄征战四方,虽然死伤惨重,但总算功成名就。当然,军功章上也有我一份,毕竟我曾是梁山的老领导。

再之后,他被奸臣害死了,但这不能怪奸臣,谁让他抢了人家的风头,还威胁了人家的地位呢。我曾写信提醒他,在官场一定要低调,但我早就知道,他听不进去的。你看,我没说错吧。

圣上对宋江的死表现出很不满的样子,对奸臣们大发雷霆,通通罚酒三杯,还对剩余的梁山人予以高额补偿。补偿方案很俗套,无非是升官给钱。

我自知没有杀敌立功,所以官爵是万万不能接受的。至于赏银,那好歹也是陛下的一番美意,我怎能辜负?

之后,每年我都会去宋江的坟前祭奠一番,我告诉他:自你死后,我心里好难受好难受,因为你是我最好的兄弟。


我个人感觉,晁盖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我看过原著,特么晁盖就是个线索人物,根本当不起梁山的领导。就是个梁山的过渡人物!

宋江有完整的执政纲领,替天行道!

有可执行的执行方法,招安!

有光明的前途,招安后当官,顺带还能青史留名!

还特么有九天玄女给的天书,还有公孙胜的师傅罗神仙的相助,简直是开挂的存在!

晁盖拿什么跟他斗,况且晁盖也未必有心思跟宋江斗,他只是被作者剧情杀了而已。三国中,刘备投靠谁谁倒霉,无非是剧情必须如此而已!

金圣叹批水浒:则夫晁盖虽未死于史文恭之箭,而已死于厅上厅下众人之心非一日也。如是而晁盖今日之死于史文恭,是特晁益之余矣。

而且真实情况是,梁山好汉没有一个真正归心晁盖的。晁盖在杨雄石秀上山的时候,没有容人之量,直接为了时迁偷鸡要杀此二人,简直犯了众怒!其他人面对这种情况,只会觉得不寒而栗。没有容人之量且不说,大家都是犯罪分子穷苦之身,你因为这种事情杀别人,会不会因为这种事情杀自己呢!另外,都是坐交椅,你特么第一的想杀别的交椅人就杀了,那坐别的交椅的人根本没有安全感好吧!

宋江完全就不会这样!不仅能容人之过,而且能让兄弟们发挥特长,并且有著光明的前途!

好汉们能选宋江的时候,哪里会选晁盖!

甚至98版电视剧也是这么来的,晁盖一死,大家都听宋江的。宋江说暂且休兵就休兵,说请卢俊义就请卢俊义,说分兵两路就两路,谁在乎过晁盖的遗言!包括晁盖的铁杆阮氏三雄也只是在宋江推辞的时候,拿晁盖的遗言说,除了宋江能领导梁山杀史文恭,别的一概不认!卢俊义一听说能招安,也是激动又高兴,连连表示只听宋江哥哥的!

则夫晁盖虽未死于史文恭之箭,而已死于厅上厅下众人之心非一日也


谢邀@丹丹

如果我是晁盖,我会做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务必沉住气,不可仓皇出征。

书中自从宋江来到梁山,接连出征祝家庄及高唐州,大获全胜。不仅是壮大了梁山的声势,宋江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纳降招兵买马,很多人都是奔著宋江的个人魅力来到梁山。晁盖有点慌,感觉到了威胁,可以理解。书中有一个细节,晁盖为何会执意征伐曾头市进而丧命?起因是金毛犬段景住这个盗马贼说偷到一匹顶级好马照夜玉狮子本想进献梁山却被曾家五虎夺了去,此事成为征伐曾头市的导火索。原文中说:

宋江军马已到梁山泊边……小人姓段,双名景住……唤做照夜玉狮子马,乃是大金王子骑坐的,放在枪竿岭下,被小人盗得来。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无路可见,欲将此马前来进献与头领,权表我进身之意。不期来到凌州西南上曾头市过,被那曾家五虎夺了去。小人称说是梁山泊宋公明的,不想那厮多有不秽的言语,小人不敢尽说。逃走得脱,特来告知。

宋江等人从高唐州得胜归来,到梁山泊边,还未过水上山。段景住说这匹被截胡的好马本是要送给宋江的,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那就是没听说过晁盖喽),还特意强调了是梁山宋公明的却遭到曾家五虎的羞辱,该夺还是照夺。也许段景住是情商很高,在山下见到了宋江就说是进献给宋江的。但此番言谈的细节,必定会传到晁盖的耳朵里。如果我是晁盖,眼看集团二把手在外接连凯旋,现在一个还未上山的潜在职员说有顶级好礼是来特地送给二把手而不是送给集团老大的自己的,我可能也会很慌。但一个人在情绪波动的情况下作出的决策肯定不会是什么好的决策,晁盖执意亲自征伐曾头市,表面上说不是要夺宋江的功劳、宋江接连下山厮杀劳困需要休息,但内心里恐怕就是要壮一壮自己集团老大的威风,让江湖上不能「只闻及时雨大名」。晁盖没有沉住气仓皇出征,已经不能保持理智,原文有一段颇具《三国演义》特色的描写:

