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奈及利亚当地时间2019年4月21日下午4时,在非洲连续工作九年的中国34岁小伙孔涛,帅炸了中尼朋友圈。他被阿布贾最大的土皇授予部落「酋长」称号。

在非洲历史上,酋长一直被视为「天然的统治者」,而且,酋长制度大都是本地世袭。当今天的中国精神浸润著非洲大地,也撼动了传统的酋长世袭制度。

迄今为止,孔涛已经成为驻奈及利亚,从中土集团脱颖而出的第四位中国籍「酋长」。

这九年孔涛在奈及利亚做了什么?为什么会得到如此殊荣?

虽然用孔涛的话来说,他只是修过路架过桥铺过轨盖过房子,现在又投身到当地铁路运营工作,做的都是普通岗位上最平凡的事情。

但在奈及利亚人民眼里,这位中国小伙不一般,在奈及利亚孩子眼里,这位孔校长是最温暖风趣的人。

时间追溯到2010年,孔涛从北京交通大学硕士毕业,顺利被中国铁建中土集团录用。

进入集团不久,他便与八名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被公司派驻到阿卡铁路项目和阿布贾城铁项目。后续虽然每年陆续都有毕业大学生派驻,但孔涛是唯一一个在两个项目坚持到最后的,而且也是唯一一个从事了铁路系统所有专业施工和管理岗位的中国人。

天道酬勤,水到渠成,这样的坚守精神,被授封酋长,只会是一种实至名归。坚守到底的人,命运会赐予他最公平的奖励。

为什么只有孔涛能挨过这九年,过来人都知道,在接近赤道的奈及利亚生活,真的是一部灾难片。

一两天的体验,只是新鲜十足,九年的跋涉,可谓是五味俱全。来到奈及利亚,当地人民很可能盛情邀请你吃烤蝙蝠烤老鼠油炸非洲大蚂蚁,一份最普通的蛋炒饭可以卖到60元人民币,饮食方面首先就来个下马威。

奈及利亚的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当地的医疗水平又十分落后,雪上加霜的打击,造成了当地疾病横行,首当其冲的就是疟疾。

关于疟疾,在驻非洲工作的中国人圈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来过非洲如果没有打过摆子(疟疾俗称),就说明你来了一个假的非洲。

打起摆子来忽冷忽热,甚至骨头都疼的要命,吐起来翻江倒海,能让你把胃酸都呕出来。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孔涛咬著牙坚持了九年。

当地缺少医生,很多人不得不练就了自己给自己打针的技术。不打针是出人命的,如果扎到神经也是很危险的。

到了奈及利亚的旱季,赤道的天空,紫外线强度高,辐射也大,户外工作要随时接受烈日暴晒的考验,皮肤被晒爆皮是轻而易举的事。

奈及利亚当地水质也不好,所以患上结石的人也很多。

环境恶劣和健康隐患或者是其次的,最令人堪忧的,便是安全问题。

奈及利亚国土接近中国的十分之一,人口总数达两亿,而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再加上治安不好,偷盗绑架频发,在世界安全评比上,奈及利亚被列为国际危险区域。所以每次外出工作,孔涛和同事们都必须带上荷枪实弹的武警或大兵。

很多驻外人员在饱受了尼式折磨之后,不得不黯然退出非洲,何况背后还有父母妻子儿女的担忧。

2

为什么别人都走了,他却留了下来,至今还在坚持?

虽然站在奈及利亚人民中间,他的身材婀娜的如同一道闪电,甚至看上去很瘦弱。

对此,孔涛戏言自己天生心脏大,其实,这一切都源于他骨子里的喜剧天分。在艰苦的环境里坚持下来,虽然是在针尖麦芒上行走,但孔涛依旧是那个内心说著相声,活力四射的年轻人。

看他的朋友圈,无处不是在苦中作乐。

?

刚来奈及利亚的前几年,并没有什么营地,他们天天住活动板房,灰头土脸苦不堪言,但九年的时间过去了,一直都守在这里的孔涛,已经带领大家伙儿,建立起中国涉外人员最温馨的家园。

楼前挖了人工湖,建了体育场,孵出了小鸭子、养起了孔雀,在所有人眼里,他不仅是大事担当,而且生活的格外有趣,在这片贫瘠落后的土地上,演绎出最极致的人生。

奈及利亚首都电网不好,影响项目进展,他们便全部配置发电机来完成工作。被孔涛戏称的营地最舒服的「湖景房」,为了省电,有段时间晚上一般在11点就强行断电了。

孔涛告诉营地所有人,这算是为大家伙送上的不加班特别福利。

不仅是在逆境中保持乐观洒脱,心细的孔涛还能感受到奈及利亚孩子们的渴望。在阿卡铁路项目周边的村庄中,有一所派佩村小学,孔涛是那所学校的「孔校长」。

2012年,派佩村小学已经破烂的不成样子,三间成为危房的校舍,孩子们不得不对它们敬而远之。为了让这些孩子有学上,有书读,孔涛及时带人重建学校,如今,派佩村小学又传来了朗朗读书声。

