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意思是無論多麼努力,在關鍵時刻選擇錯誤,那也是白搭,註定發展不了。這放在國家層面也是如此,一個國家即使再強大,但是選擇錯誤,或者說站錯隊,最後也會一敗塗地。而反之,一個國家即使再弱小,但是如果能站對隊,那麼也能發展得很好。最典型下面這個國家,國家實力,戰力都很弱,但是每次都能站對隊,於是坐穩幾百年世界強國地位。

這個國家就是歐洲著名的靴子國意大利,意大利位於南歐腹地,瀕臨地中海,北部與法國,德國等相鄰,國土面積30萬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萬。說來這個體量,那也是歐洲大國了,至少比英國要強啊!但是從意大利歷史來看,這片土地除了古代比較牛之外,幾乎就徹底坍塌了。

在古羅馬時期,當時建立的羅馬帝國,中心就在意大利。而羅馬人那是何其彪悍,何其強大,威震世界,那是世界一流的超級大國,因爲太強大,所以纔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諺語。但是,後來的意大利就是一片漆黑了,再也沒有雄起。

尤其是近現代,那就是個國際笑話,無論軍隊還是戰鬥力,那都是極其弱小,不堪一擊,號稱投降最多,最不需要理由的國家。很多人不理解,古代羅馬的意大利爲何這麼弱?其實唯一的可能就是人種不一樣,現在的意大利不是當年的羅馬人,因此羅馬人的彪悍沒學會。但是有一樣,意大利學的很好,很到位,那就是選擇,站隊。

從歷史來看,意大利那麼弱小,但是近代幾百年依舊坐穩強國寶座,靠的不是別的,靠的就是站隊。在近代意大利還沒統一之時,法國那是咄咄逼人,佔據意大利領土,如科西嘉島就是這個時候被搶走的。而此時意大利果斷站隊法國的死對頭德國,不光保住了領土,還使得國家獲得統一,第一次站隊成功。

在一戰時期,意大利因爲國家利益的需要,跟隨德國發動戰爭,但是戰爭進行到中後期,意大利感覺風向不對,立刻翻臉,站隊英法,結果跟英法打了半天的意大利成戰勝國。而德國一戰後割地賠款,十分可憐,而意大利卻絲毫沒有損傷,這是第二次站隊正確。

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那是咄咄逼人,德國強大無比,爲了避免被德國先吞掉,而且德國給予大量的好處,意大利又一次站在了德國一起,發動二戰。而戰爭打到後期,意大利感覺不對勁,立刻又翻臉,再一次站隊英法,搖身一變又成戰勝國。二戰後德國被分區佔領,還被一分爲二,極大削弱,到現在都不是正常國家,但是意大利依舊逍遙自在,一點損傷也沒有,第三次站隊正確。

二戰後英法削弱,無力顧及意大利,而美國成超級大國,爲此意大利果斷甩掉英法,站隊美國。加入北約,成爲八國集團成員,在美國扶持下,經濟快速發展,坐穩世界八大強國行列,第四次站隊正確。

而現在美國越來越日薄西山,開始倒退,而我國發展日新月異,成爲世界經濟領頭羊,因此意大利再一次顯示了其選擇站隊的本事,開始站隊我國……可以說,意大利按照戰鬥力,就是第二個伊拉克,嗓門大但是不經打。

本該成爲三流弱國,甚至被周圍大國肢解,但是意大利近代幾百年,在大國崛起爭霸的情況下,始終國家富裕發達,坐穩世界強國寶座,靠的不是別的,就是站隊,說到此,也不得不佩服意大利,這纔是真智慧啊!

歡迎關注【還原歷史真相】,每天爲您更新新鮮的歷史資訊,不出門看天下事!

參考文獻:《一本書讀懂意大利史》。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