晁盖忿怒,便点起五千人马,请启二十个头领相助下山。其余都和宋公明保守山寨。……宋江与吴用、公孙胜众头领就山下金沙滩饯行。饮酒之间,忽起一阵狂风,正把晁盖新制的认军旗半腰吹折。众人见了,尽皆失色!吴学究谏道:「此乃不祥之兆。兄长改日出军。」宋江劝道:「哥哥方才出军,风吹折认旗,于军不利。不若停待几时,却去和那厮理会,未为晚矣。」晁盖道:「天地风云,何足为怪!趁此春暖之时,不去拿他,直待养成那厮气势,却去进兵,那时迟了。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

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看到这段情节描写,就算从来没有听说过水浒的故事,你也会知道晁盖本次出征势必会凶多吉少,《三国演义》里基本处处都是类似的情节,只要不听他人的好言相劝,这件事一定是凶多吉少、乃至有去无回。上天已经给你暗示,他人已经苦苦相劝,执迷不悟只会落得个粉身碎骨。晁盖必须要沉住气,尽管受到了威胁,但还没有到宋江要抢班夺权的紧急时刻,只有沉住气保持冷静,才有翻盘的可能。

也可能有人会说,宋江的势力发展已经很急迫了,感觉已经功高盖主、马上取而代之了,晁盖还怎么能沉住气?其实晁盖应该明白,只要自己还活著,只要宋江还是那个孝义黑三郎,自己的梁山泊主的地位就绝对不会出什么问题。就算宋江的势力发展的再大,宋江自己会发动抢班夺权嘛?绝对不可能,发动了只会让宋江孝义著称的人设崩塌,那些因孝义二字投入宋江麾下的英雄豪杰怎么可能还会支持他。那势力发展后,宋江会因为支持者的支持乃至强烈要求下拿下梁山泊主之位吗?还是不可能,宋江一派的英雄好汉们可能会发起这个动议,但宋江绝对不会答应。我们当然是上帝视角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众好汉劫法场、复仇黄文炳返回梁山时晁盖请宋江做第一把交椅时的场景以及后来卢俊义上山后宋江试图让贤时的场景:

【法场归来,晁盖试图让位】晁盖便请宋江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哪里肯,便道:「哥哥差矣!感蒙众位不避刀斧,救拔宋江性命。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却让不才坐?若要坚执如此相让,宋江情愿就死!」晁盖道:「贤弟如何这般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宋江道:「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再三推晁盖坐了第一位,宋江坐了第二位,吴学究坐了第三位,公孙胜坐了第四位。

【救得卢俊义石秀归来,宋江试图让位】当下宋江要卢员外为尊,卢俊义拜道:「卢某是何等之人,敢为山寨之主!若得与兄长执鞭坠镫,愿为一卒,报答救命之恩,实为万幸。」宋江再三拜请,卢俊义哪里肯坐。只见李逵道:「哥哥若让别人做山寨之主,我便杀将起来!」武松道:「哥哥只管让来让去,让得弟兄们心肠冷了!」宋江大喝道:「汝等省得甚么!不得多言!」卢俊义慌忙拜道:「若是兄长苦苦相让,著卢某安身不牢。」李逵叫道:「今朝都没事了,哥哥便做皇帝,教卢员外做丞相,我们都做大官,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子,却不强似在这里鸟乱!」宋江大怒,喝骂李逵。【卢俊义擒获史文恭,宋江试图让位】宋江道:「向者晁天王遗言:『但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不拣是谁,便为梁山泊之主。』今日卢员外生擒此贼,赴山祭献晁兄,报仇雪恨,正当为尊!不必多说。」卢俊义道:「小弟德薄才疏,怎敢承当此位!若得居末,尚自过分。」……只见黑旋风李逵大叫道:「我在江州,舍身拚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让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杀将起来,各自散火!」……鲁智深大叫道:「若还兄长推让别人,洒家们各自都散!」宋江道:「你众人不必多说,我自有个道理,尽天意看是如何,方才可定。

看到了嘛?宋江本身对于自身的定位有著清醒的认识,他本身从未觊觎过梁山泊主之位。退一步来讲,就算是宋江一派的小弟们吵吵著拥护宋江为山寨之主,宋江也绝对不会答应,这些人只会被宋江臭骂一顿,宋江无论如何都不会在晁盖还活著的时候抢班夺权的。晁盖要做的就是务必沉住气,让自己冷静,让自己活著,活著就是希望,一切都好办。

第二,重用吴用!重用吴用!重用吴用!

