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已經給「無他,但手熟爾」點贊了。

我還是想再說一下。

原因就是:你背了,但,還沒背熟。

這是好事。無需擔心。


一般來講日語學習會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不懂文法,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書上有什麼就記憶什麼,單純被動的接受。

第二階段是開始糾結文中的文法單詞,包括助詞助動詞,可以嘗試把長文法拆分成單元理解,並在閱讀時有意積累慣用表達和生詞。這一個階段是日語學習裏的瓶頸,但也是日語進步最快的一個階段

第三階段就是大成,即說日語跟說中文一樣不再考慮文法,文法已經完全內化,想到什麼都能說,開始學習日本人說話的省略以及網路neta,可以與日本友人談笑風生。

之所以說日語考出n1是入門,是因為你在考出n1之前,以jlpt為剛學習日語時,基本都是處於第一階段,樓主開始有對日語的思考和糾結是好事,說明你已經入門了,不用太過於糾結,接下來就是嘗試自己內化語法,而這一步,大概除了多聽多說之外別無他法了。

加油^0^~


無他,但手熟爾


語法、辭彙、時態這東西,你糾結起來會沒完沒了的。所以就別去糾結了,糾結來糾結去自己還難受,這不是自虐麼。

大部分人學語言的時候,總是想弄明白,為什麼是這樣?那樣行不行?總想是想弄明白句子所有的單詞、語法。其實大可不必這樣。

仔細想一下,弄明白所有的點的目的是什麼?

最終目的不還是要運用麼?如果說要考試,要考高分。所以要全都弄明白。這樣就陷入了一個怪圈,越想弄明白就越糾結,越糾結就越弄不清楚,越弄不清就越浪費時間,自己心裡還不爽。何必呢。你就算讓日本人去考能力測試,也不見得個個考滿分。

既然最終目的是運用,運用一定要地道,所以那就索性轉變下思維。不去糾結這些東西。記住這句話和使用情況不就完了。等你記住的句子和情景多了,也就有了參照物,靠著自身的理解,然後再去問問老師或日本人,同樣一句話是不是有其他的表達方式。

其實說白了,把你放到一個你完全不熟悉的國家去生活幾年,你照樣可以活,並且活得很自在。

這是為什麼?因為你在陌生的環境裏,根本無需考慮語法等問題。你只需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什麼情況下說,這就足夠了。

只記對的,記多了也就知道為什麼錯了。


謝謝邀請。

這算是強迫症嗎哈哈。言歸正傳,因為不明白助詞的含義而不停糾結,那麼,與其想怎麼讓自己不糾結,不如記住所有助詞的含義,這樣看到一個就能馬上想明白了,自己的日語水平也能提高不少,豈不美哉?

關於記助詞的方法,要進行歸類和對比,這樣才能記得住。

對比記憶,如:

提示主語:は、が 提示賓語:を

提示起點:から 提示終點:まで/に

提示存在的地點:に 提示動作發生的地點:で

歸類記憶,如:

に:

提示終點

提示存在的地點

提示時間狀語

提示動作的落點

で:

提示動作發生的地點

提示工具、手段

提示範圍

記含義的時候一定要配合上例句一起記,光記用法是記不住的。

以上內容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糾結是個好事。

證明開始有了探索精神。

助詞這個東西就是要糾結!之所以糾結,是因為開始入門的時候不去關注它。

日語中助詞又是尤為重要的。

有些人同學說,把一個人丟去外國幾年,總會說外語。

對!絕對沒錯。但小學生會說話,中學生會說話,高中生大學生也會說話,甚至是沒上過學的人都會說話。

區別在於哪裡呢?他們說出來的話水平是否相同?

如果不同是什麼造成的?對,那就是所學的知識,語法,單詞,邏輯。

哈哈哈,扯遠了。

給你一句話吧

母が食べる

母を食べる

你能不糾結助詞嗎?

如果不糾結助詞,那就可怕了。

基礎的用法是要知道的,吹毛求疵那就免了。


贊同一位答主的回答。

弄清楚助詞的含義,讓自己無需糾結!


這就是學習。


你問的太籠統。如果一個人的需求很普通,只是跟別人講講話的level,那隻要你不搞錯主語賓語,其他助詞大概都不影響別人理解你的意思。如果你是學術水平,是business水平,那你糾結是正常的,有時候他們自己寫郵件也要斟酌斟酌怎麼寫合適。所以說什麼丟過去自然會說,我雖然不反對這種說法,但是水平差距會很大。看你是什麼樣的需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