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騰訊參股的中國整形外科網站新氧已經低調申請美國IPO。該公司或可通過此次發行募資約3億美元,最快可在今年年中上市。

來源 |本文由IPO早知道整理撰寫,文中觀點僅供參考

編輯 | C叔

排版 | C叔

「男人創業,女人整形」——這是新氧創始人金星和他所處行業代表的兩股現實熱潮。

多份研究報告表明,中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醫美第二大國。

2017年,醫美行業的增速高達42%,當下微整容越發普遍,「顏值經濟」正席捲而來。

醫美界的「資本寵兒」

中國醫美市場上,買賣雙方資訊不對稱的現象一直存在,大眾獲取的資訊有限,正是這樣,給了新氧這種垂直平臺發展的機會。

新氧不是最早創立的網際網路醫美平臺,但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新氧卻是發展最快的醫美平臺。很多投資者看中了新氧平臺的發展潛力,以及創始人金星對網際網路靈敏的嗅覺和對商業模式較深的理解。

2014-2018年,新氧五年累計融資超過15億元,投資方陣容非常豪華,騰訊、經緯中國、中銀國際、鼎暉投資等紛紛在列。

資本市場「看臉」嗎?這次連醫美APP都要上市了 財經 第1張

來源:天眼查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裏,整形醫院一直是一個暴利的行業,但根據新氧方面披露的資訊,公司從2016年才開始盈利。

毛利率高,凈利潤低,正是整個行業的現狀。

從已經在港提交招股書的藝星醫美相關資料來看,2015-2017年,其凈利潤從1300萬元增至1.138億元,翻了9倍之多。但是,其超高的營銷費用也不可小覷,2017年該部分支出高達3.05億元。雖然這些整形機構的毛利率很高,可以達到70%左右,但凈利潤卻往往低至10%以內。

急求上市是為何?

作為一個「資本寵兒」,新氧尋求上市,背後或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新氧欲獲資金支持以發展新業務。

早期的新氧盈利主要依靠廣告收入以及通過線上導流,向線下機構收取傭金(10%左右),但隨著部分線下醫美機構也開始自建平臺,通過賣流量發展增量市場面臨發展的天花板。

至此,新氧開始尋求新的業務方式,向定製服務轉型。2018年12月,新氧創始人金星在新氧第四屆亞太區醫美行業頒獎典禮上稱,「今天我們重新歸零、重新開始我們的第二次創業。我們想針對這個產業裡面每一個角色提供定製化的內容和服務,為醫美產業賦能。」

新氧目前滲透率已經很高,發展定製服務意味著發展新氧自己的專業團隊,由這些專業諮詢顧問為用戶配備定製化醫美方案,再分派給網站入駐的聯合診所,從而獲取收入。

另一方面,新氧欲通過上市過渡「創業寒冬」。

從大環境來看,近兩年創業圈持續降溫。創業公司中的典型代表「新氧」也難逃寒潮的影響,只有通過上市儲備好足夠的「資金糧彈」熬過冬天,才能迎來進一步的發展。

並且,新氧所處的醫美O2O行業紅利也已散去,獲客的難度和成本都在與日俱增,上市既能增加公司的運營成本,也能吸引來優質人才,解決醫美行業普遍的人才稀缺的問題。

變臉卻變不了基因?

醫美行業的規模日漸壯大,但醫美仍是一個不盡成熟的行業。

伴隨著新氧在宣傳上的重金投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知道「新氧」這個平臺,但在它5年就成為全球最大醫美網際網路平臺背後,存在著不少隱患,或許對平臺而言,多注重本質纔是首要的。

| 刷出來的美麗

醫美行業巨大的利益滋生了黑市,也滋生了不少刷單和虛假營銷行為。新氧曾被多次曝光有刷單行為,在一份被曝光的後臺記錄顯示,一家名為深圳妍熙醫療美容門診部的新氧購買頁面中,一個ID叫north的用戶,在12月20日集中購買了幾十個整形項目,其中包括12個自體脂肪填充、11個鼻綜合手術、11個眼綜合,涉及金額接近14萬。

資本市場「看臉」嗎?這次連醫美APP都要上市了 財經 第2張

眼綜合刷單頁面,來源:網際網路

此前新氧對外公佈「新氧月流水峯值超過3億元」,如今面對這樣的刷單爆料,我們有理由懷疑月流水中到底多少是真的,多少是刷出來的?

| 進軍線下失敗

新氧依靠線上流量做大做強後開始走向全產業鏈,進軍線下醫美機構。其重金投入,先後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推出了4家新氧雲診所門店,但這仍不是新氧自己的診所,承擔的是給線下診所提供管理諮詢的功能。

2018年8月20日,新氧的雲診所運營團隊結束了北京楊慶培麗揚醫療美容診所的所有治療項目服務,後又下線了深圳的新氧雲診所,進軍線下醫美機構以失敗告終。

據悉,新氧雲診所的模式一直是以收購和入股的輕資產模式,公司無實際控制權,話語權也相對薄弱,因此合作的診所存在管理混亂問題,產生過一些醫療糾紛。並且據媒體報道,其診所曾3次收到行政處罰。

資本市場「看臉」嗎?這次連醫美APP都要上市了 財經 第3張

來源:網際網路

如此看來,新氧想要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除了需要拿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首先要做的應該是規範自身,做好用戶體驗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