在奈及利亚,孔涛肯定是拥有黑人孩子最多的「中国爸爸」。

孩子们眼中的孔校长,谐趣横生、妙语连珠,既懂他们的语言,又可以教他们说中国话,遇见孔涛,真的是这些奈及利亚孩子的幸运。

3

?孔涛被授封为酋长后,好多同事和朋友发来祝贺。有人开玩笑问了孔涛一句,在奈及利亚当上了酋长,是不是从此就有了三妻四妾庄园仆人保镖?毕竟在奈及利亚,有近一半人口都是穆斯林,穆斯林娶四个老婆是很平常的事。

英国作家恰普曼写下过这样一句话: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

在孔涛心里,也永远只有一个小仙女,自从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她便被孔涛托举在心尖,再也不移情别恋。

2015年7月7日下午15点40分,孔涛的女儿出生,他第一次感受到为人父的兴奋与激动。每天给女儿换尿片、拍嗝、喂奶、哄睡,女儿刚刚满月,只有一个月假期的他,又在脚步匆匆中带著无数不舍返回了奈及利亚。

第二次回国,女儿已经半岁。她学会了坐在爬爬垫上,流著口水往嘴里塞东西,可爱的小样子看得孔涛眼睛湿润起来。

第三次和女儿见面,她已经走路很稳,会咿呀学语喊爸爸妈妈。第四次再见到小家伙,女儿已经开始认生了,见到陌生的「叔叔」来家里,她会躲到妈妈后面,只有在没人的时候,她会接受爸爸的友谊。

第五次再回国,为了改善自己在女儿心目中的形象,孔涛把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女儿。举高高、捉迷藏、搭积木,带她去公园玩、不知疲倦地陪著女儿。不认识的老人都夸他是个好爸爸,孔涛内心却是翻江倒海的歉意

第六次迈进家门,都已经到了平时女儿晚上休息的时间。孔涛生怕吵到女儿睡觉,他蹑手蹑脚,打开电脑安排工作。却听见女儿对著屋里的大人们说:嘘,不要吵,爸爸在工作。原来小家伙一直躲在被窝里,等爸爸回家。

第七次见到女儿,她已经三岁,该上幼儿园啦。她问了一句爸爸你怎么那么黑,是不是没洗脸呀?女儿长大了,开始问十万个为什么,也开始感兴趣爸爸每天在做什么。孔涛跟女儿讲爸爸负责的项目竣工通车啦,她会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小伙伴们:我爸爸修的铁路能跑火车啦!

到了第八次、第九次,女儿已经知道他一拿拉杆箱就是要走了,她会很懂事地跟孔涛说一句爸爸拜拜,不哭不闹,转身就跑回卧室。孔涛心里知道,女儿舍不得爸爸走,即便哭鼻子,爸爸还是要坐飞机,一天之内便会飞到离家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再很长很长一段时间见到爸爸。

四年,屈指可数的九次回国,一百多天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这是孔涛记忆里最明亮的温暖,也犹如九根尖刺,扎在他的心脏深处。

长期在外,不能陪伴在她们身边,奈及利亚日出日落,每天的工作完成后,他就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思念。距离阿布贾直线距离一万一千公里的北京,女儿应该也在妈妈的怀抱里,念叨著爸爸。

这个时代需要英雄引领,为丝路中国负重前行。而活成英雄的那个人,背后亦有家人为他负重前行。中国驻外家庭有多辛苦?长达三千二百天的坚守与等待,从不会在人前轻弹一滴眼泪。

中国时间2019年5月3日,一带一路的高峰论坛结束后,孔涛又匆匆随代表团登上了返回奈及利亚的航班。在阿布贾,接下来的使命他还要继续履行,部落的村民和孩子们也都在等他回去。

下次再见妻女和家人,恐怕又要等到年底了。

每一次的出发,都带著满腔的歉意和不舍,家人的爱,也永远是照亮他内心的一束光,支撑著他在奈及利亚坚守下去。

他还将继续行走在赤道上,成为最特立独行的中国风景。只愿他披甲上阵凯旋而归,早日完成使命回到父母妻女身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