即使晁盖不能沉住气执意出征,那么也要坚决带上吴用。首先,吴用是你自己人啊,当初大家怎么上梁山的?晁盖、吴用等人七星聚义智劫生辰纲上山的啊,宋江出征都带著吴用,你出征怎么能不带上吴用呢?吴用有多重要呢?捡几个关键情节来看看原文:

【智取生辰纲,具体计策出自吴用】晁盖道:「吴先生,我等还是软取,却是硬取?」吴用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我有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如此如此。」晁盖听了大喜,著脚道:「好妙计!不枉了称你做智多星,果然赛过诸葛亮。好计策!」吴用道:「休得再提!常言道: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只可你知我知。」

【攻下祝家庄,吴用连环计功不可没】吴学究商议已了,先来宋江寨中,见宋公明眉头不展,面带忧容。吴用置酒与宋江解闷,备说起:「石勇、杨林、邓飞三个的一起相识,是登州兵马提辖病尉迟孙立,和这祝家庄教师栾廷玉是一个师父教的。今来共有八人,投托大寨入伙。特献这条计策,以为进身之报。今已计较定了,里应外合,如此行事,随后便来参见兄长。」宋江听说罢,大喜,把愁闷都撇在九霄云外,忙叫寨内置酒,安排筵席等来相待。……吴学究暗传号令与众人,教第三日如此行,第五日如此行。分付已了,孙立等众人领了计策,一行人自来和车仗人马投祝家庄进身行事。

【为破连环马,计赚徐宁上山,吴用亦有作用】吴用道:「若是如此,何难之有。放著有高手弟兄在此,今次却用著鼓上蚤时迁去走一遭。」……吴学究道:「再用得三个人,同上东京走一遭:一个到京收买烟火药料并炮内用的药材,两个去取凌统领家老小。」……次后,且叫汤隆打起一把钩镰枪做样,却叫雷横提调监督。

例子太多,随便找了这三个,第一个智取生辰纲,题目是「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第二个攻下祝家庄,回目是「吴学究双用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第三个攻下高唐州的关键即赚徐宁上山,回目是「吴用使时迁盗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三段关键情节,三个回目,吴用的名字都赫然在列。而且举这三个例子的意图在于,智取生辰纲这说明晁盖跟吴用的情谊理论上要怎么也不会比宋江和吴用的情谊差吧,你要出征怎么能不带上一起打劫朝廷财产、一起上山的弟兄呢?集团二把手的确是最近起势了,但他能接连胜利的原因与你的好兄弟吴用的计策密切相关啊,吴用的能力和角色你还不清楚嘛?就算他接连征战可能有点「厮杀劳困」,你也得带上。如果晁盖能够带上吴用,绝对不可能会这么稀里糊涂地在曾头市遭遇滑铁卢。

第三,团结宋江,同时重用提拔自己一派的人马,梁山泊主之位不敢说千秋万代,至少不会遭受什么实质性威胁。

前面说了,以宋江的一贯品行来看,宋江是绝不可能在晁盖有生之前抢班夺权的。既然集团二把手的宋江如此出众,集团老大的晁盖应该是尊重宋江,团结宋江,晁盖没必要怕这个二把手「功高盖主」之类的威胁,宋江作为二把手能把梁山经营的红红火火,只要晁盖没有跟宋江撕破脸,那二把手的功劳不也是你一把手选贤任能、善于用人的结果嘛?尊重宋江、团结宋江,视宋江为自己的合作伙伴,以宋江的人格品性,他势力再高又会有什么问题呢?尽可放心。当然,为了保险,晁盖还可以在日后漫长的发展之路上,重用自己一派的人马。哪些是晁盖一派的人马呢?就是宋江还没上山时晁盖带领这去劫法场救宋江的那一众兄弟,然后再加上林冲(林冲并未同梁山泊已有的好汉去劫法场救宋江,这是很重要的细节哦):

原来扮客商的这伙,便是晁盖、花荣、黄信、吕方、郭盛。那伙扮使枪棒的,便是燕顺、刘唐、杜迁、宋万。扮挑担的,便是朱贵、王矮虎、郑天寿、石勇。那伙扮丐者的,便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这一行,梁山泊共是十七个头领到来,带领小喽啰一百余人,四下里杀将起来。

这里面要么是梁山原来人马,要么是一起智劫生辰纲上山的兄弟,而且就人员成分来讲,也是面面俱到,既有武力输出值极高的林冲、花荣之流,又有水下功夫了得的三阮兄弟(水下功夫厉害的人在梁山泊的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当然再加上前面提到的重要军师吴用。为了巩固自己梁山泊主的地位,晁盖完全可以慢慢在今后的日子里提拔重用自己一派的亲信,让他们再各个领域里占据重要地位即可。

总而言之,最重要的是沉住气,保持冷静,让自己活下去,宋江气势再盛也并没有火烧眉毛般急迫。其次,务必要重用吴用,吴用吴用,自有大用。最后,相信宋江,团结宋江,还不放心的话巩固一下自己的势力,也是可取的便宜之计。


以上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的想法已经基本写完了,但想多说两句的是,水浒传也是一本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优秀作品,前面的一些情节中的细节已经暗示了宋江相对于晁盖来说更能担当大任。为了即保持宋江忠义黑三郎的一贯人设,又能够在晁盖已经是梁山泊主的情形下实现权力的合理交接,估计晁盖迟早得死。前面的哪些细节有暗示呢?今天时间不早了,来日再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