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滑下滑,中汽協數據證實1月開門紅純屬誤會 財經 第1張

整個行業優勝劣汰的速度很可能會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盲目樂觀不是好事。

2月18日,中汽協發布1月產銷數據。與此前「1月開門紅」的輿論截然不同,此次官方公佈的銷量數據甚至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2019年1月汽車銷售236.73萬輛,環比下降11.05%,同比下降15.76%。

其中:乘用車銷售202.11萬輛,環比下降9.49%,同比下降17.71%;商用車銷售34.62萬輛,環比下降19.18%,同比下降2.18%。

單論乘用車,四大類品種銷量環比同比均下滑,且同比均呈兩位數大幅下降,具體情況如下:

轎車銷售98.62萬輛,環比下降4.11%,同比下降14.89%;

SUV銷售87.89萬輛,環比下降10.47%,同比下降18.86%;

MPV銷售12.96萬輛,環比下降26.45%,同比下降27.44%;

交叉型乘用車銷售2.64萬輛,環比下降43.54%,同比下降25.99%。

下滑下滑,中汽協數據證實1月開門紅純屬誤會 財經 第2張

下滑下滑,中汽協數據證實1月開門紅純屬誤會 財經 第3張

一句話總結:不光總銷量同比環比雙雙下降,乘用車和商用車兩大類別銷量也雙雙負增長,乘用車中四大品類也均同比環比雙下滑。

下滑、下滑、下滑……好一場比慘大賽!

有些品牌下半年

還有機會嗎?

如果說,此前一段時間,因為部分車企公佈了1月正增長的銷量,以致於出現2019年開門紅的論調,現在,應該放棄這種盲目樂觀了,真實的市場情況遠比人們想像的要嚴峻。

此前之所以會出現1月開門紅的判斷,是因為主動公佈銷量的多是賣得還不錯的企業,而賣得不好的企業則大部分沒有公佈銷量。

現在官方統計數據出來,也印證了我們2019年2月刊做《2018中國車企大盤點》稿件時的判斷,不管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整個市場,強弱分化在加劇,優勝劣汰的趨勢更加明顯,大洗牌的時候就要到了。

而且,整個行業優勝劣汰的速度很可能會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

根據汽車商業評論此前對一線經銷商的採訪,經銷商對2019年上半年的形勢都表示很不樂觀,希望下半年形勢能更積極一些,把銷量拉回來。

不過以現在的情勢看,下半年有些品牌還有機會嗎?市場還會給它們機會嗎?

事實上,目前很多汽車品牌想堅持走完上半年都很難。

2019年初,野馬汽車100%的股份出售給雷丁汽車,作價14.5億元。

今日(2月18日),造車新勢力愛馳汽車又傳出將收購陸風汽車50%股份,而且此收購事宜已經得到各方證實。收購完成之後,愛馳汽車將獲得稀缺的生產資質。

如果再往前數,還有拜騰收購一汽華利,車和家收購重慶力帆。

2019年,也許會有更多弱勢的自主品牌會發現,相比賣車,賣資質可能是一條更加現實的出路。

自主品牌的轎車佈局

將接受考驗

下滑下滑,中汽協數據證實1月開門紅純屬誤會 財經 第4張

下滑下滑,中汽協數據證實1月開門紅純屬誤會 財經 第3張

在2018年全年乘用車品牌所有車型銷量前十位排名中,轎車佔了6席(朗逸、軒逸、卡羅拉、捷達、速騰、桑塔納),而SUV僅佔3席(哈弗H6、寶駿510、途觀)。

而銷量排名靠前的企業都是轎車實現了正增長,可以說是得轎車者得天下。

相比之下,SUV則出現更大幅度下滑。這一點可以從乘聯會公佈的銷量數據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

今天乘聯會也發布了銷量數據,不過因為統計口徑不同,與中汽協的數據稍有出入。比如1月轎車銷量,乘聯會的數據是107.2萬輛,同比增長2.2%,環比增長-2.1%。

下滑下滑,中汽協數據證實1月開門紅純屬誤會 財經 第6張

下滑下滑,中汽協數據證實1月開門紅純屬誤會 財經 第3張

根據乘聯會公佈的數據,從1月轎車銷量排名前15位(上圖)可以看出,15席中9席實現了正增長。排在前兩名的新朗逸和軒逸分別實現了52%和40.2%的同比高速增長。

下滑下滑,中汽協數據證實1月開門紅純屬誤會 財經 第8張

下滑下滑,中汽協數據證實1月開門紅純屬誤會 財經 第3張

而從SUV銷量排名前15位(上圖)可以看出,15席中僅4席正增長。其中,自主品牌哈弗H6、博越均出現超過20%的負增長。

下滑下滑,中汽協數據證實1月開門紅純屬誤會 財經 第10張

下滑下滑,中汽協數據證實1月開門紅純屬誤會 財經 第3張

再看一下中汽協統計的2019年1月乘用車品牌銷量前十位排名(上圖)。轎車前十名所佔比重為34.56%,比SUV(佔比重24.22%)品牌集中度更高,而且銷量前十名中沒有一家是自主品牌。

對於自主品牌來講,今年將是考量其轎車佈局的一年,特別是在10萬元左右的市場。

發力新能源的機會

也不多了

新能源依舊是整體銷量下滑之中的唯一一抹亮色。

2019年1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8.5萬輛,雖然環比為負增長,但實現了16.3%的同比增長。

下滑下滑,中汽協數據證實1月開門紅純屬誤會 財經 第12張

下滑下滑,中汽協數據證實1月開門紅純屬誤會 財經 第3張

其中,純電動乘用車銷量6.5萬輛,環比下降51.9%,同比增長188.5%;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銷量2萬輛,環比下降36.3%,同比增長52.5%。

在汽車四化的大潮中,一些後進車企也不甘落後,希望藉助新能源做轉型,打一個翻身仗。

但市場已經風雲變幻,前有造車新勢力生龍活虎,後有合資品牌的新能源產品蓄勢待發。

隨著電動車產品的集中度越來越高,以及新能源補貼退坡速度加快(目前2019年補貼退坡比例還沒有出來,但業內分析預計在40%,甚至50%的比例),後面的車企還有突圍的機會嗎?

汽車商業評論認為,當電動車的消費者也越來越認品牌、認技術、認質量的時候,缺乏品牌口碑與持續技術投入,單靠拼湊一兩款電動車來謀求轉型的企業,應該也沒有多少成功的可能,或許當外資品牌電動車大規模來襲時,第二、第三梯隊的自主品牌電動車都要開始考慮自己的生存問題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