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的結果讓天下人都吃了一驚,20萬曹軍居然被5萬孫劉聯軍擊敗,但是就結果而言,三方都比較滿意。曹操雖然是失敗方,但死傷的大多是荊州降兵,本部人馬損失並不大。關鍵是佔據着襄陽,只要有這個橋頭堡,曹操可以隨時揮軍南下。

  孫權本來很惱火,畢竟赤壁之戰中付出更多,可是得到的收益卻不匹配,但也基本上達到了目標,因爲得到了江夏和江陵,控制了西起夷陵東至尋陽的長江防線,讓東吳進攻益州的可能性成爲現實。與曹操和孫權相比,劉備是赤壁之戰中最大的受益者,從一無所有的白身,一下成爲佔據荊南四郡的一方諸侯。

  既然荊州初分,曹操、孫權和劉備三人紛紛把注意力移開,又不約而同地投向了益州。孫權想要益州,可是卻很難,從東吳到益州,走北路經過安康進漢中,曹操不會答應。走南路要沿着長江,劉備又不會同意。因此,孫權提出“孫劉”共同伐蜀,可是劉備不同意,一是不想當炮灰,二是不願意,想要吃獨食。

  早在赤壁之戰前,劉備與諸葛亮就定下了《隆中策》,地跨荊州和益州,隨後伺機北伐中原。而且赤壁之戰時,益州使者張鬆被曹操嫌棄,無意中與劉備交好,可以作攻打益州時的內應。可是,劉備缺少一個出兵的機會,因爲如果貿然出兵西進,曹操和孫權隨時都會在背後捅一刀,那怎麼辦呢?沒想到曹操就送來了一次機會。

  公元211年,曹操揚言要攻打漢中的張魯,目的在於逼反馬超和韓遂,然後就有藉口滅之。沒想到益州的劉璋害怕了,因爲一旦張魯被攻破,益州也會朝不保夕,於是,劉璋便向劉備發出求救信號,劉備收到後欣喜若狂。《三國志》有記載,“張魯據漢中,三月,遣鍾繇討之。公使淵等出河東與繇會。”

  劉備親率三萬大軍奔向益州,因爲手握劉璋的令牌,軍隊如無人之境。不僅如此,一路上劉璋還給予各種關照,比如器械和糧食。然而,劉備來益州可不是爲了幫忙打張魯的,而是搶奪劉璋的位置,因此大軍走到葭萌就停止了,爲什麼呢?因爲這時候不宜攻打益州,因爲曹操和孫權還盯着,沒想到曹操又送來第二次機會。

  公元212年10月,曹操率軍南征東吳,孫權也親臨戰場。《三國志》有記載,“冬十月,公徵孫權”。劉備抓住了這個機會,於是戰爭開始了,公元214年,劉備攻下成都,劉璋出城投降,消息傳來,曹操震驚,孫權憤怒。對於孫權而言,是覺得自己的東西被人搶了,而對於曹操而言,是非常意外。

  曹操知道劉備在打劉璋,但沒想到易守難攻的益州這麼容易被拿下。可能曹操還不知道,如果不是他送的兩次機會,劉備不可能這麼輕鬆拿下益州。自此之後,半生顛簸的劉備終於熬出頭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