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满地跑,牛粪沾满脚;村子里一条条黄泥路凹凸不平,晴天漫天尘,雨天一腿泥……这是我对新丰村的第一印象。三年前,我接受任务,从经济特区深圳来到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新丰村开始扶贫工作。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挨家挨户走访摸底,在全村535户中筛选识别出贫困户69户,其中50户近乎赤贫。丘九笔家,就是典型代表。

  第一次到丘九笔家走访时,横在我眼前的是一座破旧的土砖瓦房,门前堆着几捆柴火。见我上门,丘九笔和他老婆就迎了过来。他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正在读中学,17岁的儿子刚查出白血病,正弃学求医。丘九笔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股骨头已坏死,走路基本靠拐杖。为给儿子治病,丘九笔家已债台高筑,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

  回到宿舍,我马上向领导报告相关情况,并在同事的帮助下,发动社会捐款,给丘九笔的儿子筹集了一部分医药费。不幸的是,2017年3月,丘九笔的儿子还是因病离世。丘九笔伤心欲绝,我连夜劝导,希望他看到生活的希望,并送上单位特批的慰问金以解他的燃眉之急。

  我决定从重建丘九笔的生活信心着手,逐步解决他家的深度贫困问题。在单位筹资13万元,并帮他联系了医院治疗股骨头坏死。2017年8月,丘九笔丢掉了拐杖,能够从事轻体力劳动了。

  当我再去他家时,丘九笔泪流满面地说:“没想到自己还能下地干活。儿子死了以后,我绝望了。但是你们一直关心和帮助我,我不能就这么走了。现在能干活了,我要出去工作,自食其力,让家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那夜,我在日记本上记下:绝望是比贫穷更可怕的东西,让贫困的人精神上不孤独、不绝望,比物质帮助更重要。

  资金帮扶,可以解一时之急,但不是长久之计。2017年,我和驻村扶贫队调研发现,新丰村适合发展灵芝、食用菌产业。于是,我向单位建议,希望发展产业帮新丰村脱贫。不久,单位同意了我的设想,并出资建立起新丰村“灵芝·食用菌大棚生产基地”。此后,村委会牵头创办了合作社,41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加入,每户每年产业扶贫收益6000余元。

  在产业扶贫的激发下,村里人对脱贫燃起了希望。于是,我和驻村扶贫队又对愿意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安排电焊、装潢等非农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习得技能,而后联系深圳等地的企业帮助他们就业。

  产业建立起来了,大家的干劲也起来了。我和驻村扶贫队趁势拉来资金,给新丰村改善了基础设施。路面换成了水泥,架起路灯;水上架起大桥,修缮水利;给孩子建起学校、文体设施;为村里修起公厕,通上自来水等等。村里的生活环境,有了极大改善。

  到2018年12月,新丰村6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新丰村,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脏乱差”的穷山村,变成了陆河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如今,走在村中宽阔的水泥路上,看着蓬勃的绿树红花,我为是一名脱贫攻坚战士而感到自豪。

  (杨立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纪委监委驻村扶贫干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