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过程中,对于应收账款审计底稿,审计人员需要执行的其中一个审计程序是对应收账款账龄划分并测算坏账准备,与被审计单位财务账上记录的数据进行核对。

而实际工作中,被审计单位对于六个往来款往往不自己划分账龄,依据审计调整进行账务处理,原因可能有几个:第一、自己划分账龄并计算坏账,增加自己的工作量;第二、自己划分账龄有时候也容易出错,最终还得按照审计人员划分的账龄及测算的坏账准备进行调整,还不如不做,直接用审计人员的「结果」(当然审计人员在对往来款账龄的划分有时候也不一定能算准)。划分账龄和计算坏账准备本来是被审计单位的工作,但是很多时候就慢慢地变成了审计人员的工作了,这也是干审计为什么工作量越来越大的一个原因,很多本来应当是被审计单位的工作,都变成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当然,今天并非要讨论这个,今天主要简单分享应收账款账龄划分及坏账准备测算过程中,常见的两种「有问题」的情况。

一、账务处理方式会影响账龄的推导及坏账准备的测算

审计人员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划分及坏账的测算,往往都会用事务所的模板(各事务所的模板大同小异),只要把期初数、期初账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填到模板里,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及期末账龄就会自动算出来。参考模板如下:

然而,在用这个模板的时候,有时候也往往容易出错,因为不同的账务处理方式,对账龄的划分会有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

A公司为一家中小型的生产制造企业,为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6%,主要做某机器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其客户之一是B公司(与A公司无关联),2018年年初A公司财务账面上对B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00万元,其中40万元是1年以内,60万元是1-2年。

2018年,A公司与B公司业务往来具体情况如下:

1、2018年5月10日,A公司销售给B公司产品200万元(不含增值税),A公司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B公司 232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2

2、2018年8月14日A公司收到B公司支付的货款100万元,A公司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00

借:应收账款 -100

以上的账务处理方式,导致A公司财务账上应收账款本期借方发生额为132万元,贷方发生额为0,如果没有注意到被审计单位的账务处理方式,审计人员直接用事务所的模板去测算,算出来的期末余额及账龄如下:

期末余额为232万元,期末账龄1年以内132万元,1-2年100万元。然后,审计人员可能会根据这个账龄的划分情况去测算坏账准备、调整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

但实际上,我们知道,应收账款本期的借方发生额应当为232万元,贷方发生额应当为100万元,正确的期末账龄应当如下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232万元不变,但是账龄变了,期末账龄应当全部为1年以内,对B公司的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应当全部按照1年以内去考虑(当然此处不考虑B公司面临破产无力偿还等等特殊情况)

能感受到不同账务处理方式对账龄划分的区别了么?如果按照第一种方法去算,会影响到一堆会计科目金额的准确性,金额小倒还好,如果金额特别大,那影响会比较大,而且影响的会计科目还很多,因为账龄一旦出错,坏账准备跟著出错,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也跟著受影响。因此,在做六个往来款审计底稿时,应当特别留意被审计单位账务处理的方式,做账习惯不同,对期末账龄会有影响,不能生搬硬套地用模板去做。不仅仅是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等期末账龄的划分也会受做账习惯的影响。如果没有考虑到具体的账务处理方式,审计人员有时候会发现,推导出来的期末账龄,有些可能是负数的

二、应收账款利用账龄调节利润

审计人员通常用事务所的模板去算应收账款期末账龄并以此测算坏账准备金额,由于期末账龄受应收账款本期借贷方发生额的影响,如果应收账款借贷方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相同的金额,对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没有影响,但是对应收账款期末账龄的划分却有较大的影响,这是被审计单位可能用来调节利润的地方。

更多审计实操知识,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审计实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