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外長會議在華盛頓悄然落幕。

  4月4日是北約成立70週年的日子。作爲紀念北約成立70週年的大會,此次會議原本計劃由各成員國領導人蔘加、時間持續一週,但由於美國近期在軍費開支等議題上頻繁批評歐洲盟友,最終會議降格爲外長會。

  “低調”結束的會議反映了美國與歐洲盟友之間日益擴大的裂痕——近30年來,北約成員國領導人第一次不出席北約的重要週年紀念活動。

  在1999和2009年,北約50和60歲“大壽”時,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奧巴馬都曾親自到場。

  前北約助理祕書長的海因裏希 布勞斯犀利地指出,“成立70週年應該是慶祝的時候,是提醒所有人銘記北約偉大歷史功績的時候,但現在沒有人在慶祝或銘記。”

  前美國國會議員羅恩·保羅近日表示,“成立70年以後,北約已經不需要存在了。”鉅額的經費開支、其他成員國對美國指手畫腳的不滿,都讓北約內部產生了裂痕。

  從紀念規格、各方表態以及實際反響看,北約內部的分歧、爭吵和矛盾越來越不可調和,有的甚至越來越趨向固化。

  目標上,拔劍四顧“尋求”敵人

  關於北約的使命,北約第一任祕書長英國將軍伊斯梅勳爵當年就說得非常直白,北約的宗旨,就是“把俄羅斯人擋在外面,讓美國人進來,讓德國人安分”。

  70年過去,曾經作爲老對頭的蘇聯和華約,早已成爲過眼雲煙,失去對手的北約越來越“拔劍四顧心茫然”,爲了給北約樹立一個敵人、維繫這個軍事盟約的存在,美歐官員們可謂絞盡腦汁、煞費苦心。

  美國方面一再宣稱現在俄羅斯對歐洲的安全威脅,甚至還擴大了爲軍事演習、夥伴關係和美軍部署提供資金的“歐洲威懾倡議”。

  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月初在美國國會演講時,還專門提到了以歐美軍事聯盟對付俄羅斯的必要性,強調必須維持北約成員國的團結一致。

  但是,這些塑造假想敵的場面話,其政治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俄羅斯威脅論”的真實性,恐怕連美國人、歐洲人自己都不信。

  畢竟,2018年俄羅斯的軍費開支僅爲600億美元,而北約歐洲成員國的國防開支達到2500多億美元,美國自身的軍費開支更是高達7500億美元。

  德國國會議員亞歷山大 魯伊在博客上表示,北約70歲生日“不是慶祝的理由,而應是一個最終重新思考它存在意義的機會。帝國主義的競爭、對失去經濟和意識形態霸權的恐懼,使北約重新投入更大的軍備競賽和與他國更強烈的軍事對抗。他甚至提出了非常激進的觀點——解散北約。

  法國國際和戰略關係研究所所長帕斯卡爾 博尼法斯先前也曾表示,“對歐洲而言,現在確實存在俄羅斯帶來的地緣政治挑戰,但已經沒有所謂的俄國軍事威脅了。看看軍費對比吧,繼續談論俄羅斯軍事威脅是一件非常荒謬的事情。”

  美國公誼服務委員會裁軍協調員約瑟夫 格爾森的觀點更加深刻,“北約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全球聯盟,已經和保衛歐洲沒有一點關係了。而不久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歡迎巴西右翼總統訪問的時候還建議把巴西也拉入北約。”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上週四在北約成立70週年之際發表評論說,俄羅斯希望北約取得內心平靜,不要那麼緊張,“我們希望(北約)避免陷入過度執迷和恐懼。”

  組織上,家大業大 、衆口難調

  在北約29國外長會議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連續列舉了俄羅斯的侵略、不受控制的移民、網絡攻擊、能源安全的威脅,試圖讓盟友們相信,北約依然有繼續團結“一致對外”的必要。

  然而,今天的北約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北約。作爲一個橫跨美洲、歐洲、亞洲大陸,坐擁29個成員國的軍事集團,如今的北約旗下既有一家獨大的美國,也有法德英等老歐洲“三駕馬車”,還有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前華約國家,波羅的海三國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以及土耳其這樣的北約傳統勢力範圍域外國家。

