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会计行业还是要小心点,,否则一不小心,证书可能会被撤销,成绩被取消!每年备考中级的人都是非常多的,有二战中级的,有高校会计专业的,但是有0基础考生,最容易过中级!

点击即可免费领取2019中级会计职称备考资料包,历年真题、零基础入门习题、备考攻略、易错点、学习计划、思维导图等福利!

01

为什么零基础的考生

更容易通过中级考试?

「0」基础考生注重老师讲课

因为在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人们反而会虚心请教懂的人,且学习和模仿能力达到顶峰。

「0」基础考生,就是因为什么都不了解,所以他们更注重老师的讲课,可以说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他们都会认真记录下来。即使不懂,他们也会认真记录笔记。所以在课堂上,他们的专注度要比有基础的考生高很多。

紧跟老师步调学习

「0」基础的考生更喜欢跟随老师的步调复习,如果他们选择的是一位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师,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更高效地复习,因为他们复习的内容大多是老师讲解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即使他们复习得不全面,但是却更精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名师讲的内容基本都是历年考试总结的精华和易考的内容,高效地复习这些内容,更容易考过。

换句话说,100分的卷子,60分都是常考基础题,「0」基础考生,只要将这60分学会,那么就能通过考试。

但是,这种复习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考试大纲调整,考试内容改革,很容易会对这部分考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时间较为充裕

零基础的考生相对来说,要比专业考生更有时间,要不,他们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去考一门完全不了解的证书呢?

即使有热情,想要学习,但是没有时间学习,也纯属瞎扯!

更容易找别人询问

不耻下问,往往更容易发生在门外汉身上。

因为无知,所以无畏;因为不了解,所以更想要弄懂;因为想要弄懂,所以才会问更多常识性且近乎小白类的问题。

而专业的考生反而有时会因为自身面子原因,而不敢去和同行或者老师探讨一些问题。这就造成他们的疑问不能及时找到答案,所以问题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最后推都推不动了。

虽然一开始,「0」基础的考生并不占优势,但是往往是他们的「0」基础,导致他们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最后取得成功。

中级考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如果因为自己有基础就放松备考的话,那么固有的优势也会变成劣势。

02

中级备考常见误区

最后一个最容易被忽视!

误区1:忽略教材

考试教材是与考试大纲知识点一致的。我们在学习中级会计教材时,不要只顾及泛读,而忽视了精读。

大多数考生都是日常跟著学习计划和安排对应课件学习,掌握考试考查的知识点就以为结束学习了,其实考前整体过一遍教材是很重要的,很多学员都会忽略。

机考模式的题库需要不断更新题量,所以考查知识点就会越来越细,在掌握课件知识点前提下,考前带著复习的目的,通看教材,不但可以我们在看书过程中把掌握的知识点加以理解书还可以更细致的了解到一些小的知识点。

所以,不要忽略教材的重要性,真正的学习其精华内容,把书本知识经过我们的仔细研读、推敲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做到学以致用。如果只是囫囵吞枣的学习,而不注重学习的过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误区2:背熟公式就会做题

所谓知识点公式,考试考查的不仅仅是公式背熟程度,更多是会做题。大多数同学认为考前熟背公式就掌握了知识点,考试就会没问题,熟背公式是会做习题的前提,却不是肯定因素。

公式与习题相结合才是得分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学员要多做习题,会做题才是真正的理解公式。针对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的会计分录、经济法规以及财管公式,一定不能用背住的个数和页数来麻痹自己。

记住知识前提,但并没有理解,更别提应用了。一定要针对自己没有记住的内容理解记忆,并通过做题来「实践」、应用,「实践真的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误区3:只听课不做题

很多同学在这备考的过程中就是「听」课,丝毫不会动笔,习题也只是听老师讲后公布答案就完成。表面上课程全部听完,以为听了老师的课就完全掌握了所有的考点,实际上真正记住的并不多,难免会出现记忆不扎实的问题。

所以,一定要动手做题,动手写笔记,这样听、写、做三位一体才算正真的掌握了。

误区4:过于在意模拟分数

临近考试前夕,大家都会有一个冲刺阶段,这个阶段大家主要都会以模拟套卷为主。一些备考比较好的同学更是不断的通过套卷来检验自己考试的分数,有时成绩却不是很理想就比较受打击,心态就发生了变化。

其实,一般的模拟套卷都会比考试的基础要难一些的,因为太过基础或简单也检验不出知识掌握的程度,所以不要把考前模拟套卷的分数看的太过重要。

03

复习节奏和策略

中级学霸分享!

