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這是從小就會背的。也開始堅信,人本來就是善良的。可是,後來發現,哎,不全都是吖。簡單舉個例子,有教養的孩子那是因為家庭教育好,那那些愛搗蛋的人呢?是因為上樑不正下樑歪。有人說,這個是因為環境所導致的。那麼一個小孩如何辯得善惡呢?當他生下來的時候,他是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的。因為人剛出生下來時,只不過是一個生命有機體而已,並不能算作真正的人。由於他還沒有與社會接觸,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意識,所以它只有自然屬性,沒有社會屬性。和其他動物一樣。個人的善,是由後天的教育,社會的薰陶,在個人的物質基礎上形成的。這個時候我們認為人是本惡的。你就是要教,要扶正,不然會倒的。

可是,換一個角度。人真真就是本善的。因為原始社會生產力非常低下,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極度貧乏。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平均主義思想,生產資料是歸集體所有。沒有人有偷,搶等概念。所以,以現在的社會道德評價標準來看,人之初,性本善。


感謝誠邀,我覺得「人之初,性本善」,應該是三字經的「眼」。從前四句統讀理解,它起到一個起始的作用,好比議論文問答式的開頭。我們這樣翻譯成白話文來理解:人剛生下來時,性情都差不多相近,這個時期是最利於教育的(這是我理解的善的意思),但是為什麼成年之後卻相去甚遠,差別巨大呢?所以開頭前四句就像現代議論文的設問一樣,接下來講的就是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時間、教育的方法、教肓的環璄、教育涉及的內容和舉薦的事例等。因此我認為三字經的中心是關於「教」的內容。草率之筆,歡迎共同探討。


謝謝邀請。

現在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撲面而來,誰還有空回頭看那焦黃的破紙。所以回答是我不怎麼看,換言之,根本就不看。就字面上講,性善論,性惡論都已經不是哲學問題,而現在變成了科學問題。也用不著各位各抒己見,推心置腹,科學自有其實證的方式。幾千年的文化傳承非要把我們現代人壓垮或者拉回古代去嗎?眼睛難道不是長在前面的嗎?


曾經把三字經整本都背過的人,我覺得古人說的話必定有他的道理,畢竟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喫虧在眼前,三字經的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大概意思講的就是,人之初生下來時,本性是善良的,後天的環境和身旁人的種種作為都會和這個人的未來品德息息相關的。


有新三字經嗎。人之初,你剛出生,到幼兒園,懵懵懂懂的,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隨著你的成長,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心態,各種各樣的對待事情的做法,無不讓你成熟。善良在每一個人的心裡,每一個人心都有善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