  表面上看,北約的勢力範圍擴大了,但相應的軍事同盟責任也更大、更復雜了。隨着不同地緣成員國的加入,北約內部不可能再像冷戰時期那麼高度一致。

  比利時地緣政治研究中心“歐洲大陸”主任皮埃爾-埃馬紐埃爾 託曼指出,北約成員國對於安全威脅持不同的看法。他表示,由於蘇聯已經不復存在,因此北約成員分成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對與俄羅斯接壤的北約東部地區局勢表示擔憂,另一部分擔憂伊斯蘭恐怖主義,還有持特別立場的土耳其。

  託曼認爲,北約實際上是依靠慣性繼續存在,但北約成員國之間對於組織目標的分歧越來越大,內部早已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

  如果出現大規模衝突,當成員國將討論是否要參與的時候,那將是一個決定北約未來發展的關鍵時刻。

  某種程度上,正是“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現在的北約內部想要形成一個一致意見,遠比20年前難得多;用於內部協調的時間,時常比用於決策執行的時間還要多,被外交界戲稱爲“北約歐盟化”。

  在戈蘭高地主權歸屬、伊朗核協議、中東難民、全球變暖等很多國際問題上,甚至還出現了北約盟主美國一個聲音、北約其他盟國又是另外一種表態的情況。

  利益上,矛盾爭執愈演愈烈

  如果說,北約內部觀點不一,有時還只是國與國之間的不同立場問題,那麼北約內部的軍費開支問題、歐洲防務自主等問題,可就是長期存在的利益紛爭問題。

  軍費均攤是北約內部的老大難問題。英國BBC網站披露,北約規定成員國國防開支佔該國GDP的2%左右,但北約成員國中很少能達到上述開支比例。據英國媒體報道,在北約成員國防務開支達到GDP2%以上的國家只有5個:美國、英國、拉脫維亞、希臘和愛沙尼亞,其中美國的防務支超過其GDP的3.5%。

  特朗普上任以來,一再對北約盟友施加壓力,要它們提高防務預算的比例,他多次指責盟國在搭順風車,未將其“公平份額”用於北約集團成員的集體安全,甚至要求盟國支付美國駐軍的全部成本外加50%的加價。

  另一方面,防務壓力減小的西歐國家則無視特朗普的高壓政策,進一步削減軍費開支。德國政府上月剛剛宣佈,到2023年,德國的國防支出佔GDP的比重將降至1.25%,這與美國提出的2%紅線相去甚遠。

  德國政壇中有人認爲,與其屈從於特朗普的軍費“敲詐”,不如把錢投到養老金改革或教育事業中。

  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尷尬之處在於,既要求歐洲增加軍費,又不希望看到歐洲軍隊或軍工企業的發展壯大。去年年底,當法國總統提議,歐盟應該發展自己的軍隊後,特朗普譴責這是一個侮辱性的建議。

  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希瑟 康利表示,在談到歐洲軍事實力時,美國無法擺脫一貫的含糊其辭。美國希望歐洲增加軍費支出,其實是希望歐洲盟國購買美國武器”。但歐洲增加軍費開支,必然意味着“美國面臨更多競爭”。

  近來炒得沸沸揚揚的土耳其軍購問題,也進一步暴露了北約內部的利益紛爭。五角大樓已經表示,由於土耳其計劃採購俄羅斯S-400防空系統,美方將停止按計劃向土方交付F-35戰機。

  F-35隱形戰鬥機

  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北約外長會議上發言,指責土耳其同時購買俄羅斯S-400反導系統與美國F-35戰機,理由是擔心F-35戰機的尖端技術和北約的內部祕密被破解,要求土耳其在美製隱形戰機和俄製導彈之間做出選擇。

  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表示,土耳其不會後退。他用堅決的立場迴應了所謂“土耳其對北約的忠誠問題”,強調購買S-400導彈是“一項已經完成的交易”。

  面對日益加深的裂痕,70歲的北約該往何處去?

  撰文 / 石留風

  (亞太智庫研究員、雲南財經大學“一帶一路”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編輯 / 張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