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公司的老大脾氣暴躁,罵起員工從來都是當面訓斥,不留情面,每次發飆總免不了一場狂風暴雨…… 奇怪的是,我們很少有人記恨或是不服氣。

因為我們心裡明白,這位大
boss
每天在公司待的時間最久,工作起來最投入最細緻,論業務水平我們超過不了他,論營銷水平簡直是天才,每次在風口浪尖上他的決策總是帶領公司絕地反擊。這樣一位最努力,同時業務水平最高的老闆,我們對他的尊重乃至崇拜絕不僅僅因為他的身份,而是因為他已經比我們強太多,該死的竟然還比我們努力那麼多。

同樣在我們公司,也有個部門領導對手下特別好,關心生活,噓寒問暖,甚至一日三餐都要過問。起初經常聽到下屬說他好,時間久了卻聽到不少下屬抱怨他管東管西,很多人都煩透了他。

等找下屬們談話的時候,大家紛紛抱怨起來:我不明白上司工作做得還不如我們,有什麼資格管我們呢!我並沒有覺得他對工作對我們付出了多少,也許對我們很好,可是這種好不是我們想要的!他把我們管得太嚴,什麼事都要插一腳,什麼都管卻管得一團糟!諸如此類的抱怨還有很多。當然,兩位領導的不同結局讓我想明白了一個道理,話語權真的不是天然具備的,至少和我們的職位無關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更多,比如我身邊幾乎所有的職場媽媽對孩子都沒有話語權。拿我自己來說,寶寶一歲以前,我有絕對話語權,吃喝拉撒睡都是我說了算,因為我管生管養,連晚上睡覺都是親自帶,為了孩子兼職在家上班。一歲以後,我轉回全職,把孩子交給了我婆婆,從此以後寶寶的一切都是她奶奶說了算,儘管我才是她的親媽。

打從下定決心重返職場的那一刻起,我就做好了交出話語權的準備,每當我看到孩子穿的衣服不好看,吃的東西不精緻等種種不合我心意的細節時,我堅決選擇閉嘴,因為半夜起來給她沖奶粉的人不是我,每天喂她吃飯、陪她玩耍、給她換尿不濕的人都不是我,所以我沒有資格挑三揀四、指手畫腳,哪怕是親媽也不行。所以話語權和血緣也沒有必然聯繫。

想明白這個問題,對我觸動很大,甚至打了個哆嗦,因為我們經常理所當然地對身邊的人和事抱有一種態度:我們習慣性地將身份和話語權對應起來,當我們擁有一個身份就應該自然而然享有對應的話語權

比如孩子是我的,我是你爹你媽,所以你得聽我的,我所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公司應該給我發錢,給我放假,這是我應得的;我是上級,部門應該聽我的…… 父母、老師期待孩子聽話,愛人期待伴侶言聽計從,上司期待員工忠誠不二。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天然的身份,一些客觀存在又無法剝奪的身份,我們似乎應該 「名正言順」 地享有對應的話語權。而實際上,有沒有話語權不在於能否發布命令,顯示權威,而取決於對方是否服氣(服從和服氣不是一回事,前者可能屈服於職位、面子等外在因素,後者則是心悅誠服)。

沒有付出就沒有話語權!認清楚這個道理很有好處,讓我學會了自知和感恩,更重要的是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比如,很多人羨慕我們家良好的婆媳關係,我和婆婆相識七年,成為婆媳三年,從未臉紅吵過架,訣竅很簡單 —— 少說少管。

我愛買化妝品買衣服,懷孕期間都幾乎周周買,我婆婆從來不說,有時候還誇讚說衣服好看,因為她明白錢是媳婦掙的,她管不著。反過來,婆婆帶孩子我從來不說一句不好,因為都是她在付出,我管不著。所以我們可以說是相敬如賓。

如果我們把付出和話語權划上等號,會少了很多抱怨,同時多了邊界意識,最少三條邊界:

一條是自己的邊界,我們獲得多少,不再怨天尤人,而是衡量自己的付出;

二是看待他人的邊界,不再盯著別人的爸爸是誰,老公是誰,有什麼背景,因為他人是否值得我們學習尊重,取決於付出的努力;

三是人與人關係的邊界,這一點最重要,人與人不要拿血緣、道德綁架對方,哪怕是情侶也沒有義務天天遷就你,哪怕父母也沒有權力動輒指責你。我甚至覺得我們有天然的義務,卻沒有天然的權利。

往更深層面探討,付出是有段位的

首先,付出要考慮對方的需求。不滿三歲的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當媽的天天買奶粉,買尿不濕,買衣服,也比不上奶奶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陪伴。如果愛人最需要的是自由,天天打電話送玫瑰,千萬句我愛你也換不來長情。下屬最需要的是成長,上司管得越多越招人煩。所以付出的第一段位是從對方的需要出發,付出到點子上去。

接下來,提升付出的質量。上學的時候有很多看起來特別努力的學生,成績總是很差,而我這種看起來似乎不太努力卻總能取得好成績的人令他們費解。其實,我很清楚地知道,那些看似努力的同學上課總開小差,事後拚命努力也錯過了最關鍵的知識點,而我把時間花在上課聽講和總結錯題上,把握住了最有效的環節,提高了學習效率。

工作中也一樣,我主管的一名講師,總是告訴我他每次備課花費了很長時間,可是講起課來既不熟練,邏輯也不清晰,他的時間花在模仿和記憶授課內容上了,上起課來像在背稿子,被學生指責太機械。事實上,作為講師,更多的時間應該花在思考理順授課邏輯,充實授課內容上。好在無論學習還是工作,我們都能接到反饋,反饋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提醒我們調整付出的方向。

最後,付出應該追求一種坦然的境界。在一段成熟的關係中,在一個成熟的公司里,高質量、有效的付出都會得到應有的回報。我們沒必要時不時跟對方強調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為什麼不愛我。通常這種情況要不是我們付出的不是對方想要的,要不對方是個不通情理的人。

在公司也一樣,明智的上司都把你的付出看在眼裡(我們老闆不夸人,卻總是通知我們漲工資、發獎金,狂笑)。退一萬步來說,如果真的用心付出了,對方不買帳,我們也不虧,因為自己得到了提升,時間終究不會虧待我們。所以,坦然的境界也是提醒我們做進取型的人,多去追求自我提升,而不是表現型的人,總是期待別人的認可與表揚(「表現型人格」
和 「進取型人格」的概念詳見《沒有人一開始就學的好》)。

話語權意味著自由,我想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在儘力爭取更多的話語權,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哪怕只有一點點!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