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evel which a science has reached is determined by how far it is capable of a crisis in its basic concepts. ---------Heidegger, Being and Time, Intro I, p.4

简单的前言

写这样一篇东西的想法在我脑海中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但总是因为自身的慵懒和完美主义的洁癖而迟迟没能动笔。所以这次我给我自己定的要求是----『虽不求完成精妙的成品,但起码将目前的想法汇总从而完成一篇提纲或是导言(Introduction),权当抛砖引玉。』(可以的话)

出发点

我依然相信,作者在正式写作之前首先要做的事便是给这篇文章进行一个总体定位,我们或许也需要从这里开始。

  1. 生活观(价值取向)问题在探究东方文化中的优先地位

诚然,东方原作本身的一大吸引力是其精妙入微的、对于剧情的细节把控,这一点是尤为可贵、经常被人津津乐道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则是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方面的积淀。换句话说说,东方本身即是通过"文化与历史的土壤」生长出的一朵。这种「厚重感」吸引了大批考据和人文爱好者的青眯,也是东方project系列经过这么多年依然经久不衰的其中一个原因。这两点激发了二次同人创作的风靡是不可否认的。

但以上对于原作的这两点均不在此次的讨论之列,所以这是一篇并非侧重于剧情讨论、考据的文章。这篇文章的重点则是,就像我在标题列出的那样,探究东方Project中所包含的生活观(The Way Of Living)与其中所包含的价值取向(Values) 。(注:我个人其实并不喜欢在不必要的时候使用任何学术用语(Jargon), 因为对没有学习过这一领域的人来说,很有可能会导致含义不明。最终这种看似清晰准确的措辞反而造成了相反的效果,这是我不想看到的。不过在这里,生活观 价值取向 这两个词还是有必要被使用的。为了避免可能的误解,我在这里需要定义其各自含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拥有理性、可以独立思考并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智慧个体均在其实践中以某几种价值取向而行事。虽然其选择这种或那种价值所持的理由可以是多样的,但『选择某种价值而行事的能力』、『价值的存在』、『选择的自由』是作为事实(Fact)而存在的。我们选择的 多种价值/价值取向 通过行为构建了我们的生活观,而我们通过反思我们的行为觉察到这些内在的价值取向并尝试对其进行改进,以此循环往复。)我不知各位东方的二次创作者、讨论者以及考据党们是否有这样的一种感觉:除去我在上一节所述的两点,整个东方原作系列中似乎都弥漫著一种独特的氛围,这种氛围驱使著我们去为其创作、讨论、考据;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们「这里有一些重要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而通过这些创作、讨论、考据,其中的生活观若影若现的展露自身-----这些作为原动力的细微的感觉(Feeling) ,或是生活观的一角,其本身就是值得我们去定义与探究的主体。如果成功的话,我们或许可以透过这段探索的过程来找到作者ZUN当初乃至现在持续创作东方project的目的,即创作之后所持的生活观。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更好的了解我们自身的想法与信念,从而帮助到生活乃至创作的各个方面。

而一部只涵盖了我在第一段所述优点的作品或许可以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在其优秀的娱乐性的背后,再无其他。也就是说,会在不久后被人遗忘从而成为一种消耗品。原因何在呢?我在这里斗胆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因为这样的一部作品并不能影响我们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如同短暂旅行时的所见的匆匆景象;这些作品中人物所考虑的问题、事务从来不是我们所面临的,而我们自身实践(Practice)的各个方面似乎对其并没有任何实际的接触,因而显得不真实

这里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东方project,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是否包含了这样一种或几种,对我们而言真实的价值取向呢?」答案是肯定的,而这也是我撰写这样一篇文章想说明的地方。既然我们已经或多或少的认同了这一点,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在整个东方project系列中的哪个地方,我们可以以最清晰、最系统的方式了解这些价值取向乃至生活观呢?「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作者ZUN在不同地方对于作品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有一些是侧重于剧情的描绘,有一些则是游戏性的创新....那在哪里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种生活观,作为主要部分,集中展现的地方呢?《秘封俱乐部CD》满足了这个要求。

2. 秘封俱乐部CD系列在解决东方生活观问题方面的优先地位

在这一部分开始之前,首先需要指明的地方是:这里的秘封俱乐部特指以宇佐见莲子和玛艾露贝莉·赫恩(梅莉)二人组成的灵异社团,与宇佐见堇子所创的同名社团无关。或许有人会因此提出疑问:怎么能将二者生硬的分开而不讨论其关系呢?对此我想说明的是,不仅仅因为讨论其之间的关系和我们将要讨论的主题无关,也是因为宇佐见堇子这个角色的设定和秘封CD中人物设置的目的是截然不同,这一点将会在接下来的段落说明。

秘封文档以及附带的ZUN的后记是探究生活观问题的关键,其原因是多样的:

1)最为明显的是,秘封文档是目前了解作者ZUN想法最系统的途径,这一点在其余地方是比较难看见的。(注:首先要说明的是,特例是存在的,如花映冢的附带文档以及其剧情。这一点我不仅仅会在接下来的部分说明,还会将其摆在了解秘封文档目的一个重要位置)以说理为主的对话在秘封组故事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在其它相关正作中是比较罕见的。

2)秘封组在角色以及世界观的设定上与我们读者的视角是最为相近的,因此其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与我们最为相似的,因而探究秘封文档对我们而言是最有价值的。秘封组(至少到目前为止)与幻想乡是没有任何直接交流的,而这一点使其与宇佐见堇子的角色设定区别开来。而这一点和我们读者(东方爱好者)的处境是一样的,甚至我们的所作所为、所想之事与秘封组都是不谋而合的。 这独特的设定导致了秘封组属于东方project的一个独立分支,这是和其它正作不同的。(《蓬莱人形》在这里暂不做考虑)

3)秘封组的角色、剧情是为说理而设置的,即说理是其主体。而其它正作『剧情、角色设定』与『说理』的比重则正好相反,并且其说理部分往往收到角色和剧情限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不应该指望从妖梦口中得到一些惊人道理;她作为一个处于成长期的角色是不适合安排深奥的台词的。我们也不可能从幽幽子口中听闻任何关于物理学的话题。而秘封组的情况则不同,大学生的设定以及ZUN在《卯酉东海道》附带文档的后记中特别强调了这么一点:  

二人は平均的な若者より、少しだけ头が切れるみたいです。头の良い女の子は格好良い。(二人比起其他年轻人,看上去要更加聪明一些。脑袋聪明的女孩子看上去很有形。)

这样的设定导致了ZUN可以放开手脚的给她们创作富含复杂思想的台词而不用担心设定问题。而她们的设定问题也会作为单独的一个方面作叙述。

3. 两个前提

在正文开始之前,有两个前提是需要被提前点出来的。没有这两个前提,接下的讨论也将会成为无稽之谈。它们或许非常明显甚至是可笑的,但出于严谨的考虑,还是需要被提出来的。

1)ZUN在创作秘封文档的时是处于清醒理智的状态的,与一部分诗人创作诗歌、祭司传达神谕时的状态是不同的。换句话说,ZUN知道自己到底在写什么

2)秘封CD从最早的《莲台野夜行》到最近的《旧约酒场》发行已有十三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当中,ZUN的创作想法并没有任何改变。也就是说,诸如『遗忘设定』等因素在此不做考虑。

4. 探究所使用的方法的问题

就像我刚才所提到的,这篇文章并不是考据或是剧情讨论,因此其所需要用到的方法也是和其它类型的文章是不同的。其关键是,这篇所注重的并不是事实,而是其文字背后的意图。举一个例子,在《燕石博物志》中ZUN讨论了关于物理学方面的问题,但我们所需要关注的并不是ZUN所提到的物理学方面的知识,而是ZUN提到物理学理论背后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是信仰(Belief),通过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可以由此达到对这张专辑故事乃至整个秘封组故事的目的有一个总体的理解。至于ZUN所给出的论证是否正确,那是我们在了解主体之后才去讨论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东方爱好者而言,在此的首要任务是要发现ZUN在秘封文档中所关注的问题、角色的观点以及其中所给出的证明。而通过这样一种方法,我们也可以将说理的部分与剧情、引用方面区分开来,从而直指其核心。

这次探究所涉及的主题,即生活观问题,似乎在很大程度上被东方爱好者们忽略了,但在不经意间,又会在一些深入的讨论或是优秀的同人中显露自身。在现东方的爱好者中、尤其在东方「学术传统」之中,考据、剧情讨论之风固然繁盛,但在无比热情背后似乎又缺乏一丝反思,我们似乎并不知道我们对此如此热情的原因何在,也不知道这样一股热情会通往何处。我们所关注的似乎只是所谓客观的、冷冷的事实,而不是和我们实际生活迫切相关的伦理价值问题,这些被我们忽略的方面或许就是ZUN所关注的也说不定。『事实本身并不能解释我们追求事实的这个行为,』而这个问题是我们绝对绕不开的一个坎儿。同样的问题也可以应用到科学和历史当中,而这种盲目似乎会导致问题,这个问题即是秘封文档中所关注的,我们需要对此有所警觉。

后话

不是各位是否因为我「凄惨」的文笔而感到痛苦了呢?哎呀,感觉完全不应该是在过年时该干的事呢。笔者目前学业紧张,所以正文的完成成了一个天坑。不过就像我在一开始说的「权当抛砖引玉」,这篇小品的目的并不仅仅只是一篇导论,更重要的,是一个路标。如果大家可以更多的关注本文提到的问题,那么这篇导论就算满足了它的目的了。最后,祝各位在新的一年的学业、事业、亦或是人生的旅途中一切顺利。

欧阳木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