有三个科目,分别为中级会计实务、中级财管、经济法

每一科的知识体量都比较大,并且各自特点不相同,单独学都需要大量时间

三科不仅知识体量大,而且考试难度细且深

当时也是一咬牙就报了三科。我是这样考虑的:因为平常工作并不是很忙,朝九晚六,每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有3个小时左右(8点到11点之间),周末全天。备考了8个月,不得不说,即使是这样充足的时间,在整个备考过程中,依然觉得时间紧迫,甚至在开考前的1个月一度有脱产备考的打算,好在最后坚持下来了。

中级会计一共也就三科,我认为最难并且知识点最多的应该是会计实务。所以在最开始我对会计实务特别重视,这也导致我学习的进度一度过于细致但是缓慢;另一方面,因为会计实务对于后面两科的学习都有一些帮助。

1.中级会计实务

虽然自认有一些会计基础,但是我在学习中级会计实务时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麻烦,特别是长期股权投资,简直头大。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小白,还是要多把一些基础知识点抓牢。如果你之前没有考过初级,至少也要把初级会计实务的知识点了解透彻。不然一下子来学中级,确实会有挫败感。

这些基础内容虽然不难但非常重要,贯穿《中级会计实务》学习始终,是为中级学习打基础的部分,必须熟练掌握。关于会计实务的基本原理必须要掌握清楚,在学习这部分时,一定要避免眼高手低,能动笔练的一定要练,千万不能偷懒,一定要明白其中转换的原理。

教材的意义类似新华字典,学《会计实务》是在掌握会计语言,是考试的标杆,所以教材可以不从头读到尾,但是一定得有一本用作查询参考使用。比如会计科目、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列印下来放在手边供《会计实务》学习时随时查询使用。

其中利润表很重要,哪些影响营业利润,那些影响利润总额一定要弄清楚,利润表最好做到烂熟于心。常用的会计科目及其运用一定要熟练,原理一定要掌握好。

2.中级财务管理

中级财务管理教材共有十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篇:第1、2章。主讲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二部分为财务管理的工作环节:第3、10章。主讲财务管理的工作环节:计划、预算、决策、控制、分析以及考核;第三部分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第4-9章。主讲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成本管理、收入与分配管理。

在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中级《财务管理》的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计算量比较大,需要思维逻辑性比较强。并且中级《财务管理》应用主要是针对企业状况来进行管理,通过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为企业经营提建议做支持。

关于《中级财务管理》,还要注意一点就是打字速度一定要练!很多人在考试时虽然会,但是打不完...不完...完...

3.中级经济法

经济法和其他的科目不太一样,财务管理大题占分比重多,而经济法大题只占30分,因此针对《经济法》的考查实际情况,我建议小伙伴们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分配60%-70%的精力用于掌握考点,通过对经济法教材、网路课程的学习,掌握经济法考点知识。30%-40%的精力用来做题。

相对于财务管理和中级会计实务而言,经济法科目是三科中最为容易通过的一科。经济法和生活比较贴近,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经济法》教材章数并不多,但知识点比较杂乱,很容易记混或者忘记,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区分并且反复的强化记忆。

俗话说:「重复是学习的母亲」,反复加强记忆则是在考试复习中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看起来虽然笨拙,但只要静下心来反复多次地看书、听课、做题,就会发现它很实用,自然而然就把一些知识点记住掌握了。

习方法

在学习以上科目时,我一般都采取多轮学习法,这样可以有效对抗遗忘,而且也能使你在一个高度上看清各章节的关联,可以更好的把知识「串」起来。

下面说一下具体学习方法: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节奏,尽量每天有一到两个固定时间段用作学习,这非常重要;

2、选择一门好的网课,在每次学习新章节前大概浏览讲义分几部分内容,挑出不太理解的部分,带著问题听课,一旦没有听懂可以再回看下,这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

3、在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需要做的事情是总结学过的内容,可以用表格的形式、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等适合自己的形式,不懂的点及时找答疑老师解决,千万不要拖著;

4、找一种适合自己记录错题的方式,例如错题本、excel表格、word文档等,记录曾经出问题的地方,半个月回顾一次,两次不犯同样的错误即可删除。

全面学习后必然对知识体系框架有一定认知,大体明白重难点位置,清楚自己学习中欠缺的知识内容,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重复学习第二轮,沿用第一遍学习的方法。

考试前要保持每天做至少一两套历年真题,找到考试状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